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74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所述水空间歇淬火设备,包括外水池、外围水管系统、淬火槽体、淬火框体结构、闸门机构、上部通水道和下部通水道;淬火框体结构设置于淬火槽体的正上方,包括滚轮、升降框架、导向柱、顶板、上部液压缸、下部液压缸、支撑装置、淬火工件框。所述水空间歇淬火设备,能够实现钢球受到水和空气的交替淬火处理,能够有效地保证钢球冷却速度均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得到更多的马氏体组织,并保持其心部的韧性,能够显著地提高钢球的淬透性、硬度、耐磨性以及冲击韧性等性能,保障了施工工作连续进行以及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机械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对经济发展、工业建设起着重要支撑作用的支柱产业,近些年,中国矿业的发展愈来愈多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家的关注,中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矿业的发展,而矿业的发展速度与现代化工程设备密不可分,因此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矿业现代化设备以及研发矿业设备。现有的淬火设备功能比较单一,仅有淬火功能,功能性缺乏严重,基于以上的问题,当前迫切需要设计出一台针对矿山耐磨钢球淬火热处理工艺的机械设备,来提高耐磨钢球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可以实现钢球受到水和空气的交替淬火处理,能够有效地保证钢球冷却速度均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得到更多的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并保持其心部的韧性,能够显著地提高钢球的淬透性、硬度、耐磨性以及冲击韧性等性能,保障了施工工作连续进行以及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包括外水池、外围水管系统、淬火槽体、淬火框体结构、闸门机构、上部通水道和下部通水道;上部通水道和下部通水道的两端分别与外水池和淬火槽体连通;所述闸门机构用于控制下部通道的连通和断开;所述外围水管系统包括水管、设置于水管上的止水阀和离心泵,水管的两端分别与外水池和淬火槽体连通,用于将外水池中的水输送至淬火槽体中;淬火框体结构设置于淬火槽体的正上方,包括滚轮、升降框架、导向柱、顶板、上部液压缸、下部液压缸、支撑装置、淬火工件框;所述导向柱竖直设置,顶板水平设置且与导向柱固定连接;所述滚轮设置于升降框架的侧部,可沿导向柱上下移动;所述上部液压缸一端与顶板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框架顶部连接,所述上部液压缸的伸缩可带动升降框架升降;支撑装置设置于升降框架底部;所述淬火工件框的中部搁置于支撑装置,用于放置待淬火的钢球;所述下部液压缸的顶部固定在升降框架上,底部固定在所述淬火工件框的一侧端部,所述下部液压缸的伸缩可带动所述淬火工件框的两端上下摆动。进一步,所述闸门机构包括:支撑底座、电动液压推杆、起重短环链、闸门板支撑结构、闸门板;所述电动液压推杆通过支撑底座与所述淬火槽体固定连接;所述闸门板通过所述起重短环链与所述电动液压推杆连接;所述下部通水道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闸门板腔室,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闸门板腔室中,所述闸门板下降至闸门板时中时,由支撑结构抵住闸门板一侧,阻断所述下部通水道。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楔形定位锥块,所述闸门板对应设置有定位滑轮,定位滑轮沿定位锥块向下滑移,从而封堵下部通水道。进一步,所述水空间歇淬火设备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导向柱上或淬火槽体上,用于在对工钢球行热处理时,对所述淬火工件框起到下限位作用。进一步,在外水池和淬火槽体两侧各设置两套所述外围水管系统。本技术提供的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通过外围水管系统向淬火槽体中注水,然后使上部液压缸伸长并使淬火工件框中的钢球没入水中,再通过下部液压缸伸缩带动所述淬火工件框的两端上下摆动,使钢球在水中充分淬火,然后打开闸门机构,使水通过下部通水道回流至外水池中,钢球暴露在空气中,充分进行空冷热处理,从而实现钢球在淬火工件框中受到水和空气的交替淬火处理。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能够有效地保证钢球冷却速度均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得到更多的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并保持其心部的韧性,能够显著地提高钢球的淬透性、硬度、耐磨性以及冲击韧性等性能,保障了施工工作连续进行以及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新理念,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以及巨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左视图;图4为本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闸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1-外水池;2-外围水管系统;21-水管;22-止水阀;23-离心泵;3-淬火槽体;4-淬火框体结构;41-滚轮;42-升降框架;43-导向柱;44-顶板;45-上部液压缸;46-下部液压缸;47-支撑装置;48-淬火工件框;49-限位结构;5-闸门机构;51-支撑底座;52-电动液压推杆;53-起重短环链;54-闸门板支撑结构;55-闸门板;56-定位滑轮;57-定位锥块;6-上部通水道;7-下部通水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一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包括外水池1、外围水管系统2、淬火槽体3、淬火框体结构4、闸门机构5、上部通水道6和下部通水道7。外水池1和淬火槽体3并排间隔设置,并通过上部通水道6和下部通水道7连通。所述闸门机构5用于控制下部通道7的连通和断开。所述外围水管系统2包括水管21、设置于水管21上的止水阀22和离心泵23,水管21的两端分别与外水池1和淬火槽体3连通;打开止水阀22和离心泵23,可将外水池1中的水输送至淬火槽体3中,关闭止水阀和离心泵,停止向淬火槽体3中输水,并防止淬火槽体3中的水进入外水池1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淬火框体结构4设置于淬火槽体3的正上方,包括滚轮41、升降框架42、导向柱43、顶板44、上部液压缸45、下部液压缸46、支撑装置47、淬火工件框48。所述导向柱竖直设置,顶板4水平设置且与导向柱43固定连接;所述滚轮41设置于升降框架42的侧部,可沿导向柱43上下移动;所述上部液压缸45一端与顶板44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框架42顶部连接,所述上部液压缸45的伸缩可带动升降框架42升降;支撑装置47设置于升降框架42底部;所述淬火工件框48的中部搁置于支撑装置47,用于放置待淬火的钢球;所述下部液压缸的顶部固定在升降框架42上,底部固定在所述淬火工件框48的一侧端部,所述下部液压缸的伸缩可带动所述淬火工件框48的两端绕支撑装置47上下摆动。本实施例中的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闸门机构5关闭下部通水道7,然后通过外围水管系统2向淬火槽体3中注水,然后使上部液压缸45伸长带动升降框架42下降,使淬火工件框48中的钢球没入水中,再通过下部液压缸46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水池(1)、外围水管系统(2)、淬火槽体(3)、淬火框体结构(4)、闸门机构(5)、上部通水道(6)和下部通水道(7);/n上部通水道(6)和下部通水道(7)的两端分别与外水池(1)和淬火槽体(3)连通;所述闸门机构(5)用于控制下部通水道(7)的连通和断开;/n所述外围水管系统(2)包括水管、设置于水管上的止水阀和离心泵,水管的两端分别与外水池(1)和淬火槽体(3)连通,用于将外水池(1)中的水输送至淬火槽体(3)中;/n淬火框体结构(4)设置于淬火槽体(3)的正上方,包括滚轮(41)、升降框架(42)、导向柱(43)、顶板(44)、上部液压缸(45)、下部液压缸(46)、支撑装置(47)、淬火工件框(48);/n所述导向柱竖直设置,顶板(44)水平设置且与导向柱(43)固定连接;所述滚轮(41)设置于升降框架(42)的侧部,可沿导向柱(43)上下移动;所述上部液压缸(45)一端与顶板(44)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框架(42)顶部连接,所述上部液压缸(45)的伸缩可带动升降框架(42)升降;支撑装置(47)设置于升降框架(42)底部;所述淬火工件框(48)的中部搁置于支撑装置(47),用于放置待淬火的钢球;所述下部液压缸的顶部固定在升降框架(42)上,底部固定在所述淬火工件框(48)的一侧端部,所述下部液压缸的伸缩可带动所述淬火工件框(48)的两端上下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耐磨钢球淬火处理的水空间歇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水池(1)、外围水管系统(2)、淬火槽体(3)、淬火框体结构(4)、闸门机构(5)、上部通水道(6)和下部通水道(7);
上部通水道(6)和下部通水道(7)的两端分别与外水池(1)和淬火槽体(3)连通;所述闸门机构(5)用于控制下部通水道(7)的连通和断开;
所述外围水管系统(2)包括水管、设置于水管上的止水阀和离心泵,水管的两端分别与外水池(1)和淬火槽体(3)连通,用于将外水池(1)中的水输送至淬火槽体(3)中;
淬火框体结构(4)设置于淬火槽体(3)的正上方,包括滚轮(41)、升降框架(42)、导向柱(43)、顶板(44)、上部液压缸(45)、下部液压缸(46)、支撑装置(47)、淬火工件框(48);
所述导向柱竖直设置,顶板(44)水平设置且与导向柱(43)固定连接;所述滚轮(41)设置于升降框架(42)的侧部,可沿导向柱(43)上下移动;所述上部液压缸(45)一端与顶板(44)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框架(42)顶部连接,所述上部液压缸(45)的伸缩可带动升降框架(42)升降;支撑装置(47)设置于升降框架(42)底部;所述淬火工件框(48)的中部搁置于支撑装置(47),用于放置待淬火的钢球;所述下部液压缸的顶部固定在升降框架(42)上,底部固定在所述淬火工件框(48)的一侧端部,所述下部液压缸的伸缩可带动所述淬火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阁贾晓帅张祝卿俞先浦周泽文朱文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设机械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