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茵瑜专利>正文

自动调节衣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21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衣架,它包括挂钩、两臂,所述两臂的各一端交合在一起轴连接,在两臂下方有两短臂,两短臂的各一端交合在一起轴连接,两短臂各另一端分别与两臂中部轴连接;挂钩的杆身下端穿过两臂的交合部位与两短臂的交合部位固定连接,挂钩的杆身可在两臂的交合部位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衣架两臂斜度能与衣服肩部的斜度相贴合,衣服不容易产生变形,还可折叠,美观实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调节衣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衣架,属于一种自动调节衣架。
技术介绍
传统衣架有两种结构,一种是不能折叠的衣架,还有一种是可折叠的衣架。但这两种衣架挂上衣服时,其衣架的两臂都是不能调节的。不同的衣服其肩部的斜度也不同,用传统衣架挂衣服时,衣架的两臂不能较好的贴合衣服肩部的斜度,因此衣服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衣服不易变形的自动调节衣架。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挂勾、两臂,所述两臂的各一端交合在一起轴连接,在两臂下方有两短臂,两短臂的各一端交合在一起轴连接,两短臂各另一端分别与两臂中部轴连接;挂钩的杆身下端穿过两臂的交合部位与两短臂的交合部位固定连接,挂钩的杆身可在两臂的交合部位上下运动。本技术是连杆四边形轴连接结构,当衣服挂上时,衣架受到衣服的重力,衣架的两臂将自动调节倾斜度,衣服肩部的斜度与衣架两臂的斜度相贴合,衣服就不容易产生变形。本技术不使用时可以折叠,具有美观实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E-E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是由两臂1、2、两短臂3、4、挂钩9组成。两臂1、2的各一端交合在一起由轴5连接,两臂1、2的各一端上设平行的两个半圆形力臂10,半圆形力臂10的圆心设轴孔,两臂1、2的其中一臂2的两个半圆形力臂置于另一臂1的两个半圆形力臂之间,在轴孔中装入轴5。在两臂1、2下方有两短臂3、4,两短臂3、4的各一端交合在一起由轴6连接,两短臂3、4的各一端也设平行的两个小半圆形力臂11,两个小半圆形力-->臂11的圆心设轴孔,两短臂3、4的其中一短臂4的两个小半圆形力臂置于另一短臂3的两个小半圆形力臂之间,在轴孔中装入轴6。两短臂3、4各另一端分别与两臂1、2中部由轴7、8连接;挂钩9的杆身下端穿过两臂1、2的交合部位的轴5的杆身上的孔与两短臂3、4的交合部位固定连接,挂钩9的杆身下端可以与两短臂3、4的交合部位的轴6的杆身螺纹连接,也可以焊接连接。另一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只是两臂1、2的各臂底面设有长形凹槽,两短臂3、4各另一端分别置于两臂1、2的长形凹槽中由轴7、8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调节衣架,它包括挂勾、两臂,其特征是:所述两臂(1、2)的各一端交合在一起轴(5)连接,在两臂(1、2)下方有两短臂(3、4),两短臂(3、4)的各一端交合在一起轴(6)连接,两短臂(3、4)各另一端分别与两臂(1、2)中部轴(7、8)连接;挂钩(9)的杆身下端穿过两臂(1、2)的交合部位与两短臂(3、4)的交合部位固定连接,挂钩(9)的杆身可在两臂(1、2)的交合部位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节衣架,它包括挂勾、两臂,其特征是:所述两臂(1、2)的各一端交合在一起轴(5)连接,在两臂(1、2)下方有两短臂(3、4),两短臂(3、4)的各一端交合在一起轴(6)连接,两短臂(3、4)各另一端分别与两臂(1、2)中部轴(7、8)连接;挂钩(9)的杆身下端穿过两臂(1、2)的交合部位与两短臂(3、4)的交合部位固定连接,挂钩(9)的杆身可在两臂(1、2)的交合部位上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衣架,其特征是:所述两臂(1、2)的各一端上设平行的两个半圆形力臂(10),两个半圆形力臂(10)的圆心设轴孔,两臂(1、2)的其中一臂(2)的两个半圆形力臂置于另一臂(1)的两个半圆形力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茵瑜
申请(专利权)人:王茵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