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活性炭制备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44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蜂窝活性炭制备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包括底座、接料机构、收料箱、翻转机构、承托机构和挤压机构,底座上端面中部安装有接料机构,底座上端面位于接料机构后侧安装有收料箱,收料箱为上端开口的箱形结构,底座上端面位于接料机构左右两侧安装有一个翻转机构,翻转机构中部安装有承托机构、翻转机构上端安装有挤压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使用装有蜂窝钢模具的挤出成型机对经过练泥处理后的煤泥进行挤压成型过程中通常存在的:挤压成型后的蜂窝状煤泥在脱模时容易与蜂窝钢模具发生粘连,从而使蜂窝状煤泥的蜂窝结构被破坏;蜂窝状煤泥下端以及拐角处容易在其坠落至流水线上时被流水线体撞击变形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活性炭制备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炭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蜂窝活性炭制备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蜂窝活性炭是蜂窝状的活性碳,蜂窝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通孔阻力小,微孔发达,高吸附容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空气污染治理中普遍应用;目前国内市场存在高级煤质活性炭粉、高碘值椰壳活性炭粉、超强脱色木质活性炭粉,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高级煤质活性炭粉制造成蜂窝形状的活性炭;煤质蜂窝活性炭生产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煤粉调配研磨、2乳化煤焦油、3可塑性煤泥的加工、4练泥、5挤压成型、6干燥,以及7炭化及火化,而挤压成型工序就是将经过1至4步骤加工成的煤泥挤压成蜂窝状;现有市场上通常是将经过练泥处理后的煤泥加入装有蜂窝钢模具的挤出成型机中进行加工,从而得到湿的蜂窝状煤泥,然而在此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以下问题:1.装有蜂窝钢模具的挤压成型机在加工经过练泥处理的煤泥时,由于蜂窝钢模具不够转动,所以挤压成型后的蜂窝状煤泥在脱模时容易与蜂窝钢模具发生粘连,从而使蜂窝状煤泥的蜂窝结构被破坏,使得需要将蜂窝机构被破坏的煤泥进行二次挤压,从而降低了对经过练泥处理后的煤泥进行挤压成型的效率;2.当被挤压成蜂窝状后的煤泥进行脱模时,需要将挤压成型机的挤压腔打开,使蜂窝状煤泥能够通过向下坠落的方式掉落至流水线上,然而在蜂窝状煤泥在坠落至流水线上的过程中,蜂窝状煤泥的下端以及拐角处容易在坠落至流水线上时被流水线体撞击变形,从而使产品的质量被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蜂窝活性炭制备成型模具,包括底座、接料机构、收料箱、翻转机构、承托机构和挤压机构,底座上端面中部安装有接料机构,底座上端面位于接料机构后侧安装有收料箱,收料箱为上端开口的箱形结构,底座上端面位于接料机构左右两侧安装有一个翻转机构,翻转机构中部安装有承托机构、翻转机构上端安装有挤压机构;具体工作时,本专利技术能够将在对煤泥进行挤压的过程中使蜂窝状磨具进行旋转,从而能够避免蜂窝状煤泥的孔的位置与蜂窝状模具发生粘连,且本专利技术还能够对脱模时的蜂窝状煤泥进行承托,从而能够避免蜂窝状煤泥因向下坠落而碰伤其下端及拐角处,首先将经过练泥处理的煤泥放置在承托机构内,然后通过挤压机构对承托机构内的煤泥进行挤压,使承托机构内的煤泥能够被挤压至蜂窝状结构,且承托机构能够在对煤泥进行挤压的过程中使蜂窝状模具进行旋转,从而使煤泥无法粘连在旋转的蜂窝状磨具上,之后通过翻转机构能够将承托机构进行180度翻转,再通过接料机构能够向上贴合在翻转后的承托机构下端,使得翻转后的承托机构内的蜂窝状煤泥能够向下落至接料机构上端;通过对承托机构使蜂窝状磨具在煤泥被挤压机构挤压的过程中进行旋转,能够避免现有因蜂窝钢模具与煤泥之间发生粘连而导致的煤泥的蜂窝状结构被破坏,从而避免了需要对蜂窝状结构被破坏的煤泥进行二次挤压的步骤,提升了对经过练泥处理后的煤泥进行挤压成型的效率;通过接料机构对脱模时的蜂窝状煤泥进行承接,能够避免因蜂窝状煤泥向下坠落时与流水线体发生碰撞而导致的蜂窝状煤泥的下端及拐角处发生变形,从而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所述的承托机构包括储料箱、圆形杆、脱模支链、推料支链、第一弹簧杆、挡料板、刀架、切料刀、第一电动滑块和第一滑动杆,翻转机构中部安装有储料箱,所述储料箱为上端开口的箱形结构、储料箱内部均匀安装有圆形杆,储料箱下端安装有脱模支链,储料箱上端安装有推料支链,储料箱上端左侧开设有矩形刀槽,矩形刀槽上端通过第一弹簧杆安装有挡料板、矩形刀槽外侧安装有刀架,所述刀架为凹形结构,且刀架中部开设有切刀槽,切刀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切料刀,切料刀右侧为铲形结构,且切料刀右端位于矩形刀孔内的挡料板下端,切料刀左侧面安装有第一电动滑块,第一电动滑块下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第一滑动杆,且第一滑动杆安装在刀架下端右侧面与储料箱的左侧面之间;具体工作时,承托机构能够对经过练泥处理的煤泥进行承托,首先将经过练泥处理的煤泥放置在储料箱内,然后通过挤压机构对储料箱内的煤泥进行挤压,使煤泥能够在圆形杆的作用下被挤压成蜂窝状,且在煤泥被挤压的过程中通过脱模支链能够带动圆形杆进行转动,使得煤泥无法粘连转动状态下的圆形杆,之后再通过第一电动滑块能够带动切料刀沿第一电动滑杆向右进行移动,且当切料刀在矩形刀槽内向右移动时,挡料板能够在第一弹簧杆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得切料刀能够对挤压机构压合状态下的煤泥上端进行切割,通过对煤泥的切割能够使煤泥上端齐整,之后再通过推料支链能够将位于储料箱正上方的切料刀上端的煤泥推动至收料箱内,当承托机构被翻转机构进行180度翻转后,切料刀能够对煤泥进行承托,且当接料机构上端贴合推料支链时,通过第一电动滑块能够带动切料刀沿第一电动滑杆向左进行移动,使切料刀不再对煤泥进行承托,使得煤泥下端能够位于接料机构上端。所述的脱模支链包括第一偏心轮、第一连接轴、从动板、限位架、转动轴、第二偏心轮、第二连接轴、圆形板、驱动电机和安装架,所述储料箱下端均匀开设有转动圆孔,且圆形杆下端均穿过转动圆孔安装有第一偏心轮,且圆形杆与转动圆孔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接,第一偏心轮下端安装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下端面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一个从动板,从动板外侧面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对称安装有限位架,且限位架上端面安装在储料箱下端面上,从动板下端中部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下端通过第二偏心轮安装有第二连接轴,且第二连接轴与转动轴之间以及第一连接轴与圆形杆之间均位于不同中心线上,转动轴下端通过圆形板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架安装在位于储料箱下端面左右两侧的限位架下端;具体工作时,脱模支链能够在挤压机构对储料箱内的煤泥进行挤压的过程中带动圆形杆进行旋转;当挤压机构对储料箱内的煤泥进行挤压时,驱动电机输出轴旋转能够通过圆形板、第二连接轴、第二偏心轮和转动轴沿驱动电机输出轴进行旋转,转动轴旋转时能够带动从动板第一连接轴和第一偏心轮沿第二连接轴进行转动,使得圆形杆能够在第一偏心轮的转动下在转动圆孔内进行转动,通过使圆形杆在挤压机构对储料箱内的煤泥进行挤压的过程中进行旋转,能够使煤泥无法粘连转动状态下的圆形杆,从而使蜂窝状煤泥在脱模时能够避免因与圆形杆发生粘连而导致的其蜂窝状结构被破坏,且避免了将蜂窝机构被破坏的煤泥进行二次挤压,从而提升了对经过练泥处理后的煤泥进行挤压成型的效率。所述的接料机构包括旋转电机、丝杠底板、第一丝杠、接料板、第二丝杠和圆形挡板,底座上端面上开设有电机槽,电机槽内通过电机座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输出轴上端通过丝杠底板以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第一丝杠,第一丝杠上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有接料板,且接料板右侧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有第二丝杠,第二丝杠下端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底座上端面上,且第一丝杠与第二丝杠顶端均安装有圆形挡板;具体工作时,接料机构能够通过上下移动贴合在承托机构下方,使得接料机构能够对蜂窝状煤泥进行承接;当承托机构被翻转机构带动旋转180度后,旋转电机输出轴旋转能通过丝杠底板带动第一丝杠进行旋转,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活性炭制备成型模具,包括底座(1)、接料机构(2)、收料箱(3)、翻转机构(4)、承托机构(5)和挤压机构(6),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端面中部安装有接料机构(2),底座(1)上端面位于接料机构(2)后侧安装有收料箱(3),收料箱(3)为上端开口的箱形结构,底座(1)上端面位于接料机构(2)左右两侧安装有一个翻转机构(4),翻转机构(4)中部安装有承托机构(5)、翻转机构(4)上端安装有挤压机构(6);/n所述的承托机构(5)包括储料箱(51)、圆形杆(52)、脱模支链(53)、推料支链(54)、第一弹簧杆(55)、挡料板(56)、刀架(57)、切料刀(58)、第一电动滑块(59)和第一滑动杆(510),翻转机构(4)中部安装有储料箱(51),所述储料箱(51)为上端开口的箱形结构、储料箱(51)内部均匀安装有圆形杆(52),储料箱(51)下端安装有脱模支链(53),储料箱(51)上端安装有推料支链(54),储料箱(51)上端左侧开设有矩形刀槽,矩形刀槽上端通过第一弹簧杆(55)安装有挡料板(56)、矩形刀槽外侧安装有刀架(57),所述刀架(57)为凹形结构,且刀架(57)中部开设有切刀槽,切刀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切料刀(58),切料刀(58)右侧为铲形结构,且切料刀(58)右端位于矩形刀孔内的挡料板(56)下端,切料刀(58)左侧面安装有第一电动滑块(59),第一电动滑块(59)下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第一滑动杆(510),且第一滑动杆(510)安装在刀架(57)下端右侧面与储料箱(51)的左侧面之间;/n所述的脱模支链(53)包括第一偏心轮(530)、第一连接轴(531)、从动板(532)、限位架(533)、转动轴(534)、第二偏心轮(535)、第二连接轴(536)、圆形板(537)、驱动电机(538)和安装架(539),所述储料箱(51)下端均匀开设有转动圆孔,且圆形杆(52)下端均穿过转动圆孔安装有第一偏心轮(530),且圆形杆(52)与转动圆孔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接,第一偏心轮(530)下端安装有第一连接轴(531),第一连接轴(531)下端面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一个从动板(532),从动板(532)外侧面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对称安装有限位架(533),且限位架(533)上端面安装在储料箱(51)下端面上,从动板(532)下端中部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转动轴(534),转动轴(534)下端通过第二偏心轮(535)安装有第二连接轴(536),且第二连接轴(536)与转动轴(534)之间以及第一连接轴(531)与圆形杆(52)之间均位于不同中心线上,转动轴(534)下端通过圆形板(537)安装有驱动电机(538),驱动电机(538)通过安装架(539)安装在位于储料箱(51)下端面左右两侧的限位架(533)下端;/n所述的接料机构(2)包括旋转电机(21)、丝杠底板(22)、第一丝杠(23)、接料板(24)、第二丝杠(25)和圆形挡板(26),底座(1)上端面上开设有电机槽,电机槽内通过电机座安装有旋转电机(21),旋转电机(21)输出轴上端通过丝杠底板(22)以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第一丝杠(23),第一丝杠(23)上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有接料板(24),且接料板(24)右侧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有第二丝杠(25),第二丝杠(25)下端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底座(1)上端面上,且第一丝杠(23)与第二丝杠(25)顶端均安装有圆形挡板(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活性炭制备成型模具,包括底座(1)、接料机构(2)、收料箱(3)、翻转机构(4)、承托机构(5)和挤压机构(6),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端面中部安装有接料机构(2),底座(1)上端面位于接料机构(2)后侧安装有收料箱(3),收料箱(3)为上端开口的箱形结构,底座(1)上端面位于接料机构(2)左右两侧安装有一个翻转机构(4),翻转机构(4)中部安装有承托机构(5)、翻转机构(4)上端安装有挤压机构(6);
所述的承托机构(5)包括储料箱(51)、圆形杆(52)、脱模支链(53)、推料支链(54)、第一弹簧杆(55)、挡料板(56)、刀架(57)、切料刀(58)、第一电动滑块(59)和第一滑动杆(510),翻转机构(4)中部安装有储料箱(51),所述储料箱(51)为上端开口的箱形结构、储料箱(51)内部均匀安装有圆形杆(52),储料箱(51)下端安装有脱模支链(53),储料箱(51)上端安装有推料支链(54),储料箱(51)上端左侧开设有矩形刀槽,矩形刀槽上端通过第一弹簧杆(55)安装有挡料板(56)、矩形刀槽外侧安装有刀架(57),所述刀架(57)为凹形结构,且刀架(57)中部开设有切刀槽,切刀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切料刀(58),切料刀(58)右侧为铲形结构,且切料刀(58)右端位于矩形刀孔内的挡料板(56)下端,切料刀(58)左侧面安装有第一电动滑块(59),第一电动滑块(59)下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第一滑动杆(510),且第一滑动杆(510)安装在刀架(57)下端右侧面与储料箱(51)的左侧面之间;
所述的脱模支链(53)包括第一偏心轮(530)、第一连接轴(531)、从动板(532)、限位架(533)、转动轴(534)、第二偏心轮(535)、第二连接轴(536)、圆形板(537)、驱动电机(538)和安装架(539),所述储料箱(51)下端均匀开设有转动圆孔,且圆形杆(52)下端均穿过转动圆孔安装有第一偏心轮(530),且圆形杆(52)与转动圆孔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接,第一偏心轮(530)下端安装有第一连接轴(531),第一连接轴(531)下端面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一个从动板(532),从动板(532)外侧面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对称安装有限位架(533),且限位架(533)上端面安装在储料箱(51)下端面上,从动板(532)下端中部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转动轴(534),转动轴(534)下端通过第二偏心轮(535)安装有第二连接轴(536),且第二连接轴(536)与转动轴(534)之间以及第一连接轴(531)与圆形杆(52)之间均位于不同中心线上,转动轴(534)下端通过圆形板(537)安装有驱动电机(538),驱动电机(538)通过安装架(539)安装在位于储料箱(51)下端面左右两侧的限位架(533)下端;
所述的接料机构(2)包括旋转电机(21)、丝杠底板(22)、第一丝杠(23)、接料板(24)、第二丝杠(25)和圆形挡板(26),底座(1)上端面上开设有电机槽,电机槽内通过电机座安装有旋转电机(21),旋转电机(21)输出轴上端通过丝杠底板(22)以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第一丝杠(23),第一丝杠(23)上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有接料板(24),且接料板(24)右侧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有第二丝杠(25),第二丝杠(25)下端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底座(1)上端面上,且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佳乐张秋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亿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