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变焦式镜头镜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121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为了顺利地进行变焦操作及聚焦操作而具有保持平衡的凸轮形状、并且具有充分的最近聚焦距离性能及抑制整个变焦区域的焦点移动、并且外径较小的内变焦式镜头镜筒。该内变焦式镜头镜筒配置有固定筒、和在该固定筒内侧依次配置的第1凸轮筒、直进筒及聚焦凸轮筒、在该固定筒外侧依次配置的变焦连动筒、第2凸轮筒及第1镜头组滑动筒,在上述第1凸轮筒上设置第3镜头组导向凸轮及第4镜头组导向凸轮,在上述直进筒上设置第2镜头组导向凸轮,在上述变焦连动筒上设置第1凸轮筒导向凸轮,在上述第2凸轮筒上设置第1镜头组导向凸轮,在上述聚焦凸轮筒上设置第2镜头组聚焦导向槽及第2镜头组导向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变焦式镜头镜筒,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可实现接近14倍变焦比的内变焦式镜头的内变焦式镜头4竟筒。技术背景在内变焦式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聚焦透镜相对于最近聚 焦距离 一侧的伸出量的变化率较大,若欲扩大在一个聚焦凸轮 内的最近距离性能,则需增大其他变焦区域中的焦点移动、即 发生所谓的变焦。在将该变焦变换为变焦域的聚焦凸轮曲线中, 需要适当地配置变焦参数和聚焦参数。但是,难以确保用于顺 利地进行变焦操作、及聚焦操作的保持平衡的凸轮形状,从而 需要改变聚焦凸轮旋转角或用聚焦凸轮进行修正。在以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无论进行变焦操作时还是进 行聚焦操作时,都一边使聚焦镜头旋转一边使其移动。并且, 通过将聚焦凸轮筒的旋转操作用的引导槽做成凸轮形状,借助 变焦使与引导槽配合的操作销在聚焦凸轮筒的旋转操作用引导 槽内移动,因此,通过变焦操作使聚焦凸轮上的操作范围根据 旋转方向变位,从而能得到各变焦区域中的适当的聚焦伸出量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但是,在进一步扩大最近聚焦距离性能、抑制整个变焦区 域中的焦点移动的基础上,更难以确保用于得到聚焦伸出量的 充分的变位量。另外,在该5倍左右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有所 谓的5层结构在固定筒的内侧配置有第l凸轮筒,在固定筒的 外侧配置有第2凸轮筒、直进筒、第3凸轮筒;存在不能使外径 变小的问题。在其他以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通过将聚焦修正凸轮配 置在与聚焦凸轮相同的旋转构件上来获得聚焦伸出量(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由于做成在变焦操作时使聚焦镜头直 进的机构,因此,无论在哪个变焦区域都不能提供规定量的修 正量,无论在高倍率变焦镜头的哪个变焦区域都不能提供用于 使最近聚焦距离缩短的充分的修正量。并且,在该高倍率变焦镜头中,为在固定筒的外侧配置第l凸轮筒、第2凸轮筒、直进 筒、第3凸轮筒这样的所谓5层结构,存在不能使外径变小的问题。另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其他以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 中包括有变焦连动环14、第1凸轮筒16与聚焦凸轮筒20,该变 焦连动环14配置于固定筒12内侧,该第1凸轮筒16配置于变焦 连动环14内侧,该聚焦凸轮筒20配置于直进筒18内侧,该直进 筒18配置在第1凸轮筒16内侧。另外,第1凸轮筒16通过变焦连 动销40与变焦连动环14连接,从而将变焦环30的旋转传递至第 1凸轮筒16。第1凸轮筒16包括第1凸轮筒导向凸轮、第3组镜头 导向凸轮与第4组镜头导向凸轮,该第l凸轮筒导向凸轮供用于 使第l凸轮筒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第l凸轮筒导向销39配合,该第 3组镜头导向凸轮供第3组镜头导向销43配合,该第4组镜头导 向凸轮供第4组镜头导向销45配合。在第1凸轮筒16中,还在固 定筒12的前方、即与镜头安装部10相反 一 侧朝外地设置有第2 凸轮筒连动销50。第2凸轮筒连动销50与设置于第2凸轮筒22 上的纵向导向槽配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在上述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包括变焦连动环14、第l凸轮 筒16与直进筒18,该变焦连动环14配置于固定筒12内径侧、该 第1凸轮筒16配置于变焦连动环14的内径侧,该直进筒18配置 于第1凸轮筒16内径侧。第l凸轮筒通过变焦连动销40与变焦连动环14连接,从而将变焦环30的旋转传递至第1凸轮筒16。为 了使第l凸轮筒16向光轴方向移动,必须在第l凸轮筒16上形成 第l凸轮筒导向凸轮、第3镜头组导向凸轮与第4镜头组导向凸 轮,该第1凸轮筒导向凸轮供第1凸轮筒导向销39配合,该第3 镜头组导向凸轮供第3镜头组导向销43配合,该第4镜头组导向 凸轮供第4镜头组导向销45配合。但是,由于第1凸轮筒16在整个光轴方向的长度受到制约, 因此在第1凸轮筒导向凸轮、第3镜头组导向凸轮及第4镜头组 导向凸轮的布局中在光轴方向的长度受到制约。特别是为了谋 求变焦比的进一 步高倍率化,必须增加第3组镜头及第4组镜头 向光轴方向的移动量,但难以在第l凸轮筒16的可能的光轴方 向尺寸中平衡良好地配置这些导向凸轮。即存在如下问题若 不合理地配置这些导向凸轮,则存在增加了这些导向凸轮的形 状及位置的限制,从而失去了自由度。另外,相对于固定筒12可构成的全长、直进筒18的移动量 随着第3镜头组的移动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存在如下问题 在向望远侧伸出时,固定筒12与直进筒18的嵌合量、即啮合量 较小,从而不能保证镜筒的必要的稳定性。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8—304684号公报专利文献2:曰本净争开2000—89086号7>才艮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6893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往的变焦镜头镜筒、特别是内变焦式镜头 镜筒的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 一 种为了顺利地 进行变焦操作及聚焦操作而具有保持平衡的凸轮形状的内变焦 式镜头镜筒。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充分的最近聚焦距 离功能及抑制整个变焦区域的焦点移动、且外径较小的内变焦 式镜头镜筒。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向凸轮的形状及位置 的限制较少、并且在望远侧伸出时,固定筒与直进筒的嵌合量、 即啮合量较大、稳定性高的内变焦式镜头镜筒。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内变焦式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该内变焦 式镜头镜筒配置有固定筒、和在该固定筒内侧依次配置的第1 凸轮筒、直进筒及聚焦凸轮筒、在该固定筒外侧依次配置的变焦连动筒、第2凸轮筒及第1镜头组滑动筒。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l凸轮筒上设置第3镜头组导向凸轮及第4镜头组导向凸轮,在上述直进筒上设 置第2镜头组导向凸轮,在上述变焦连动筒上设置第l凸轮筒导 向凸轮,在上述第2凸轮筒上设置第l镜头组导向凸轮,在上述 聚焦凸轮筒上设置第2镜头组聚焦导向槽及第2镜头组导向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特征还在于,上述第l凸轮筒、上述 聚焦凸轮筒、上述变焦连动筒及上述第2凸轮筒在变焦动作时 进行沿光轴方向的移动及旋转动作,上述聚焦凸轮筒在变焦动 作时沿光轴方向移动,在聚焦动作时进行旋转动作。本专利技术的内变焦式镜头镜筒具有如下效果能构成为为了 顺利地进行变焦操作及聚焦操作而具有保持平衡的凸轮形状的 内变焦式镜头镜筒。本专利技术的内变焦式镜头镜筒还具有如下效果能构成为具 有充分的最近聚焦距离功能及抑制整个变焦区域的焦点移动、 且外径较小的内变焦式镜头镜筒。本专利技术的内变焦式镜头镜筒还具有如下效果能构成为导 向凸轮的形状及位置的限制较少、并且在望远侧伸出时,固定筒与直进筒的嵌合量、即啮合量较大、稳定性高的内变焦式镜 头镜筒。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内变焦式镜头的广角时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内变焦式镜头的望远时的局部 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固定筒的展开说明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l凸轮筒的展开说明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直进筒的展开说明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聚焦凸轮筒的展开说明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焦连动环的展开说明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2凸轮筒的展开说明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l镜头组滑动框的展开说明图。图IO是以往技术的内变焦式镜头的广角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ll是以往技术的内变焦式镜头的望远时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变焦式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该镜筒配置有固定筒、和在该固定筒内侧依次配置的第1凸轮筒、直进筒及聚焦凸轮筒、在该固定筒外侧依次配置的变焦连动筒、第2凸轮筒及第1镜头组滑动筒。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谷聪岛根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腾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