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843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核心内容包括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池塘生态净化/稻田轮作系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包括养殖鱼池;鱼池水通过上溢口经生物过滤和增氧杀菌后返回养殖鱼池。池塘生态净化/稻田轮作系统包括池塘生态净化池/稻田和人工湿地;经微滤机过滤后的水体经池塘生态净化池和人工湿地完成净化后回到养殖鱼池;视池塘底泥淤积情况,部分池塘可轮作稻田,消纳底泥中营养物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与池塘工程化技术相融合,利用池塘生态净化系统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降低工厂化循环水处理负荷与配置,并将养殖污泥发酵分解为可被植物吸收的离子态物质,未分解浓缩污泥用作基肥,减少成本,实现循环种养。实现循环种养。实现循环种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多数池塘养殖场仍为依赖水域自然条件演化而成的,设施化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低,其生产粗放、水资源浪费、养殖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池塘养殖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0003]1.基础设施落后。池塘养殖主要成形于地势较低的低洼地,养殖设施的性状、大小、深浅差异不一,标准化程度低,与大农业相比,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明显落后;养殖技术来自经验积累,生产资源利用率低,规模化管理难度大,养殖模式简单、复制性差。
[0004]2.污染问题严重。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单位水体的养殖负荷也随之增加,但是大量的饲料投入和鱼类代谢物的积累必然导致池塘内源性污染加重,进而对养殖对象物造成胁迫甚至导致死亡,换水是最常用的处理方式,但会使大量养殖尾水排放到周围水体中,加剧其富营养化程度,造成环境污染。
[0005]3.单位产出低下。限于池塘养殖较低的组织程度与设施化水平,池塘养殖产出总体上依赖自然水质及水温条件,春放苗、秋收鱼,周期性生产,季节性供应,无法可持续供应水产品,且产品上市有固定的高峰和低谷,集中上市收益低,压塘延后又有风险,叠加由室外不可控环境引发的对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脆弱抵抗力,整体效益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方式,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使养殖产品生产达到快速、优质、高效、成批且稳定的一种养殖方式,其在生产效率高、受环境制约小、节水节地等方面与池塘等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尾水处理、投资与运行成本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制约。
[0007]例如:申请号为202110290598.2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内设置水泵,所述水泵连接管道,所述管道连接粗滤装置,粗滤装置将从养殖池中出来的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过滤掉;所述粗滤装置连接生态滤池,将粗滤过的水进行硝化处理;所述生态滤池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上方的植物框架,所述植物框架上种植水生植物,所述植物框架下方设置出水管,所述植物框架下方设置填料装置,所述池体下方设置进水管。
[0008]上述专利申请方案在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系统中设置了生态滤池,生态滤池中通过硝化处理,可以对水中的氨等有害物质进行去除;设置了曝气管和填料单元,可以使硝化处理的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通过同时设置厌氧、缺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增加废水处理区域内微生物的多样性,形成小范围的微生物生态闭环,从而提高对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处理后的水体有害物质残留量极少,可重新作为养殖水使用。
[0009]但是该专利申请方案的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系统仍存在以下问题:
[0010]1.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系统中的水经过多次循环利用,氮磷营养盐等可溶性物质会逐步积累到影响鱼类生长的地步,其解决方式是通过换水或反硝化去除,处理成本会比较
高。
[0011]2.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系统由于其高密度养殖方式,养殖过程会产生大量鱼粪残饵等不溶性固体颗粒,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未被有效循环利用,排放处理成本高。
[0012]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通过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与池塘工程化技术相结合,设置池塘生态净化池和人工湿地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能降低工厂化循环水处理负荷与配置,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运行稳定性,并实现养殖水体的全利用;通过发酵方式将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质矿化分解为可被植物高效吸收的离子态营养物质,并通过水肥一体化方式浇灌蔬菜,将养殖污泥发酵后用作土壤基肥,实现养殖固液废弃物“吃干榨尽”,节水节肥,达到循环种养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4]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包括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池塘生态净化/稻田轮作系统、设施蔬菜大棚系统和工厂化苗种培育系统。
[0015]所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包括养殖鱼池、微滤机、固定床、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和纯氧/臭氧混合装置;
[0016]所述养殖鱼池的顶部通过溢水口连接内循环管路,在所述内循环管路上依次设有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固定床和纯氧/臭氧混合装置,养殖鱼池中70%至90%的水体通过溢水口进入内循环管路,分别经过固定床、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和纯氧/臭氧混合装置,经悬浮物截留、生物过滤和增氧杀菌后返回养殖鱼池内;
[0017]所述养殖鱼池的底部通过排污口连接微滤机,养殖鱼池池底10%至30%的水体和沉底固体颗粒通过排污口进入微滤机,微滤机的出口端分别通过排污管路和排水管路连接发酵组件和池塘生态净化系统;
[0018]所述发酵组件包括发酵罐,经微滤机拦截的固体颗粒由排污管路排入发酵罐,发酵罐内接种的复合芽孢杆菌对固体颗粒进行发酵,发酵后的上清液用于浇灌土壤种植的蔬菜,发酵后的沉底污泥收集并添加混合改良剂进行堆肥发酵后,作为基肥施于设施蔬菜大棚土壤中;所述池塘生态净化/稻田轮作系统包括池塘生态净化池和人工湿地;
[0019]经微滤机过滤后的水体通过排水管路进入放养有滤食性鱼类的一级或多级池塘生态净化池,水体中的氮磷元素由藻类和浮游生物吸收后,再被滤食性鱼类滤食,完成初步净化;净化后的水体再经过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净化和藻类去除,最后经水泵提升至纯氧/臭氧混合装置,经增氧和杀菌后回到养殖鱼池,完成水体循环。
[0020]进一步的,所述池塘生态净化池的部分区域可设置为稻田,通过轮作种植水稻消除底泥中的氮磷元素,在北方地区可在池塘/稻田上覆盖薄膜大棚保温。
[0021]进一步的,还包括配套设施设备,所述配套设施设备包括工厂化苗种培育系统、堆肥车间、机械化投喂和起捕装备。
[0022]进一步的,所述池塘生态净化池通过田埂围成三角形区域,若干池塘生态净化池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为中心环绕交错设置,所述机械化投喂和起捕装备设置在田埂上,可实现一台装置作业覆盖多个池塘。
[002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在池塘养殖中引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利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可控度高、生产效率高、可持续生产等特点,与池塘生态工程化技术相融合,充分发挥池塘生态系统多营养层级协同作用,将池塘作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尾水处理的一部分,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工艺流程,构建提出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
[0025]2.通过池塘生态净化池和人工湿地对养殖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降低工厂化循环水处理负荷与配置,减少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运行稳定性,并实现养殖水体的全利用。具体来说,一是利用生态净化池中浮游生物的繁殖吸收、固定氮磷,同时放养虑食性鱼类摄取浮游生物,实现水体净化;二是利用人工湿地过滤去除多余营养元素及藻类等固体杂质。
[0026]3.通过发酵方式,将养殖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矿化分解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和池塘生态净化/稻田轮作系统、设施蔬菜大棚系统和工厂化苗种培育系统。所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包括养殖鱼池、微滤机、固定床、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和纯氧/臭氧混合装置;所述养殖鱼池的顶部通过溢水口连接内循环管路,在所述内循环管路上依次设有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固定床和纯氧/臭氧混合装置,养殖鱼池中70%至90%水体通过溢水口进入内循环管路,分别经过固定床、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和纯氧/臭氧混合装置,经悬浮物截留、生物过滤和增氧杀菌后返回养殖鱼池内;所述养殖鱼池的底部通过排污口连接微滤机,养殖鱼池池底10%至30%水体和沉底固体颗粒通过排污口进入微滤机,微滤机的出口端分别通过排污管路和排水管路连接发酵组件和池塘生态净化系统;所述发酵组件包括发酵罐,经微滤机拦截的固体颗粒由排污管路排入发酵罐,发酵罐内接种的复合芽孢杆菌对固体颗粒进行发酵,发酵后的上清液用于浇灌土壤种植的蔬菜,发酵后的沉底污泥收集并添加混合改良剂进行堆肥发酵后,作为基肥施于设施蔬菜大棚土壤中;所述池塘生态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琦徐琰斐单建军高霞婷顾川川陈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