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球剥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254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2
一种钢球剥离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基座的底部竖直设置有出料孔,基座的前端面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输送槽,输送槽的槽底面前高后低倾斜设置且输送槽的槽宽大于钢球的直径;所述空腔内沿左右方向转动设置有转筒,转筒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动力装置,转筒上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沿转筒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基座的前侧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有丝杠,丝杠上配合设置有移动电机,移动电机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上端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限位槽,还包括运输管道。总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钢球的剥离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护了钢球的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球剥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球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球剥离装置。
技术介绍
钢球在市场上应用广泛,如用于轴承、五金、矿山、冶金等,特别是国产轴承的质量一直无法进入高端市场,无法满足高标准的要求,钢球的质量是影响其的主要因素,国产钢球的生产质量在逐步提升,高质量的钢球生产出来,也必须由我们的光电视觉检测设备将其有缺陷的钢球挑选剔除,以确保每一个轴承,每一个轴承里每一粒钢球均为高质量的合格钢球,钢球检测过程中需要首先将钢球剥离,即将连续排列的钢球分隔成单个的钢球,现有的比例方式采用人工剥离,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因工人体力、心情等因素会在手动剥离过程中对钢球表面造成大量的擦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球剥离装置,目的为:提高钢球的剥离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保护钢球的表面质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球剥离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基座的底部竖直设置有出料孔,出料孔的直径大于钢球的直径,出料孔的上端延伸至空腔内,出料孔的下端延伸至基座的下表面,基座的前端面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输送槽,输送槽的前端延伸至基座的前端面,输送槽的后端延伸至空腔内,输送槽的槽底面前高后低倾斜设置且输送槽的槽宽大于钢球的直径;所述空腔内沿左右方向转动设置有转筒,转筒的外圆周面与空腔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钢球的直径,输送槽的后端端部高于转筒的中心线且输送槽后端的端部与转筒的外圆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钢球的直径,转筒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动力装置,转筒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沿转筒的径向设置且限位孔设置为盲孔,限位孔的直径大于钢球的直径且限位孔的深度大于钢球的直径,限位孔沿转筒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限位孔的轴线和出料孔的轴线均位于输送槽两侧槽壁的中心面上;所述基座的前侧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有丝杠,丝杠上配合设置有移动电机,移动电机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升降板通过连接杆与移动电机固定连接,升降板的上端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贯穿升降板,限位槽的槽底面前高后低倾斜设置且限位槽的槽宽等于输送槽的槽宽,限位槽的长度等于钢球的直径;还包括运输管道,运输管道沿前后方向前高后低倾斜设置,当移动电机带动升降板沿丝杠移动至最下方时,限位槽的前侧槽底面与运输管道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运输管道内部通道的半径,限位槽的后侧槽底面低于输送槽的前侧槽底面,当移动电机带动升降板沿丝杠移动至最上方时,限位槽的前侧槽底面与运输管道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运输管道内部通道的半径,限位槽的后侧槽底面高于或平齐于输送槽的前侧槽底面。优选地,所述基座包括底座和上盖,其中出料孔设置在底座的底部,转筒的两端与底座转动连接,输送槽设置在上盖的前端面上。优选地,所述连接杆关于丝杠对称设置两个。优选地,所述限位孔沿转筒的轴向间隔设置两组,每组限位孔沿转筒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优选地,所述基座的前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在上下两侧各设置一个,丝杠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连接块转动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钢球从运输管道运送过来,此时将移动电机带动升降板沿丝杠移动至最下方,由于此时限位槽的前侧槽底面与运输管道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运输管道内部通道的半径,限位槽的后侧槽底面低于输送槽的前侧槽底面,限位槽的长度等于钢球的直径,所以此时钢球只能单个进入升降板的限位槽内,接着将移动电机带动升降板沿丝杠移动至最上方,由于此时限位槽的前侧槽底面与运输管道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运输管道内部通道的半径,限位槽的后侧槽底面高于或平齐于输送槽的前侧槽底面,限位槽内的钢球会经过输送槽进入转筒上的限位孔,然后启动转筒上的动力装置,将下一个未装钢球的限位孔对准限位槽,再将移动电机带动升降板沿丝杠移动至最下方,重复上述过程,每次只装入一个球,减少了剥离过程中球与球之间的碰撞,保护了钢球的表面质量,而限位孔装入的钢球最终会通过出料孔排出,从而实现钢球的剥离,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手动分离钢球,方便工人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基座包括底座和上盖两个部分,方便加工;连接杆关于丝杠对称设置两个,提高升降板与移动电机的连接强度,提高升降板升降的稳定性;限位孔沿转筒的轴向间隔设置两组,一次分离可分隔出两个单个的钢球,进一步提高钢球的剥离效率;本技术制造、安装和维修简单方便,机构运动安全可靠、故障率很低,特别适用于20mm以上大尺寸钢球的剥离,由于大球的单球重量大,球与球之间的轻微碰撞也会对高级别的钢球造成损伤,剥离完毕还要对球进行擦拭,本技术避免了球与球之间的碰撞,减少了大尺寸钢球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二次伤害,解决了现在市场上检测设备还需要对球擦拭的难题。总之,本技术提高了钢球的剥离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护了钢球的表面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2中K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0、底座,1001、出料孔,20、上盖,2001、输送槽,30、转筒,3001、限位孔,40、运输管道,50、升降板,5001、限位槽,60、移动电机,70、丝杠,80、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球剥离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基座的底部竖直设置有出料孔1001,出料孔1001的直径大于钢球的直径,出料孔1001的上端延伸至空腔内,出料孔1001的下端延伸至基座的下表面,基座的前端面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输送槽2001,输送槽2001的前端延伸至基座的前端面,输送槽2001的后端延伸至空腔内,输送槽2001的槽底面前高后低倾斜设置且输送槽2001的槽宽大于钢球的直径;所述空腔内沿左右方向转动设置有转筒30,转筒30的外圆周面与空腔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钢球的直径,输送槽2001的后端端部高于转筒30的中心线且输送槽2001后端的端部与转筒30的外圆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钢球的直径,转筒3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带动转筒30旋转,转筒30上设置有限位孔3001,所述限位孔3001沿转筒30的径向设置且限位孔3001设置为盲孔,限位孔3001的直径大于钢球的直径且限位孔3001的深度大于钢球的直径,限位孔3001沿转筒3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限位孔3001的轴线和出料孔1001的轴线均位于输送槽2001两侧槽壁的中心面上;所述基座的前侧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有丝杠70,丝杠70上配合设置有移动电机60,即移动电机60可以沿丝杠70上下移动,此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移动电机60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50,升降板50通过连接杆80与移动电机60固定连接,升降板50的上端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限位槽5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球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基座的底部竖直设置有出料孔(1001),出料孔(1001)的直径大于钢球的直径,出料孔(1001)的上端延伸至空腔内,出料孔(1001)的下端延伸至基座的下表面,基座的前端面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输送槽(2001),输送槽(2001)的前端延伸至基座的前端面,输送槽(2001)的后端延伸至空腔内,输送槽(2001)的槽底面前高后低倾斜设置且输送槽(2001)的槽宽大于钢球的直径;所述空腔内沿左右方向转动设置有转筒(30),转筒(30)的外圆周面与空腔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钢球的直径,输送槽(2001)的后端端部高于转筒(30)的中心线且输送槽(2001)后端的端部与转筒(30)的外圆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钢球的直径,转筒(3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动力装置,转筒(30)上设置有限位孔(3001),所述限位孔(3001)沿转筒(30)的径向设置且限位孔(3001)设置为盲孔,限位孔(3001)的直径大于钢球的直径且限位孔(3001)的深度大于钢球的直径,限位孔(3001)沿转筒(3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限位孔(3001)的轴线和出料孔(1001)的轴线均位于输送槽(2001)两侧槽壁的中心面上;所述基座的前侧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有丝杠(70),丝杠(70)上配合设置有移动电机(60),移动电机(60)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50),升降板(50)通过连接杆(80)与移动电机(60)固定连接,升降板(50)的上端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限位槽(5001),限位槽(5001)贯穿升降板(50),限位槽(5001)的槽底面前高后低倾斜设置且限位槽(5001)的槽宽等于输送槽(2001)的槽宽,限位槽(5001)的长度等于钢球的直径;还包括运输管道(40),运输管道(40)沿前后方向前高后低倾斜设置,当移动电机(60)带动升降板(50)沿丝杠(70)移动至最下方时,限位槽(5001)的前侧槽底面与运输管道(40)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运输管道(40)内部通道的半径,限位槽(5001)的后侧槽底面低于输送槽(2001)的前侧槽底面,当移动电机(60)带动升降板(50)沿丝杠(70)移动至最上方时,限位槽(5001)的前侧槽底面与运输管道(40)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运输管道(40)内部通道的半径,限位槽(5001)的后侧槽底面高于或平齐于输送槽(2001)的前侧槽底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球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基座的底部竖直设置有出料孔(1001),出料孔(1001)的直径大于钢球的直径,出料孔(1001)的上端延伸至空腔内,出料孔(1001)的下端延伸至基座的下表面,基座的前端面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输送槽(2001),输送槽(2001)的前端延伸至基座的前端面,输送槽(2001)的后端延伸至空腔内,输送槽(2001)的槽底面前高后低倾斜设置且输送槽(2001)的槽宽大于钢球的直径;所述空腔内沿左右方向转动设置有转筒(30),转筒(30)的外圆周面与空腔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钢球的直径,输送槽(2001)的后端端部高于转筒(30)的中心线且输送槽(2001)后端的端部与转筒(30)的外圆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钢球的直径,转筒(3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动力装置,转筒(30)上设置有限位孔(3001),所述限位孔(3001)沿转筒(30)的径向设置且限位孔(3001)设置为盲孔,限位孔(3001)的直径大于钢球的直径且限位孔(3001)的深度大于钢球的直径,限位孔(3001)沿转筒(3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限位孔(3001)的轴线和出料孔(1001)的轴线均位于输送槽(2001)两侧槽壁的中心面上;所述基座的前侧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有丝杠(70),丝杠(70)上配合设置有移动电机(60),移动电机(60)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50),升降板(50)通过连接杆(80)与移动电机(60)固定连接,升降板(50)的上端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限位槽(5001),限位槽(5001)贯穿升降板(50),限位槽(5001)的槽底面前高后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拜进旗拜哲睿李芳闫伟范新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微图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