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泵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309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泵降噪装置,该降噪装置包括:箱体、散热模块、气泵消音器、减震底座。其中,箱体内部设置有气泵,气泵通过多个气泵减震座与箱体固定连接。散热模块设置在箱体上,用于对气泵以及箱体内部进行散热。散热模块具有消音结构,用于隔绝噪音的传递。设置在箱体上的气泵消音器与气泵的输气管进行连接,用于对气泵的输气管进行消音。减震底座设置在箱体的底部,用于降低箱体震动的传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气泵降噪装置通过设置减震结构,降低气泵与箱体之间以及箱体与外界之间的震动传递,进而降低震动带来的噪音。另外,消音结构以及隔音海绵的设置也能够大幅降低噪音传递出来提升降噪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泵降噪装置
本技术涉及降噪
,尤其涉及气泵降噪,具体为一种气泵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气泵是对气体进行加压,起到传递气体的作用,无论是在科技发展还是生活的应用上,气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气泵的使用功能过程中,气泵产生的噪音很难消除。气泵工作时产生的高噪音还造成对工作环境的噪音污染,降低工作体验,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现有技术中,关于气泵的降噪手段中,无法全面的减震以及最大成度的隔绝噪音的传递。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一种气泵的减震降噪装置,通过特殊的结构,从减震和隔音两方面来进行降噪,最大程度的降低噪音的产生以及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泵降噪装置。该降噪装置通过设置减震结构,降低震动的传递,且消音结构以及隔音海绵的设置能够大幅降低噪音传递出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泵降噪装置,该降噪装置包括:箱体、散热模块、气泵消音器、减震底座,其中,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多个气泵减震座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用于对所述气泵以及所述箱体内部进行散热;所述散热模块具有消音结构,用于隔绝噪音的传递;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所述气泵消音器与所述气泵的输气管进行连接,用于对所述气泵的所述输气管进行消音;以及所述减震底座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用于降低所述箱体震动的传递。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模块包括:蜗壳风扇、隔音海绵和散热罩,其中,所述蜗壳风扇设置于所述箱体外侧,且所述箱体连接所述蜗壳风扇的位置具有通孔,所述蜗壳风扇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箱体内部;所述蜗壳风扇具有两个风口,一个风口连通所述箱体上的所述通孔,另外一个风口处设置有所述隔音海绵,所述隔音海绵用于对风口进行降噪;以及所述散热罩上具有散热孔,所述蜗壳风扇以及所述风口处的所述隔音海绵设置在所述散热罩内部,且所述散热罩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外侧,用于保护所述蜗壳风扇。其中,所述箱体上设置至少一个进风用的所述散热模块;所述箱体上设置至少一个出风用的所述散热模块。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输气管设置在所述箱体上,且连通所述箱体内外,所述气泵与所述箱体上的所述输气管之间通过柔性软管连接,用于防止所述气泵将震动传递给所述箱体。其中,所述柔性软管内层为柔性材质制成的输气管道,外层为不锈钢丝编织的外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泵消音器包括:消音器、消音罩、通孔消音管和隔音海绵,其中,所述消音器与所述输气管连接,用于降低所述输气管的输气噪音,所述消音器外侧设置有一层隔音海绵,用于进行噪音的隔绝以及过滤粉尘;所述消音罩设置在所述消音器的外侧,且固定在所述箱体上,用于保护所述消音器;所述消音罩内设置有用于通气以及消音的所述通孔消音管,且所述消音罩内侧设置有所述隔音海绵,用于隔绝噪音的传递。其中,所述输气管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其中,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消音器进行连接。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内侧设置有隔音海绵,用于隔绝所述箱体内噪音的传递。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底座和所述气泵减震座均设置有柔性材料,用于吸收震动,降低震动的传递。根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泵降噪装置具有以下益处:该降噪装置通过在气泵与箱体之间以及箱体底部设置柔性减震座,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气泵工作时产生的震动的传递。箱体上隔音海绵的设置以及在散热模块上隔音海绵的设置能够大大降低噪音的传递。另外,气泵进气口特殊的进气结构以及进气口上设置的消音器和隔音海绵也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噪音传递出来。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技术所欲主张的范围。附图说明下面的附图是本技术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绘示了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所附附图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泵降噪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泵降噪装置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泵降噪装置的后视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泵降噪装置的侧视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泵降噪装置的A-A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泵降噪装置的气泵消音器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泵降噪装置的散热模块结构一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泵降噪装置的散热模块结构二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泵降噪装置的散热模块结构三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散热模块、3-气泵消音器、4-减震底座、5-气泵、6-泵体减震座、7-蜗壳风扇、8-隔音海绵、9-散热罩、10-柔性软管、11-输气管、12-消音器、13-消音罩、14-进气管、15-出气管、16-通孔消音管。具体实施方式现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在不背离本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技术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技术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泵降噪装置的主视图。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该降噪装置包括:箱体1、散热模块2、气泵消音器3、减震底座4。其中,箱体1内部设置有气泵5,气泵5通过多个气泵减震座6与箱体1固定连接。气泵减震座6为柔性减震材料,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大大降低震动的传递,减小气泵5对箱体1带来的震动,进而降低噪音的分贝。另外,箱体1内侧设置有隔音海绵8,隔音海绵8用于隔绝箱体1内噪音的传递,防止气泵5工作时产生的噪音透过箱体1大量的传递出来,造成噪音污染。散热模块2设置在箱体1上,用于对气泵5以及箱体1内部进行散热。气泵5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热量汇聚在箱体1内部会对气泵5的工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箱体1上设置散热模块2来对箱体内部进行散热。另外,散热模块2具有消音结构,具有消音结构的散热模块2在散热的同时能够隔绝噪音的传递。气泵消音器3设置在箱体1上,且气泵消音器3与气泵5的输气管11进行连接,气泵消音器3用于对气泵5的输气管11进行消音。而本实施例中气泵5的输气管11固定在箱体1上,连通线箱体1内外空间。减震底座4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减震底座4用于降低箱体1震动的传递。本实施例中,减震底座4上设置有柔性材料,肉香材料能够用于吸收震动,降低震动的传递,降低箱体1的震动传递出去,防止产生较大的噪音。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散热模块2包括:蜗壳风扇7、隔音海绵8和散热罩9。其中,如图3所示,蜗壳风扇7设置于箱体1外侧,且箱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泵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降噪装置包括:箱体(1)、散热模块(2)、气泵消音器(3)、减震底座(4),其中,/n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气泵(5),所述气泵(5)通过多个气泵减震座(6)与所述箱体(1)固定连接;/n所述散热模块(2)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用于对所述气泵(5)以及所述箱体(1)内部进行散热;/n所述散热模块(2)具有消音结构,用于隔绝噪音的传递;/n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的所述气泵消音器(3)与所述气泵(5)的输气管(11)进行连接,用于对所述气泵(5)的所述输气管(11)进行消音;以及/n所述减震底座(4)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底部,用于降低所述箱体(1)震动的传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泵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降噪装置包括:箱体(1)、散热模块(2)、气泵消音器(3)、减震底座(4),其中,
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气泵(5),所述气泵(5)通过多个气泵减震座(6)与所述箱体(1)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模块(2)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用于对所述气泵(5)以及所述箱体(1)内部进行散热;
所述散热模块(2)具有消音结构,用于隔绝噪音的传递;
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的所述气泵消音器(3)与所述气泵(5)的输气管(11)进行连接,用于对所述气泵(5)的所述输气管(11)进行消音;以及
所述减震底座(4)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底部,用于降低所述箱体(1)震动的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2)包括:蜗壳风扇(7)、隔音海绵(8)和散热罩(9),其中,
所述蜗壳风扇(7)设置于所述箱体(1)外侧,且所述箱体(1)连接所述蜗壳风扇(7)的位置具有通孔,所述蜗壳风扇(7)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箱体(1)内部;
所述蜗壳风扇(7)具有两个风口,一个风口连通所述箱体(1)上的所述通孔,另外一个风口处设置有所述隔音海绵(8),所述隔音海绵(8)用于对风口进行降噪;以及
所述散热罩(9)上具有散热孔,所述蜗壳风扇(7)以及所述风口处的所述隔音海绵(8)设置在所述散热罩(9)内部,且所述散热罩(9)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外侧,用于保护所述蜗壳风扇(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泵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设置至少一个进风用的所述散热模块(2);
所述箱体(1)上设置至少一个出风用的所述散热模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新年陈广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澈蓝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