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无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67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村无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好氧池、厌氧池、生物滤池、滤筒、滤板和安装架,厌氧池通过第一输送管与好氧池内连接,好氧池通过第二输送管于生物滤池内连接,厌氧池的顶端开设有进水管,好氧池的顶端开设有出气口,且厌氧池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滤板,且滤板为V形结构,且滤板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且安装架上均固定安装有污水处理材料,滤筒固定连接于好氧池内,且滤筒的内部填充有污水处理材料;能够通过厌氧池、好氧池、生物滤池对污水进行处理反应,具有无能耗,无需专人管理,运行费用低的特点,且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提高了水体的整体水质,解决了供电不方便地方的污水处理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村无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农村无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村民及村落周边部分厂区职工宿舍楼的洗涤、洗浴和厨用废水及化粪池废水等。污水污染物成分简单、易处理、主要含有机物质、氮磷营养物质、悬浮物及病菌等污染成分,水量变化较大。现在多数农村生活污水采用就近自然排放的方法,通过收纳水体(江河、河涌、池塘、洼地、排灌渠)的自净能力进行净化;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流入自然水体,使水体溶氧量下降,污染物浓度上升,原有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水体发臭发黑,蚊虫滋生。这不仅使水体失去原有的使用功能和景观功能,而且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民的用水安全及身体健康,严重威胁水体周边农田农作物的食品安全;但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存在水泵等多个电力驱动部件,因此需要人工专门管理,且处理时产生的能耗大,电力驱动部件所需要的费用高,造成了能源被浪费;但是对于供电不方便地方,根本达不到实时进行污水处理的效果,所以无法满足现如今人们对于一种节能环保、供电不方便地方进行污水处理的需要综上所述,本申请现提出一种农村无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农村无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系统性高,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村无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好氧池、厌氧池、生物滤池、滤筒、滤板和安装架,所述厌氧池通过第一输送管与好氧池内连接,所述好氧池通过第二输送管于生物滤池内连接,所述厌氧池的顶端开设有进水管,所述好氧池的顶端开设有出气口,且所述厌氧池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滤板,且所述滤板为V形结构,且所述滤板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且所述安装架上均固定安装有污水处理材料,所述滤筒固定连接于好氧池内,且所述滤筒的内部填充有污水处理材料,所述生物滤池底端设置有出水管,且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优选的,还包括端盖、端口和凹槽,所述好氧池、厌氧池和生物滤池的顶端均开设有端口,且所述端口内均开设有圆形的凹槽,所述端盖的底端开设有圆形凸起,且所述圆形凸起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端盖与端口配合使用,所述圆形凸起与凹槽相卡接。优选的,所述滤筒的顶端以及底端的两侧均固定焊接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通过螺栓与厌氧池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上均设置有逆止阀。优选的,所述好氧池和生物滤池内底端还固定连接有填料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好氧池、厌氧池、生物滤池、滤筒、滤板和安装架的相互配合,能够通过厌氧池、好氧池、生物滤池对污水进行处理反应,具有无能耗,无需专人管理,运行费用低的特点,且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提高了水体的整体水质,解决了供电不方便地方的污水处理问题,并且达到处理污水和节能环保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厌氧池、好氧池和生物滤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端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厌氧池;2、滤板;3、安装架;4、填料层;5、第一输送管;6、第二输送管;7、逆止阀;8、好氧池;9、生物滤池;10、滤筒;11、连接杆;12、端口;13、凹槽;14、出水管;15、阀门;16、端盖;17、圆形凸起;18、密封圈;19、出气口;20、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农村无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好氧池1、厌氧池8、生物滤池9、滤筒10、滤板2和安装架3,所述厌氧池8通过第一输送管5与好氧池1内连接,所述好氧池1通过第二输送管6于生物滤池9内连接,所述厌氧池8的顶端开设有进水管20,所述好氧池1的顶端开设有出气口19,且所述厌氧池8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滤板2,且所述滤板2为V形结构,且所述滤板2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3,且所述安装架3上均固定安装有污水处理材料,所述滤筒10固定连接于好氧池1内,且所述滤筒10的内部填充有污水处理材料,所述生物滤池9底端设置有出水管14,且出水管14上设置有阀门15;其中,通过三层滤板2能够保证污水能够充分被处理;其中,第一输送管5和第二输送管6均具有一定的倾斜结构;其中,污水处理材料为AO或ACF特性碳材料,特性碳是一种能够作为微生物载体的表面改性碳纤维技术,且AO或ACF特性碳材料上承载有用于处理污水的微生物,具有生物亲和性,生物相容性好,充氧效率高的优点,且微生物固定在碳纤维填料上,使微生物的分解功能加强;碳纤维填料对气泡有重复分割作用和阻挡作用,使废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提高,增强了微生物、有机物和溶解氧三者之间的转换;其中,好氧池1的处理情况为,在有氧条件下,特性碳材料内的微生物吸咐污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中的水解性细菌水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菌;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吸收,在细菌体内氧化分解,其中间代谢产物被另一群细菌吸收,进而无机化;其它微生物吸收或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被微生物中异养型微生物氧化分解,转化为氨氮,然后由自养型硝化细菌将其转化为NO3-,最后再由反硝化细菌将NO3-还原为N2;其中,厌氧池8的处理情况为,利用厌氧微生物达到废水、污泥处理及获取沼气的过程;有机物在微生物联合作用下,最终被分解成CH4、CO2等气体,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一般来说厌氧净化过程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其中,由于利用特性碳纤维的吸咐及过滤作用,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沉淀池,处理出水极其清澈,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其中,本设备可以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下运行,剩余污泥产量低,降低了污泥处理费用;其中,本产品反应器内能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量,处理装置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大大节省;工艺流程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省,不受设置场所限制,适合于任何场合,可做成地面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还包括端盖16、端口12和凹槽13,所述好氧池1、厌氧池8和生物滤池9的顶端均开设有端口12,且所述端口12内均开设有圆形的凹槽13,所述端盖16的底端开设有圆形凸起17,且所述圆形凸起17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8,所述端盖16与端口12配合使用,所述圆形凸起17与凹槽13相卡接,通过设置端盖16,能够通过打开端盖16对好氧池1、厌氧池8和生物滤池9内的污水处理材料进行维修更换;所述滤筒10的顶端以及底端的两侧均固定焊接有连接杆11,且所述连接杆11通过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村无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好氧池(1)、厌氧池(8)、生物滤池(9)、滤筒(10)、滤板(2)和安装架(3),所述厌氧池(8)通过第一输送管(5)与好氧池(1)内连接,所述好氧池(1)通过第二输送管(6)于生物滤池(9)内连接,所述厌氧池(8)的顶端开设有进水管(20),所述好氧池(1)的顶端开设有出气口(19),且所述厌氧池(8)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滤板(2),且所述滤板(2)为V形结构,且所述滤板(2)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3),且所述安装架(3)上均固定安装有污水处理材料,所述滤筒(10)固定连接于好氧池(1)内,且所述滤筒(10)的内部填充有污水处理材料,所述生物滤池(9)底端设置有出水管(14),且出水管(14)上设置有阀门(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村无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好氧池(1)、厌氧池(8)、生物滤池(9)、滤筒(10)、滤板(2)和安装架(3),所述厌氧池(8)通过第一输送管(5)与好氧池(1)内连接,所述好氧池(1)通过第二输送管(6)于生物滤池(9)内连接,所述厌氧池(8)的顶端开设有进水管(20),所述好氧池(1)的顶端开设有出气口(19),且所述厌氧池(8)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滤板(2),且所述滤板(2)为V形结构,且所述滤板(2)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3),且所述安装架(3)上均固定安装有污水处理材料,所述滤筒(10)固定连接于好氧池(1)内,且所述滤筒(10)的内部填充有污水处理材料,所述生物滤池(9)底端设置有出水管(14),且出水管(14)上设置有阀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村无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16)、端口(12)和凹槽(1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椿杨云河杨春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绿洲海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