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升降泵管的农业灌溉田地水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田灌溉
,具体是一种便于升降泵管的农业灌溉田地水井。
技术介绍
农田节水和国家农业节水政策、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农民群众的节水观念、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土地流转规模等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农田麦子水稻的不断改良,种植面积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农田种植过程中,由于各地气候天气的变化,降水量也有所不同,对于一些干旱的地方,经常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浇灌,因此就需要用到农田中的水井。现如今开设的大多数水井,都只是简单的圆柱状,在农民进行使用时,都是通过家用水泵,将其置于水井中进行抽水,然后通过水管向植被进行喷洒,从而进行灌溉,但是由于田多井少,在处于干旱严重的时期,往往一口井存在多个水泵进行抽水的情况,容易导致水井的水使用过快导致水面较低,从而使得需要较长的泵管,因此在操作泵管进行升降时,需要较大的力的作用,而且由于水井的口径大小有限,多个泵体同时置于其中时,相互之间存在碰撞摩擦的情况,从而导致泵管的不稳定,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便于升降泵管且保持泵管稳定的水井。 >专利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升降泵管的农业灌溉田地水井,包括水井本体(10),所述水井本体(10)浇筑为上部开口圆柱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水井本体(10)的顶部井壁中等间隔开设有多组上部开口的升降架槽(11),所述升降架槽(11)的顶部设置为半圆形结构,位于所述升降架槽(11)顶部半圆形结构以下的内部竖直插入放置有升降架(15),所述升降架(15)的右侧壁向下固定安装有呈L型结构的挂板(30),所述升降架(15)设置为与水井本体(10)弧度相同的弧形结构,升降架(15)的左侧上壁前后对称通过转动轴(17)转动连接有竖直的升降架杆(16),所述升降架杆(16)的中部朝向升降架(15)的一侧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升降泵管的农业灌溉田地水井,包括水井本体(10),所述水井本体(10)浇筑为上部开口圆柱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水井本体(10)的顶部井壁中等间隔开设有多组上部开口的升降架槽(11),所述升降架槽(11)的顶部设置为半圆形结构,位于所述升降架槽(11)顶部半圆形结构以下的内部竖直插入放置有升降架(15),所述升降架(15)的右侧壁向下固定安装有呈L型结构的挂板(30),所述升降架(15)设置为与水井本体(10)弧度相同的弧形结构,升降架(15)的左侧上壁前后对称通过转动轴(17)转动连接有竖直的升降架杆(16),所述升降架杆(16)的中部朝向升降架(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向的伸缩螺杆(29),伸缩螺杆(29)的右端固定连接在升降架(15)的左侧壁上,所述伸缩螺杆(29)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用于旋转调整伸缩螺杆(29)左右伸缩长度的螺筒(28),前后两组升降架杆(16)之间自下而上等间隔设置有多组旋转轴(19),旋转轴(19)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转动杆(21)转动连接在设置在升降架杆(16)内部的轴承(26)上,位于所述前侧旋转轴(19)的第一转动杆(21)向上通过链条(22)相互转动连接,链条(2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横向转动在升降架杆(16)内部的第二转动杆(23),第二转动杆(23)的前端穿过升降架杆(16)向外固定安装有用于手动驱动第二转动杆(23)旋转的摇杆(25),位于摇杆(25)底部的第二转动杆(23)中部设置...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