一种安全式用于高层建筑的卸料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97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式用于高层建筑的卸料平台,包括一架体,一对轨道固定安装于架体上端面两侧,一卸料斗设置于架体上方,与轨道滑动连接,包含一置物斗,一车轮架固定安装于置物斗底部下端面,车轮设置于车轮架两侧,与车轮架保持转动连接,所述车轮与轨道触接,车轮通过一驱动装置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吊装时将材料持平,避免吊起时摇晃,将工作人员砸到,且无需工作人员进行来回搬运,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式用于高层建筑的卸料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安全式用于高层建筑的卸料平台。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装卸料平台是施工现场常搭设各种临时性的操作台和操作架,一般用于材料的周转,在建筑某一层结构施工完成后,需要将施工楼层混凝土结构的模板、钢管、设备等物品提升到正在施工的楼层外,这些材料与设备在楼内无法运走,需要搭设卸料平台,以便将所需材料用塔吊吊运至卸料平台上再转运到施工地点。由于卸料平台倾覆的危险事故屡有发生,因此,提高卸料平台的安全性非常重要。传统的悬挑式卸料平台是用焊接在一起的槽钢或工字钢作为主梁(悬挑梁)和次梁,在主梁上预埋连接件,通过钢丝绳和建筑物结构进行连接。但传统的卸料平台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卸料平台需要工作人员在卸料平台上作业,将材料移至楼内,费时费力;且需要将材料斜放于卸料平台上,将其用钢绳捆紧,通过吊机吊走,这种方式在吊起时,需要将材料扶着,否则会摇晃,将工作人员砸到;(2)传统的卸料平台吊装过程中料斗易晃动,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3)传统的卸料平台缺乏限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吊装时将材料持平,安全高效的安全式用于高层建筑的卸料平台。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安全式用于高层建筑的卸料平台,包括一架体,一对轨道固定安装于架体上端面两侧,一卸料斗设置于架体上方,与轨道滑动连接,包含一置物斗,一车轮架固定安装于置物斗底部下端面,车轮设置于车轮架两侧,与车轮架保持转动连接,所述车轮与轨道触接,车轮通过一驱动装置驱动。进一步的,所述架体下端面两侧焊接有拉环,底部嵌有网罩,四周与架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架体上端面两侧固定安装一对防护网。进一步的,所述架体一侧设置一斜台,其竖直面与架体侧面触接。进一步的,所述置物斗近斜台侧面设置一板,所述板与置物斗铰接。进一步的,所述置物斗内上端面近斜台端嵌有一升降机,通过升降机将捆好的材料持平,避免吊装过程中晃动,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进一步的,所述车轮架与置物斗之间设置减震器。进一步的,所述斜台竖直面安装一限位传感器,其安装高度与置物斗板下端面平齐;所述一轨道远斜台端侧面安装一限位开关。新增限位传感器以及限位开关,所述一轨道远斜台端侧面安装一限位开关,所述斜台竖直面安装一限位传感器,其安装高度与置物斗板下端面平齐。卸料斗行进到限位开关或限位传感器位置时,停止行进,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车轮截面呈T型,其小径径向与轨道触接,大径端面与轨道内侧面触接。一种安全式用于高层建筑的卸料操作方法,本技术实施时,工作人员将材料搬运到置物斗内,并将其捆上,驱动装置带动卸料斗行进,触碰到限位开关,停止行进,升降机抬升,将材料持平,进行吊装。本技术具有如下改进和创新:本技术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吊装时将材料持平,避免吊起时摇晃,将工作人员砸到,且无需工作人员进行来回搬运,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通过合理的设计卸料斗,所述置物斗内上端面近斜台端嵌有一升降机。通过升降机,将困好的材料持平,避免吊装过程中晃动,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具体为;其1,改进了卸料斗,包含一置物斗,一车轮架固定安装于置物斗底部下端面,车轮设置于车轮架两侧,与车轮架保持转动连接,所述车轮与轨道触接,车轮通过一驱动装置驱动。工作人员在楼层内将材料装好,驱动装置驱动卸料斗行进到吊装位置,进行吊装,减少了工作人员来回搬运,省时省力。其2,在对应的置物斗内上端面近斜台端嵌有一升降机;通过升降机将捆好的材料持平,避免吊装过程中晃动,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其3,新增限位传感器以及限位开关,所述一轨道远斜台端侧面安装一限位开关,所述斜台竖直面安装一限位传感器,其安装高度与置物斗板下端面平齐。卸料斗行进到限位开关或限位传感器位置时,停止行进,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图5是图4中局部放大图B;图6是图4中局部放大图C。图中:1、架体;1.1、吊环;1.2、网罩;2、斜台;3、防护网;4、轨道;5、卸料斗;5.1、置物斗;5.11、板;5.2、升降机;5.3、车轮架;5.4、车轮;5.5、减震器;6、限位开关;7、限位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6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安全式用于高层建筑的卸料平台,如图1;包括一架体1,一对轨道4固定安装于架体1上端面两侧,一卸料斗5设置于架体1上方,与轨道4滑动连接,包含一置物斗5.1,一车轮架5.3,固定安装于置物斗5.1底部下端面,车轮5.4设置于车轮架5.3两侧,与车轮架5.3保持转动连接,所述车轮5.4与轨道4触接,车轮通过一驱动装置驱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架体1下端面两侧焊接有拉环1.1,底部嵌有网罩1.2,四周与架体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架体1上端面两侧固定安装一对防护网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架体1一侧设置一斜台2,其竖直面与架体1侧面触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置物斗5.1近斜台2侧面设置一板5.11,所述板5.11与置物斗5.1铰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置物斗5.1内上端面近斜台2端嵌有一升降机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轮架5.3与置物斗5.1之间设置减震器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台2竖直面安装一限位传感器7,其安装高度与置物斗5.1板5.11下端面平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轨道4远斜台2端侧面安装一限位开关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轮截面呈T型,其小径径向与轨道4触接,大径端面与轨道4内侧面触接。本技术实施时,工作人员将材料搬运到置物斗5.1内,并将其捆上,驱动装置带动卸料斗5行进,触碰到限位开关6,停止行进,升降机5.2抬升,将材料持平,进行吊装。本技术具有如下改进和创新;其1,改进了卸料斗,包含一置物斗,一车轮架固定安装于置物斗底部下端面,车轮设置于车轮架两侧,与车轮架保持转动连接,所述车轮与轨道触接,车轮通过一驱动装置驱动。工作人员在楼层内将材料装好,驱动装置驱动卸料斗行进到吊装位置,进行吊装,减少了工作人员来回搬运,省时省力。其2,在对应的置物斗内上端面近斜台端嵌有一升降机;通过升降机将捆好的材料持平,避免吊装过程中晃动,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其3,新增限位传感器以及限位开关,所述一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式用于高层建筑的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架体(1);/n一对轨道(4),固定安装于架体(1)上端面两侧;/n一卸料斗(5),设置于架体(1)上方,与轨道(4)滑动连接,包含/n一置物斗(5.1);/n一车轮架(5.3),固定安装于置物斗(5.1)底部下端面;/n车轮(5.4),设置于车轮架(5.3)两侧,与车轮架(5.3)保持转动连接;/n所述车轮(5.4)与轨道(4)触接,车轮通过一驱动装置驱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式用于高层建筑的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架体(1);
一对轨道(4),固定安装于架体(1)上端面两侧;
一卸料斗(5),设置于架体(1)上方,与轨道(4)滑动连接,包含
一置物斗(5.1);
一车轮架(5.3),固定安装于置物斗(5.1)底部下端面;
车轮(5.4),设置于车轮架(5.3)两侧,与车轮架(5.3)保持转动连接;
所述车轮(5.4)与轨道(4)触接,车轮通过一驱动装置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式用于高层建筑的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下端面两侧焊接有拉环(1.1),底部嵌有网罩(1.2),四周与架体(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式用于高层建筑的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上端面两侧固定安装一对防护网(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式用于高层建筑的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一侧设置一斜台(2),其竖直面与架体(1)侧面触接;所述斜台(2)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栋宋文华郝兵须肖刚吴瑞苏仇京京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国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