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铁芯注胶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96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51
一种电机转子铁芯注胶主机,其包含:一注胶机构、一转子铁芯送入机构及一控制机构,转子铁芯送入机构包括一旋转轴、一动力输出构件及一转子铁芯载台,旋转轴设置于注胶机构的一侧,转子铁芯载台的中心套设于旋转轴,转子铁芯载台设有数个注胶板以供承载一转子铁芯,动力输出构件连接转子铁芯载台以使转子铁芯载台经由旋转而使注胶板依序送入注胶机构,控制机构信号连接动力输出构件,控制机构控制动力输出构件以使注胶板依序以旋转的方式送入注胶机构并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机转子铁芯注胶主机可解决转子铁芯的生产难以自动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转子铁芯注胶主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胶生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的电机转子铁芯注胶主机。
技术介绍
如图5所示,转子铁芯M的内圆周面上均匀排列有若干磁钢Q,磁钢Q与注胶槽S之间留有缝隙。为了防止转子铁芯M在高速运转中导致磁钢Q松脱而带来安全隐患以及磁钢Q在注胶槽S中振动产生噪音,从而需要在注胶槽S缝隙中填充热固性树脂胶体,以将磁钢Q固定。其中,热固性树脂是指树脂加热后产生化学变化,逐渐硬化成型,再受热也不软化,也不能溶解的一种树脂。目前,现有的注胶方式大体分为两种:第一种注胶方式采用人工注胶,由于人工注胶的人工参与度高,无法达成自动化,不仅注胶效率低下,还容易导致注胶位置不精确、均匀度不高。第二种注胶方式采用传统的注胶设备进行注胶,但是,传统的注胶设备存在以下缺点:第一、注胶流道过长,而且通常使用一大块胶粒,则会产生胶体浪费,且胶体受热不均,甚至因胶体流动、反应时间过长而提前固化的问题,最终导致无法有效可靠地填充磁钢槽S缝隙;第二、传统的注胶设备通常采用由上往下进行注胶,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空气残留在磁钢槽缝隙内部,最终导致胶体填充不均匀,不紧实;第三、传统的注胶设备无法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效率低下。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铁芯注胶主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转子铁芯注胶主机,包含:一注胶机构;一转子铁芯送入机构,包括一旋转轴、一动力输出构件及一转子铁芯载台,所述旋转轴设置于所述注胶机构的一侧,所述转子铁芯载台的中心套设于旋转轴,该转子铁芯载台设有数个注胶板,各注胶板设有一置入区以供承载一转子铁芯,所述动力输出构件连接转子铁芯载台以使转子铁芯载台经由旋转而使各注胶板依序送入所述注胶机构;以及一控制机构,信号连接所述动力输出构件,该控制机构控制动力输出构件以使各注胶板依序以旋转的方式送入所述注胶机构并送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子铁芯载台为二重对称,两端各自设有一注胶板。2.上述方案中,所述置入区具有数个位置对应于转子铁芯的注胶槽的注胶孔。3.上述方案中,所述注胶机构包括一上模及一下模,上模及下模彼此相对,所述下模具有数个注胶头,所述上模具有一排气板;当所述注胶板送入所述注胶机构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数个注胶头通过数个注胶孔以对所承载的转子铁芯自底部注胶,并控制所述排气板压合于所述转子铁芯的顶部。4.上述方案中,所述排气板设有数个排气孔,连通所述转子铁芯的数个注胶槽。5.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分别埋设有加热件。6.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模更包括一夹爪,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夹爪夹持或释放所述转子铁芯。7.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上模升降。8.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下模升降。9.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动力输出构件使所述转子铁芯载台沿所述旋转轴升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技术的电机转子铁芯注胶主机可在控制机构的协调控制下,驱动动力输出构件运动,周期性地将转子铁芯送进注胶机构,以实现整个生产工艺的自动化运行,进而促使转子铁芯的自动化大量生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电机转子铁芯注胶主机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注胶板的立体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注胶机构的局部侧视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排气板的立体示意图;附图5为待注胶的转子铁芯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00.电机转子铁芯注胶主机;1.注胶机构;11.上模;111.排气板;111a.排气孔;112.加热件;113.夹爪;12.下模;122.加热件;2.转子铁芯送入机构;21.旋转轴;22.动力输出构件;231.注胶板;232.注胶孔;3.控制机构;M.转子铁芯;Q.磁钢;R.置入区;S.注胶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描述上额外的引导。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前”、“后”、“上”、“下”、“左”、“右”等,均为方向性用词,在本案中仅为说明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并非用以限定本案保护方案及实际实施时的具体方向。参见附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转子铁芯注胶主机100,其包含:一注胶机构1、一转子铁芯送入机构2及一控制机构3。转子铁芯送入机构2包括一旋转轴21、一动力输出构件22及一转子铁芯载台23。旋转轴21设置于注胶机构1的一侧,转子铁芯载台23的中心套设于旋转轴21,转子铁芯载台23设有数个注胶板231,各注胶板231设有一置入区R以供承载一转子铁芯M(参考图2)。动力输出构件22连接转子铁芯载台23以使转子铁芯载台23经由旋转而使这些注胶板231依序送入注胶机构1。控制机构3信号连接动力输出构件22。控制机构3控制动力输出构件22以使这些注胶板231依序以旋转的方式送入注胶机构1并送出。详细来说,在本实施例中转子铁芯载台23为二重对称,两端各自设有一注胶板231,因此转子铁芯载台23每旋转180度即馈送一转子铁芯M进入注胶机构1,并将原本位于注胶机构1的转子铁芯M送出。通过转子铁芯载台23不停的旋转,可自动地将待注胶的转子铁芯M送入注胶机构1,以及将注胶完成的转子铁芯M送出注胶机构1。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转子铁芯载台23可为三重对称而设有三注胶板231,或为四重对称而设有四注胶板231等,可依生产需求而变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置入区R具有数个位置对应于转子铁芯M的注胶槽S的注胶孔232。注胶机构1通过这些注胶孔232以对置入区R所承载的转子铁芯M注胶。经由本技术的电机转子铁芯注胶主机100,可在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转子铁芯注胶主机,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注胶机构;/n一转子铁芯送入机构,包括一旋转轴、一动力输出构件及一转子铁芯载台,所述旋转轴设置于所述注胶机构的一侧,所述转子铁芯载台的中心套设于旋转轴,该转子铁芯载台设有数个注胶板,各注胶板设有一置入区以供承载一转子铁芯,所述动力输出构件连接转子铁芯载台以使转子铁芯载台经由旋转而使各注胶板依序送入所述注胶机构;以及/n一控制机构,信号连接所述动力输出构件,该控制机构控制动力输出构件以使各注胶板依序以旋转的方式送入所述注胶机构并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铁芯注胶主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注胶机构;
一转子铁芯送入机构,包括一旋转轴、一动力输出构件及一转子铁芯载台,所述旋转轴设置于所述注胶机构的一侧,所述转子铁芯载台的中心套设于旋转轴,该转子铁芯载台设有数个注胶板,各注胶板设有一置入区以供承载一转子铁芯,所述动力输出构件连接转子铁芯载台以使转子铁芯载台经由旋转而使各注胶板依序送入所述注胶机构;以及
一控制机构,信号连接所述动力输出构件,该控制机构控制动力输出构件以使各注胶板依序以旋转的方式送入所述注胶机构并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载台为二重对称,两端各自设有一注胶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区具有数个位置对应于转子铁芯的注胶槽的注胶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胶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机构包括一上模及一下模,上模及下模彼此相对,所述下模具有数个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宏能张木庆姜智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均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