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土著鲤鱼繁育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4091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土著鲤鱼繁育系统及方法,具体涉及水产繁育技术领域,包括山坡和稻田,所述稻田设在山坡一侧,所述山坡一侧设有蓄水池,所述山坡上设有山泉水导管,所述山泉水导管固定设在蓄水池一侧并与蓄水池内部连通,所述蓄水池底部设有多个孵化池,所述孵化池底端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内部设有排水管,所述孵化池底部设有采苗池,所述稻田内部一侧固定设有鱼苗培育池。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自然水源,在不改变自然生长环境条件下繁殖土著鲤鱼亲本和培育土著鲤鱼鱼种,灵活根据需求亲鱼配对数量,容易收集亲鱼在产卵过程中所产出的鱼卵或孵化出的鱼苗,并就近放置培育苗种,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土著鲤鱼繁育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水产繁育
,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土著鲤鱼繁育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稻田养鱼即在稻田里养殖鱼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农耕文化。稻田养鱼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通过在稻田里修建一定形式的稻田养鱼工程,建立一个稻鱼共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种养系统,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昆虫,以及其他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养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疏土和增肥的目的,获得稻田互利双增收的理想效果。目前,稻田养殖最多的品种仍然是鲤鱼,我国稻田养殖历史悠久,所养殖的稻田土著鲤鱼,经过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形成了适宜稻田养殖的土著品种,为不破坏土著鱼类对环境的适应,在土著鲤鱼自人工繁殖到苗种培育,以及放养至稻田,应该建立一套不破坏土著鱼类生态环境而又科学系统的繁育系统,而目前尚未有较完备的适宜稻田土著鲤的繁育系统,多数养殖户,利用自然鱼坑,粗犷式繁殖培育,亲鱼孵化率低,苗种培育成活率低,限制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稻田土著鲤鱼繁育系统及方法,充分利用自然水源,在不改变自然生长环境条件下繁殖土著鲤鱼亲本和培育土著鲤鱼鱼种,灵活根据需求亲鱼配对数量,容易收集亲鱼在产卵过程中所产出的鱼卵或孵化出的鱼苗,并就近放置培育苗种,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稻田土著鲤鱼繁育系统,包括山坡和稻田,所述稻田设在山坡一侧,所述山坡一侧设有蓄水池,所述山坡上设有山泉水导管,所述山泉水导管固定设在蓄水池一侧并与蓄水池内部连通,所述蓄水池底部设有多个孵化池,多个所述孵化池沿前后方向设置一排,,所述孵化池一侧固定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紧贴孵化池内壁,所述第二管道顶部连通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固定设在蓄水池底端并与蓄水池内部连通,所述孵化池底端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内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延伸出排水口底端,所述排水管另一端固定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外端与排水口内壁相接触,所述限位环内壁上固定设有第一尼龙网,所述孵化池底部设有采苗池,所述采苗池设在稻田顶部,所述采苗池一侧固定设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一端与采苗池内部连通且另一端与排水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稻田内部一侧固定设有鱼苗培育池,所述采苗池底端固定设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一端与采苗池内部连通且另一端设在鱼苗培育池顶端,所述鱼苗培育池底端一侧设有第五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一侧设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设在鱼苗培育池顶端并延伸入鱼苗培育池内部与第五管道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与第一管道以及第五管道内部连通,所述第五管道一端固定设有四个水管,所述水管固定设在鱼苗培育池内部底端,所述水管一端与第五管道内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孵化池外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孵化池池口径为圆形且直径0.6cm,所述孵化池底部为锅底形状且曲面弧度为15°,所述第二管道上固定设有第一阀门。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口内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底端与限位环顶端相接触,所述排水口内壁上固定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壁与排水管外端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道上固定设有第二阀门。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外端固定设有第六管道,所述第六管道设在孵化池底部,所述第六管道上固定设有第四阀门,所述波纹管上固定设有第五阀门。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管道上固定设有第三阀门,所述鱼苗培育池一侧开设有出口,所述鱼苗培育池一侧设有铁栅栏,所述铁栅栏外端包裹有第二尼龙网,所述铁栅栏设在出口一侧,所述出口的宽度为50cm。进一步地,所述水管顶端开设有多个小孔,所述小孔直径为2mm,相邻两个所述小孔之间的间距为20cm,所述水管另一端固定设有管帽。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该稻田土著鲤鱼繁育系统的繁育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每年农历2-4月,选择雌雄两冬龄以上的成鱼,雄鱼与雌鱼数量比1:1,每个孵化池放两条雌鱼两条雄鱼,雌鱼腹部膨大柔软,雄鱼轻轻挤压生殖器处流出精液;催产剂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地欧酮,采取一针法,雄鱼剂量是雌鱼一半,孵化池上放水葫芦等浮水性草作为产卵巢,一般药物的效应时间为8h左右,温度稍高,效应时间稍短;步骤二:催产针12h后,搬出孵化池中的鱼,产卵巢留于孵化池继续孵化,加大换水量,48h后,鱼苗破膜,移出产卵巢,当鱼苗平游时,投喂一餐蛋黄,而后打开第五阀门将鱼苗放入采苗池中,而后自采苗池底部集苗处收集鱼苗;步骤三:每块稻田中建设1个鱼苗培育池,鱼苗放前1个星期,孵化池放水并泼洒微生物制剂培水,苗种刚放时,调节第四管道上的第三阀门,使水交换量变小,投喂一般每天3餐,以豆浆为主,喂量以鱼的量适当增减,按照日投量照体重的3%投喂,10天后改为配合饲料打粉或鳗料投喂,此时要加大换水量,防止缺氧;步骤四:当鱼苗培育到2-3cm,拔开出口上的用第二尼龙网包裹的铁栅栏,让鱼进入稻田,稻田水位保持10-20cm,当鱼长到6-10cm时进行分池,分到其它空余的鱼苗培育池中,也可以直接投放稻田,用于养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繁育系统,充分利用山坡以及稻田的自然环境条件,利用小成本,解决大问题,有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亲鱼孵化、苗种培育的工作效率,并且在不改变土著鲤鱼的水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条件下,提高孵化率达93%以上和苗种培育成活率达95%,提升稻田养鱼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符合目前乡村振兴的提质增量的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图1中B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鱼苗培育池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山坡、2稻田、3蓄水池、4山泉水导管、5孵化池、6第一管道、7第二管道、8排水口、9排水管、10限位环、11第一尼龙网、12采苗池、13波纹管、14第三管道、15鱼苗培育池、16第四管道、17水管、18出口、19第一阀门、20出水口、21第二阀门、22第三阀门、23铁栅栏、24第二尼龙网、25小孔、26盖板、27密封圈、28第五管道、29管帽、30第六管道、31第四阀门、32第五阀门。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田土著鲤鱼繁育系统,包括山坡(1)和稻田(2),所述稻田(2)设在山坡(1)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坡(1)一侧设有蓄水池(3),所述山坡(1)上设有山泉水导管(4),所述山泉水导管(4)固定设在蓄水池(3)一侧并与蓄水池(3)内部连通,所述蓄水池(3)底部设有多个孵化池(5),多个所述孵化池(5)沿前后方向设置一排,所述孵化池(5)一侧固定设有第二管道(7),所述第二管道(7)紧贴孵化池(5)内壁,所述第二管道(7)顶部连通有第一管道(6),所述第一管道(6)固定设在蓄水池(3)底端并与蓄水池(3)内部连通,所述孵化池(5)底端开设有排水口(8),所述排水口(8)内部设有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一端延伸出排水口(8)底端,所述排水管(9)另一端固定设有限位环(10),所述限位环(10)外端与排水口(8)内壁相接触,所述限位环(10)内壁上固定设有第一尼龙网(11),所述孵化池(5)底部设有采苗池(12),所述采苗池(12)设在稻田(2)顶部,所述采苗池(12)一侧固定设有波纹管(13),所述波纹管(13)一端与采苗池(12)内部连通且另一端与排水管(9)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稻田(2)内部一侧固定设有鱼苗培育池(15),所述采苗池(12)底端固定设有第三管道(14),所述第三管道(14)一端与采苗池(12)内部连通且另一端设在鱼苗培育池(15)顶端,所述鱼苗培育池(15)底端一侧设有第五管道(28),所述第一管道(6)一侧设有第四管道(16),所述第四管道(16)设在鱼苗培育池(15)顶端并延伸入鱼苗培育池(15)内部与第五管道(28)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16)与第一管道(6)以及第五管道(28)内部连通,所述第五管道(28)一端固定设有四个水管(17),所述水管(17)固定设在鱼苗培育池(15)内部底端,所述水管(17)一端与第五管道(28)内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土著鲤鱼繁育系统,包括山坡(1)和稻田(2),所述稻田(2)设在山坡(1)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坡(1)一侧设有蓄水池(3),所述山坡(1)上设有山泉水导管(4),所述山泉水导管(4)固定设在蓄水池(3)一侧并与蓄水池(3)内部连通,所述蓄水池(3)底部设有多个孵化池(5),多个所述孵化池(5)沿前后方向设置一排,所述孵化池(5)一侧固定设有第二管道(7),所述第二管道(7)紧贴孵化池(5)内壁,所述第二管道(7)顶部连通有第一管道(6),所述第一管道(6)固定设在蓄水池(3)底端并与蓄水池(3)内部连通,所述孵化池(5)底端开设有排水口(8),所述排水口(8)内部设有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一端延伸出排水口(8)底端,所述排水管(9)另一端固定设有限位环(10),所述限位环(10)外端与排水口(8)内壁相接触,所述限位环(10)内壁上固定设有第一尼龙网(11),所述孵化池(5)底部设有采苗池(12),所述采苗池(12)设在稻田(2)顶部,所述采苗池(12)一侧固定设有波纹管(13),所述波纹管(13)一端与采苗池(12)内部连通且另一端与排水管(9)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稻田(2)内部一侧固定设有鱼苗培育池(15),所述采苗池(12)底端固定设有第三管道(14),所述第三管道(14)一端与采苗池(12)内部连通且另一端设在鱼苗培育池(15)顶端,所述鱼苗培育池(15)底端一侧设有第五管道(28),所述第一管道(6)一侧设有第四管道(16),所述第四管道(16)设在鱼苗培育池(15)顶端并延伸入鱼苗培育池(15)内部与第五管道(28)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16)与第一管道(6)以及第五管道(28)内部连通,所述第五管道(28)一端固定设有四个水管(17),所述水管(17)固定设在鱼苗培育池(15)内部底端,所述水管(17)一端与第五管道(28)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土著鲤鱼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池(5)外端开设有出水口(20),所述孵化池(5)池口径为圆形且直径0.6cm,所述孵化池(5)底部为锅底形状且曲面弧度为15°,所述第二管道(7)上固定设有第一阀门(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土著鲤鱼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8)内部设有盖板(26),所述盖板(26)底端与限位环(10)顶端相接触,所述排水口(8)内壁上固定设有密封圈(27),所述密封圈(27)内壁与排水管(9)外端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土著鲤鱼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愚周大颜黄彩林王培培张志新陈诏郑海涛曹寿雄刘锡基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