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渔用水体增氧杀菌装置,其包括筒状罐体和液氧罐,所述的筒状罐体安装在支架上,筒状罐体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输送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潜水泵,筒状罐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分水筛,多个分水筛呈上下分层结构布置,分水筛的外周与筒状罐体的内壁连接,分水筛上设置有多个筛网孔;筒状罐体的下部通过气管连接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通过输氧管与连接液氧罐连接,输氧管上安装有开关;筒状罐体的底部连接有为养殖池供水的排水管。本渔用水体增氧杀菌装置结构简单,能提高水产养殖用水处理效果,同时大幅降低循环水处理成本,从而提高工厂化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工厂化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工厂化水产养殖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渔用水体增氧杀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设备的
,具体是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循环利用的渔用水体增氧杀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需求逐年增加,水产养殖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传统的土塘养殖方式逐渐遭到淘汰。水产工厂化车间养殖已成为行业主要养殖模式。
[0003]养殖池水质对于水产生物的生长健康起重要影响,由于养殖池高密度的养殖过程中会有排泄物、未食用完的饵料及水面上表面的杂物等,皆有可能造成养殖池水质的污染,尤其是饲料残渣、鱼类排泄物、残骸或微生物分解产物等,堆积于养殖池的底层,引起养殖池内的水的含氧量低或水中藻类的生产,并滋生有害病源,如果没有及时清除,很快造成水质恶化和养殖生物死亡,所以需要换水排污。为节约水资源利用,确保水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很多室内养殖逐渐采用水处理设备对养殖尾水进行循环处理再利用。然而,经调查研究发现,由于水产工厂车间养殖的密度高,养殖用水的溶氧含量和病源消杀是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如果尾水处理不当,循环利用时容易影响水产养殖。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通过大功率水泵抽取超微过滤后的水体与液氧注入增氧锥的锥体内混合,然后通入到养殖池内。然而,超微滤芯过滤养殖尾水微小物需定期更换滤芯,水处理量受限;增氧锥增氧在实际应用中液氧的消耗量大,且使用大功率水泵耗电多,应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渔用水体增氧杀菌装置,该渔用水体增氧杀菌装置结构简单,能提高水产养殖用水处理效果,同时大幅降低循环水处理成本,从而提高工厂化水产养殖经济效益。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渔用水体增氧杀菌装置,其包括筒状罐体和液氧罐,所述的筒状罐体安装在支架上,筒状罐体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输送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泵送需要增氧杀菌的水的潜水泵,需要增氧杀菌的水可以暂存在蓄水池内,潜水泵放置在蓄水池;筒状罐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分水筛,多个分水筛呈上下分层结构布置,分水筛的外周与筒状罐体的内壁连接,分水筛上设置有多个筛网孔;筒状罐体的下部通过气管连接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通过输氧管与连接液氧罐连接,输氧管上安装有开关;筒状罐体的底部连接有为养殖池供水的排水管。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筒状罐体的底部呈倒锥形。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分水筛的筛体呈球面状,安装时凹面朝下。分水筛采用球面状能更好的将筒状罐体内的水分散滴落。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筒状罐体的下部罐体上设置有观察窗。通过观察窗可以观察筒状罐体内的工作情况。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观察窗上安装有显示筒状罐体内气压的气压表。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气管上安装有控制氧气及臭氧流量的流量控制器。流量控制器控制氧气及臭氧流量,使氧气及臭氧进入筒状罐体内与滴落的水滴充分接触,确保杀灭水滴病原并提高溶解氧含量。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排水管分别连接有上出水管和下出水管,上出水管上安装有上出水开关,上出水管伸至养殖池的上方,下出水管上安装有下出水开关,下出水管伸至养殖池的底部。根据养殖池的进水需要开启上出水开关或下出水开关。
[0013]本渔用水体增氧杀菌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潜水泵将养殖循环水泵送到筒状罐体的顶部,利用多层分水筛将水分散滴落,然后利用液氧罐通入氧气和通过臭氧发生器转化通入臭氧,与滴落的水滴充分接触,确保杀灭水滴病原并提高溶解氧含量,兼顾了水产高密度养殖用水的高溶氧及杀菌病防要求,最后聚于筒状罐体底部,通过锥底排水管形成水流通过上出水管和或下出水管注入养殖池中,完成了水产养殖用水的增氧杀菌,降低循环水处理成本,从而提高工厂化水产养殖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渔用水体增氧杀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的序号对应的名称为:
[0016]1、蓄水池,2、潜水泵,3、输送管,4、支架,5、筒状罐体,6、分水筛,7、筛网孔,8、气压表,9、观察窗,10、液氧罐,11、开关,12、输氧管,13、臭氧发生器,14、气管,15、上出水开关,16、上出水管,17、养殖池,18、下出水管,19、下出水开关,20、排水管,21、流量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8]实施例1
[0019]一种渔用水体增氧杀菌装置,其包括筒状罐体5和液氧罐10,所述的筒状罐体5安装在支架4上,筒状罐体5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3,输送管3的另一端安装有潜水泵2,养殖的尾水经过净化处理后,通入到蓄水池1中,潜水泵2安装在蓄水池1内,将蓄水池1内的水泵送到筒状罐体5内,筒状罐体5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分水筛6,所述的分水筛6的筛体呈球面状,安装时凹面朝下,多个分水筛6呈上下分层结构布置,分水筛6的外周与筒状罐体5的内壁连接,分水筛6上设置有多个筛网孔7;筒状罐体5的下部通过气管14连接有臭氧发生器13,所述的气管14上安装有控制氧气及臭氧流量的流量控制器21,臭氧发生器13通过输氧管12与连接液氧罐10连接,输氧管12上安装有开关11;所述的筒状罐体(5)的底部呈倒锥形;筒状罐体5的底部连接有为养殖池17供水的排水管20。所述的排水管20分别连接有上出水管16和下出水管18,上出水管16上安装有上出水开关15,上出水管16伸至养殖池17的上方,下出水管18上安装有下出水开关19,下出水管18伸至养殖池17的底部。
[0020]所述的筒状罐体5的下部罐体上设置有观察窗9。所述的观察窗9上安装有显示筒状罐体5内气压的气压表8。
[0021]应用实施例
[0022]某养殖场,在长宽深:6
×3×
2米的水池旁安装实施例中的渔用水体增氧杀菌装置,水池中放置有活性生物填料,不断导入加州鲈工厂化养殖池中的尾水,添加硝化菌王后进行循环处理,处理水经过渔用水体增氧杀菌装置增氧杀菌后回至加州鲈工厂化养殖池使用。每隔20天补充投放一次硝化菌王。100立方米水体的工厂化养殖池中养殖3000尾加州鲈,经过将近10个月养殖,加州鲈产量超过4500斤,平均每尾规格达1.5斤以上,成活率98%以上,各阶段养殖水体溶氧充足,水质检测溶解氧维持在10毫克/升以上,氨氮指标、亚硝酸盐指标均维持在0.02毫克/升以下,符合达标排放要求,养殖周期中未出现鱼体病源传染死亡。
[0023]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也并不限于上述实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用水体增氧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罐体(5)和液氧罐(10),所述的筒状罐体(5)安装在支架(4)上,筒状罐体(5)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3),输送管(3)的另一端安装有潜水泵(2),筒状罐体(5)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分水筛(6),多个分水筛(6)呈上下分层结构布置,分水筛(6)的外周与筒状罐体(5)的内壁连接,分水筛(6)上设置有多个筛网孔(7);筒状罐体(5)的下部通过气管(14)连接有臭氧发生器(13),臭氧发生器(13)通过输氧管(12)与连接液氧罐(10)连接,输氧管(12)上安装有开关(11);筒状罐体(5)的底部连接有为养殖池(17)供水的排水管(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用水体增氧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水筛(6)的筛体呈球面状,安装时凹面朝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用水体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盛,卓伟灵,黄广杰,肖珊,韦玲静,卓伟,甘宝江,卢玉典,蒋小珍,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