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61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材夹具,包括矩形框结构的把手、V型夹具和弧形轨杆,V型夹具包括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两个支腿的一端相铰接,两个支腿上还设置有螺杆螺母结构,轨杆包括第一轨杆和第二轨杆,轨杆中部镂空形成轨杆滑道,两个轨杆的一端均与把手铰接,第一轨杆的轨杆滑道通过螺杆螺母结构与第一支腿活动连接,第二轨杆的轨杆滑道通过螺杆螺母结构与第二支腿活动连接,第一轨杆、第二轨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把手的两侧,支腿的端部焊接有夹持块,使用时,一只手握持把手,一只手控制拉环,使夹持块对准所要夹持的石块,提拉把手,V型夹具通过轨杆在石材重力的作用下角度变小,从而紧紧夹持住石料。本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材夹具
本技术是一种石材夹具,涉及石材夹具

技术介绍
石材夹具是一种方便有效搬运石块、石板、石柱等石材的工具,某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中,在绿道拉通施工环节,需要对路边大理石块进行搬运,人工搬运耗费大量人力,采用机械搬运容易损坏石料,市场上的石材夹具大多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使用方便的石材夹具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石材夹具,该夹具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石材夹具,包括矩形框结构的把手、V型夹具和轨杆,所述V型夹具包括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两个支腿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两个支腿上还设置有螺杆螺母结构,所述轨杆包括第一轨杆和第二轨杆,所述轨杆中部镂空形成轨杆滑道,所述两个轨杆的一端均与把手铰接,所述第一轨杆的轨杆滑道通过螺杆螺母结构与第一支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轨杆的轨杆滑道通过螺杆螺母结构与第二支腿活动连接。所述轨杆为弧形轨杆,所述第一轨杆、第二轨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把手的两侧。V型夹具的两个支腿上分别焊接有螺杆,所述轨杆滑道套嵌在所述螺杆上,调整螺母将轨杆滑道固定在支腿上,所述支腿的端部焊接有夹持块。根据所夹持的石块的形状大小不同,轨杆可通过螺杆螺母结构调整其在支腿上的位置,当所夹持的石块较大时,调整轨杆远离把手的一端靠近螺杆固定,两支腿间的角度变大,如此可夹持较大的石块;当所夹持的石块较小时,调整轨杆远离把手的一端远离螺杆固定,两支腿间的角度变小,如此可夹持较小的石块。调整过程简单方便,适用于夹持不同大小的石料。所述第一支腿上还设置有拉环,夹持石块时,控制拉环进而调整两支腿间的间距,使夹持块方便对准所要夹持的石块。所述夹持块上设置有N个隆起的尖凸结构,N为正整数。所述尖凸结构在所述夹持块上规则或者不规则分布,该尖凸结构的设置使夹持块与石料的局部接触压力更大,夹持块对表面光滑石料的夹持更容易。所述夹持块底部还焊接有铲板,铲板凸出于夹持块一定距离,夹持块状石料时,该铲板可伸触至块状石料的底部,对石块有向上的支撑作用,使夹具对石料的夹持更牢固,减少了石料夹持过程中掉落的风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轨杆可通过螺杆螺母结构调整其在支腿上的位置,当所夹持的石块较大时,调整轨杆远离把手的一端靠近螺杆固定,两支腿间的角度变大,如此可夹持较大的石块;当所夹持的石块较小时,调整轨杆远离把手的一端远离螺杆固定,两支腿间的角度变小,如此可夹持较小的石块。调整过程简单方便,适用于夹持不同大小的石料,大大节省了人力。2.本技术中,第一支腿上,设置有拉环。夹持石块时,一只手握持把手,一只手控制拉环,对两支腿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夹持块方便对准所要夹持的石块,操作简单,夹持石料时更方便。3.本技术中,夹持块上设置有多个隆起的尖凸结构。该尖凸结构的设置使夹持块与石料的局部接触压力更大,夹持块对表面光滑石料的夹持更容易。4.本技术夹持块底部还焊接有铲板,铲板凸出于夹持块一定距离。夹持块状石料时,该铲板可伸触至块状石料的底部,对石块有向上的支撑作用,使夹具对石料的夹持更牢固,减少了石料夹持过程中掉落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石材夹具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石材夹具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石材夹具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图1中A部位螺母与第二支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1中B部位夹持块与铲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螺栓螺母结构与轨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0-把手,20-V型夹具,21-第一支腿,22-第二支腿,23-拉环,30-第一轨杆,31-第二轨杆,32-轨杆滑道,40-螺杆,41-螺母,50-夹持块,51-尖凸结构,52-铲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一种石材夹具,包括矩形框结构的把手10、V型夹具20和轨杆,轨杆为弧形轨杆,V型夹具20包括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两个支腿的一端相铰接,两个支腿上还设置有螺杆螺母结构,轨杆包括第一轨杆30和第二轨杆31,轨杆中部镂空形成轨杆滑道32,两个轨杆的一端均与把手10铰接,第一轨杆30的轨杆滑道32通过螺杆螺母结构与第一支腿21活动连接,第二轨杆31的轨杆滑道32通过螺杆螺母结构与第二支腿22活动连接。第一轨杆30、第二轨杆31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把手10的两侧。轨杆滑道32套嵌在螺杆40上,调整螺母41将轨杆滑道32固定在V型夹具的支腿上,支腿的端部焊接有夹持块50。根据所夹持的石块的形状大小不同,通过螺杆螺母结构可分别调整两个轨杆在两个支腿上的位置,当所夹持的石块较大时,调整轨杆远离把手的一端靠近螺杆固定,两支腿间的角度变大,如此可夹持较大的石块;当所夹持的石块较小时,调整轨杆远离把手的一端远离螺杆固定,两支腿间的角度变小,如此可夹持较小的石块。调整过程简单方便,适用于夹持不同大小的石料。第一支腿上21还设置有拉环23。夹持石块时,控制拉环23进而调整两支腿间的间距,使夹持块50方便对准所要夹持的石块。夹持块50上设置有N个隆起的尖凸结构51,N为正整数。尖凸结构51在夹持块50上规则或者不规则分布。该尖凸结构51的设置使夹持块50与石料的局部接触压力更大,夹持块对表面光滑石料的夹持更容易。夹持块50底部还焊接有铲板52,铲板52凸出于夹持块50一定距离。夹持块状石料时,该铲板52可伸触至块状石料的底部,对石块有向上的支撑作用,使夹具对石料的夹持更牢固,减少了石料夹持过程中掉落的风险。本技术使用时,根据石块的大小分别调整两个轨杆在两个支腿上的位置,一只手握持把手10,一只手控制调整拉环23,使夹持块50对准所要夹持的石块。向上提拉把手10,第一支腿21上夹持块50所受到的石料的作用力传递作用于第一轨杆30,第二支腿22上夹持块50所受到的石料的作用力传递作用于第二轨杆31,V型夹具20通过轨杆在石材重力的作用下角度变小,从而紧紧夹持住石料。本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在某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材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V型夹具和轨杆,所述V型夹具包括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两个支腿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两个支腿上还设置有螺杆螺母结构,所述轨杆包括第一轨杆和第二轨杆,所述轨杆中部镂空形成轨杆滑道,所述两个轨杆的一端均与把手铰接,所述第一轨杆的轨杆滑道通过螺杆螺母结构与第一支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轨杆的轨杆滑道通过螺杆螺母结构与第二支腿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材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V型夹具和轨杆,所述V型夹具包括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两个支腿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两个支腿上还设置有螺杆螺母结构,所述轨杆包括第一轨杆和第二轨杆,所述轨杆中部镂空形成轨杆滑道,所述两个轨杆的一端均与把手铰接,所述第一轨杆的轨杆滑道通过螺杆螺母结构与第一支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轨杆的轨杆滑道通过螺杆螺母结构与第二支腿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杆为弧形轨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为矩形框结构,所述第一轨杆、第二轨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把手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夹具的两个支腿上分别焊接有螺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强王磊兰永祥丛义营杨宏旭李宗田李玉君陈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青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