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79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的从左到右依次设有进水槽、反应室、溢流室和沉降室,所述进水槽的一侧上部与输送污水的进水管道连通,所述沉降室的一侧上部与输送净水的出水管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由于其特殊的形态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微孔及多种官能团,因此具有更高的吸附性,能有效去除废水的颜色、气味等,同时还可去除难降解物质,微生物挂膜快,老化生物膜易脱落。碳纤维不易粉化,在震动条件下不会变松动或过分密实,且由于仿生态草的形态使得生物膜挂膜速度快,单位用量少,价格便宜,工程投资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经济优势显著,生物亲和性和生物相容性好,充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磷等),而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极度不稳定,容易腐化而产生恶臭以及细菌和病原体大量繁殖,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前必须处理。污水厂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时通常采用软性填料(聚酯类)、半软性填料(维纶类)以及其它类型的填料(如聚烯烃等)来对水体中的COD进行削减,但是这几类填料的挂膜速度慢、使用寿命短且不耐酸碱不可重复使用,导致削减单位COD需要的成本较高,造成污水处理的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的从左到右依次设有进水槽、反应室、溢流室和沉降室,所述进水槽的一侧上部与输送污水的进水管道连通,所述沉降室的一侧上部与输送净水的出水管道连通。所述进水槽的下部与反应室连通,所述反应室与溢流室之间设有溢流板,所述溢流室的下部与沉降室连通。所述沉降室的内侧中部设有用作微生物载体的改性碳纤维填料,所述改性碳纤维填料将沉降室的上部和下部分隔。优选的,所述改性碳纤维填料为表面活化改性碳纤维,所述改性碳纤维填料的原料为PAN基碳纤维或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r>优选的,所述改性碳纤维填料为螺旋结构,且改性碳纤维填料竖直设置于沉降室内部。优选的,所述改性碳纤维填料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与沉降室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沉降室的底部设有由于收集污泥的收集部,所述收集部的底端均与污泥排放管道连通。优选的,所述改性碳纤维填料为绳状,且直径小于5cm,所述螺旋填料由若干个细丝编织构成。优选的,所述改性碳纤维填料的竖直部分成呈矩形整列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材料比表面积大于1000m2/g,其污水净化效果高,由于其特殊的形态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微孔及多种官能团,因此具有更高的吸附性,能有效去除废水的颜色、气味等,同时还可去除难降解物质,配合好氧工艺氨氮去除率大于90%;2)微生物挂膜快,老化生物膜易脱落。碳纤维不易粉化,在震动条件下不会变松动或过分密实,且由于仿生态草的形态使得生物膜挂膜速度快,3天内完成微生物挂膜,微生物膜重量达到1.556g干重,平均挂膜效率达0.732g生物膜/g载体,且附着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以有机污染物为能量来源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膜上的生物相稳定;3)单位用量少,价格便宜,工程投资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经济优势显著。从处理成本而言,处理1gCOD所需成本为0.2元,相比传统填料具有绝对性价比优势;从工程投资而言,该材料处理静态水工程投资为200~300元/m3,处理动态为300~400元/m3,处理高浓度废水为500~600元/m3,低于国家发改委对于净化水处理工程持续投资600~900元/m3的标准;4)生物亲和性和相容性好,充氧效率高。微生物固定在改性碳纤维填料上,使微生物的分解功能加强。改性碳纤维填料对气泡有重复分割作用和阻挡作用,使废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提高,增强了微生物、有机物和溶解氧三者之间的转换;5)稳定性高、质轻、机械强度大和寿命长,且安装维修方便。改性碳纤维填料具有很高的强度、抗酸、抗碱性强,耐氧化,不易老化等特点;坚固耐用,更换次数少,使用寿命长,安装非常方便,寿命在20年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中沉降室的俯视图;图3为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中厌氧净化机理示意图;图4为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中好氧净化机理示意图;图5为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中好氧微生物吸咐和降解有机物的过程示意图;图6为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中硝化作用机理示意图;图7为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中反硝化作用机理示意图;图8为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中污泥减量机理示意图。图中:1、处理池;2、进水槽;3、反应室;4、溢流室;5、沉降室;6、进水管道;7、出水管道;8、溢流板;9、改性碳纤维填料;10、支撑架;11、收集部;12、污泥排放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1,处理池1的从左到右依次设有进水槽2、反应室3、溢流室4和沉降室5,进水槽2的一侧上部与输送污水的进水管道6连通,沉降室5的一侧上部与输送净水的出水管道7连通。进水槽2的下部与反应室3连通,反应室3与溢流室4之间设有溢流板8,溢流室4的下部与沉降室5连通。沉降室5的内侧中部设有用作微生物载体的改性碳纤维填料9,改性碳纤维填料9将沉降室5的上部和下部分隔。改性碳纤维填料9为表面活化改性碳纤维,改性碳纤维填料9的原料为PAN基碳纤维或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通过一道高温碳化处理(500~1200℃)调节碳纤维的微观结构和性能,降低能耗,而且在活化处理时采用电化学方法进行改性,优化电化学氧化中纤维表面结构变化,降低反应过程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物性质的影响,通过对PAN基碳纤维有机无机结构转变中表面结构各参数优化,实现纤维表面结构由负电性到正电性、负荷程度及表面拓扑形貌的调控。改性碳纤维填料9为螺旋结构,且改性碳纤维填料9竖直设置于沉降室5内部,进一步增加比表面积,提高微生物的吸附性、挂膜的成功率和挂膜速度,竖直的布置方式,能够较好的提高改性碳纤维填料9的挂膜利用率。改性碳纤维填料9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在支撑架10上,支撑架10与沉降室5的内壁固定连接,由于改性碳纤维填料9在挂膜成功后,重量增加,因此通过上部的支撑架10保持其位置恒定,始终位于沉降室5的内侧中部,而下部的支撑架10保持改性碳纤维填料9的竖直姿态,保证高效挂膜和稳定挂膜。沉降室5的底部设有由于收集污泥的收集部11,收集部11的底端均与污泥排放管道12连通,用于污泥的收集排放或是在处理。改性碳纤维填料9为绳状,且直径小于5cm,螺旋填料11由若干个细丝编织构成,因此改性碳纤维填料9布置在支撑架10之间时,可以采用符合处理工艺要求的排布方式,较小的直径能够在保证挂膜良好的同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通过细丝原料编织构成,使得成型的改性碳纤维填料9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具有更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的从左到右依次设有进水槽(2)、反应室(3)、溢流室(4)和沉降室(5),所述进水槽(2)的一侧上部与输送污水的进水管道(6)连通,所述沉降室(5)的一侧上部与输送净水的出水管道(7)连通;/n所述进水槽(2)的下部与反应室(3)连通,所述反应室(3)与溢流室(4)之间设有溢流板(8),所述溢流室(4)的下部与沉降室(5)连通;/n所述沉降室(5)的内侧中部设有用作微生物载体的改性碳纤维填料(9),所述改性碳纤维填料(9)将沉降室(5)的上部和下部分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的从左到右依次设有进水槽(2)、反应室(3)、溢流室(4)和沉降室(5),所述进水槽(2)的一侧上部与输送污水的进水管道(6)连通,所述沉降室(5)的一侧上部与输送净水的出水管道(7)连通;
所述进水槽(2)的下部与反应室(3)连通,所述反应室(3)与溢流室(4)之间设有溢流板(8),所述溢流室(4)的下部与沉降室(5)连通;
所述沉降室(5)的内侧中部设有用作微生物载体的改性碳纤维填料(9),所述改性碳纤维填料(9)将沉降室(5)的上部和下部分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碳纤维填料(9)为表面活化改性碳纤维,所述改性碳纤维填料(9)的原料为PAN基碳纤维或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椿杨云河杨春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绿洲海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