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再生修复的血管支架覆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管支架覆膜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再生修复的血管支架覆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显著升高,栓塞、血管狭窄、血管动脉瘤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已成为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病因。随着医学的发展,微创的腔内隔绝术由于手术创伤小逐渐成为动脉多种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血管覆膜支架是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主体,其性能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但术后中、远期仍然会出现如血管覆膜支架的滑移、内漏和支架源性新破口等并发症,以及仍然会出现血栓和再狭窄,这些临床问题值得密切关注。血管覆膜支架本身的生物相容性(尤其是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差、生物力学性能不相配及不降解材料长期被血液里的成分包裹是诱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与宿主血管间生物学性能匹配的血管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关键在于血管支架系统的研制,其中包括支架、覆膜和输送系统,目前我国在覆膜+支架的设计及加工制作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临床运用的覆膜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再生修复的血管支架覆膜,其特征在于:轴向抗拉伸强度>2MPa,断裂伸长率>40%,圆周向抗拉伸强度>6MPa,断裂伸长率>140%,整体水渗漏在120mmHg水压下小于2ml/min.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再生修复的血管支架覆膜,其特征在于:轴向抗拉伸强度>2MPa,断裂伸长率>40%,圆周向抗拉伸强度>6MPa,断裂伸长率>140%,整体水渗漏在120mmHg水压下小于2ml/min.cm2,溶血率<0.1%。
2.一种可再生修复的血管支架覆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脱胶后的家蚕丝素纤维和熟丝线:选取40~160D丝线和蚕丝单丝,所述丝线由家蚕生丝加捻合并获得,将所述蚕丝单丝采用沸水、碳酸钠、碳酸氢钠或生物酶中的任意一种进行脱胶,获得脱胶后的家蚕丝素纤维,将所述丝线采用碳酸钠、碳酸氢钠或生物酶中的任意一种进行脱胶,获得脱胶后的熟丝线;
(2)制备家蚕丝素蛋白水溶液:将所述脱胶后的家蚕丝素纤维按1:10(g/mL)的浴比溶解于9.3M的溴化锂水溶液中,在温度为65±10℃的条件下处理直至家蚕丝素纤维完全溶解,得到家蚕丝素溶解液,将所述家蚕丝素溶解液灌注于透析袋内,所述透析袋的材质为半透膜,截留分子量为10~50kDa,将灌注了所述家蚕丝素溶解液的透析袋置于盛有去离子水的容器内,每隔2小时用新的去离子水更换容器内的液体,持续透析3天,得到纯化后的家蚕丝素蛋白水溶液;
(3)制备改性丝素蛋白溶液:采用旋转蒸发器浓缩、调整并测定所述纯化后的家蚕丝素蛋白水溶液,使所述纯化后的家蚕丝素蛋白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10%,添加与丝素蛋白质量比为0.6的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搅拌均匀并脱气泡,得到改性丝素蛋白溶液;
(4)制备丝素蛋白管状覆膜:将所述熟丝线采用编结技术在不锈钢棒上编成30~90°交织、线密度为4~12根/厘米、内径为2~20mm的管状结构,将所述管状结构放入所述改性丝素蛋白溶液中浸渍3~30秒取出,置于热风干燥箱内在温度小于50℃的条件下沿圆周方向旋转成膜,并控制所述膜表面保持润湿,重复本步骤2~10次,获得可再生修复的血管支架覆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再生修复的血管支架覆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制备脱胶后的家蚕丝素纤维和熟丝线包括:选取40~160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南,郑昌懂,宋广州,裔洪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