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调查测绘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38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区调查测绘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起落架、摄像头、支撑臂、电机、桨叶和防撞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无人机的支撑臂外侧安装了两个防撞机构,防撞机构外侧通过弧形的防撞杆进行防护,且防撞杆通过连杆与支撑杆进行连接,支撑杆内部设置有支撑弹簧,当防撞杆四周受撞击时均通过连杆挤压支撑弹簧进行缓冲,缓冲效果好,增加对无人机的防撞效果,避免复杂山区中过多的森林树木阻拦,容易造成碰撞,进而导致无人机容易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区调查测绘无人机
本技术具体是一种山区调查测绘无人机,涉及测绘无人机相关领域。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目前的调查测绘无人机不能够适用于复杂山区地形,往往会因为复杂山区中过多的森林树木阻拦,导致很容易出现跌落的情况,进而导致无人机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山区调查测绘无人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山区调查测绘无人机,该装置一种山区调查测绘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和防撞机构,所述无人机主体底端通过螺栓与起落架相互锁固,所述无人机主体底端前侧通过螺栓与摄像头相互锁固,所述无人机主体外侧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外侧通过螺栓与电机相互锁固,所述电机顶端的输出轴通过螺栓与桨叶相互锁固,所述支撑臂外侧通过螺栓与防撞机构相互锁固,所述防撞机构由支撑杆、连杆、活动转轴、支板、防撞杆和缓冲垫组成,所述连杆设置有两根,所述连杆左端伸入至支撑杆内,且连杆右端通过活动转轴与支板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板右端通过螺栓与防撞杆相互锁固,所述防撞杆外侧粘接有缓冲垫,所述支撑杆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支撑臂相互锁固。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由杆体、通孔、限位槽、滑块、连接转轴和支撑弹簧组成,所述杆体右侧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杆体内部上下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前后两侧均嵌入有滑块,所述滑块内侧通过螺栓与连接转轴相互锁固,且两个滑块前后两侧分别通过支撑弹簧与杆体进行弹性连接,所述连杆左端通过通孔伸入至杆体内,且连杆左端沿连接转轴进行转动,所述杆体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螺栓与支撑臂相互锁固。优选的,所述支撑臂设置有四根,且左右两侧的两根支撑臂内均固定有防撞机构。优选的,所述防撞机构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防撞机构呈左右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连杆呈直杆状,且连杆从右至左向外的最小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角。优选的,所述防撞杆呈弧形状,且防撞杆内侧与支撑臂之间的距离大于三厘米。优选的,所述滑块表面呈光滑状,且限位槽内壁与滑块贴合。优选的,所述支撑弹簧的外径大于连接转轴的长度,且杆体内壁上下两侧与支撑弹簧贴合。优选的,所述防撞杆采用PVC塑料材质。优选的,所述缓冲垫采用丁腈橡胶材质。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山区调查测绘无人机,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本技术所述一种山区调查测绘无人机,通过在无人机的支撑臂外侧安装了两个防撞机构,防撞机构外侧通过弧形的防撞杆进行防护,且防撞杆通过连杆与支撑杆进行连接,支撑杆内部设置有支撑弹簧,当防撞杆四周受撞击时均通过连杆挤压支撑弹簧进行缓冲,缓冲效果好,增加对无人机的防撞效果,避免复杂山区中过多的森林树木阻拦,容易造成碰撞,进而导致无人机容易损坏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防撞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防撞机构结构俯视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支撑杆内部结构俯视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连接转轴结构示意图。其中:无人机主体-1、起落架-2、摄像头-3、支撑臂-4、电机-5、桨叶-6、防撞机构-7、支撑杆-71、连杆-72、活动转轴-73、支板-74、防撞杆-75、缓冲垫-76、杆体-711、通孔-712、限位槽-713、滑块-714、连接转轴-715、支撑弹簧-7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山区调查测绘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和防撞机构7,无人机主体1底端通过螺栓与起落架2相互锁固,无人机主体1底端前侧通过螺栓与摄像头3相互锁固,对摄像头3进行固定,无人机主体1外侧设置有支撑臂4,支撑臂4外侧通过螺栓与电机5相互锁固,电机5顶端的输出轴通过螺栓与桨叶6相互锁固,支撑臂4外侧通过螺栓与防撞机构7相互锁固,防撞机构7由支撑杆71、连杆72、活动转轴73、支板74、防撞杆75和缓冲垫76组成,连杆72设置有两根,连杆72左端伸入至支撑杆71内,且连杆72右端通过活动转轴73与支板74进行转动连接,支板74右端通过螺栓与防撞杆75相互锁固,防撞杆75外侧粘接有缓冲垫76,通过缓冲垫76增加对防撞杆75的缓冲效果,支撑杆71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支撑臂4相互锁固。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71由杆体711、通孔712、限位槽713、滑块714、连接转轴715和支撑弹簧716组成,所述杆体711右侧中部开设有通孔712,所述杆体711内部上下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713,所述限位槽713内部前后两侧均嵌入有滑块714,所述滑块714内侧通过螺栓与连接转轴715相互锁固,且两个滑块714前后两侧分别通过支撑弹簧716与杆体711进行弹性连接,所述连杆72左端通过通孔712伸入至杆体711内,且连杆72左端沿连接转轴715进行转动,所述杆体711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螺栓与支撑臂4相互锁固。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4设置有四根,且左右两侧的两根支撑臂4内均固定有防撞机构7,对防撞机构7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机构7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防撞机构7呈左右对称设置,通过两个防撞机构7对无人机左右两侧进行防护。进一步的,所述连杆72呈直杆状,且连杆72从右至左向外的最小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角,且支撑弹簧716延展时,连杆72从右至左向外呈四十五度角倾斜,使活动转轴73向左移动时通过连杆72向外挤压支撑弹簧716。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杆75呈弧形状,且防撞杆75内侧与支撑臂4之间的距离大于三厘米,保证防撞杆75的缓冲距离。进一步的,所述滑块714表面呈光滑状,且限位槽713内壁与滑块714贴合,对滑块714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弹簧716的外径大于连接转轴715的长度,且杆体711内壁上下两侧与支撑弹簧716贴合,避免支撑弹簧716与连杆72接触,影响连杆72的转动。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杆75采用PVC塑料材质,材质轻,且不易损坏。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垫76采用丁腈橡胶材质,材质柔软,且耐挤压力度大,不易损坏。本技术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山区调查测绘无人机,其工作原理如下;第一,在使用前,首先将无人机主体1内部的控制组价与外部控制设备进行连接;第二,在使用时,通过外部控制设备发送控制指令通过无人机主体1内部的控制组件对电机5进行驱动控制,通过电机5产生动力通过输出轴带动桨叶6圆心处进行旋转,通过桨叶6高速旋转产生向下气压,使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区调查测绘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所述无人机主体(1)底端通过螺栓与起落架(2)相互锁固,所述无人机主体(1)底端前侧通过螺栓与摄像头(3)相互锁固,所述无人机主体(1)外侧设置有支撑臂(4),所述支撑臂(4)外侧通过螺栓与电机(5)相互锁固,所述电机(5)顶端的输出轴通过螺栓与桨叶(6)相互锁固;/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撞机构(7),所述支撑臂(4)外侧通过螺栓与防撞机构(7)相互锁固,所述防撞机构(7)由支撑杆(71)、连杆(72)、活动转轴(73)、支板(74)、防撞杆(75)和缓冲垫(76)组成,所述连杆(72)设置有两根,所述连杆(72)左端伸入至支撑杆(71)内,且连杆(72)右端通过活动转轴(73)与支板(74)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板(74)右端通过螺栓与防撞杆(75)相互锁固,所述防撞杆(75)外侧粘接有缓冲垫(76),所述支撑杆(71)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支撑臂(4)相互锁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调查测绘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所述无人机主体(1)底端通过螺栓与起落架(2)相互锁固,所述无人机主体(1)底端前侧通过螺栓与摄像头(3)相互锁固,所述无人机主体(1)外侧设置有支撑臂(4),所述支撑臂(4)外侧通过螺栓与电机(5)相互锁固,所述电机(5)顶端的输出轴通过螺栓与桨叶(6)相互锁固;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撞机构(7),所述支撑臂(4)外侧通过螺栓与防撞机构(7)相互锁固,所述防撞机构(7)由支撑杆(71)、连杆(72)、活动转轴(73)、支板(74)、防撞杆(75)和缓冲垫(76)组成,所述连杆(72)设置有两根,所述连杆(72)左端伸入至支撑杆(71)内,且连杆(72)右端通过活动转轴(73)与支板(74)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板(74)右端通过螺栓与防撞杆(75)相互锁固,所述防撞杆(75)外侧粘接有缓冲垫(76),所述支撑杆(71)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支撑臂(4)相互锁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区调查测绘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1)由杆体(711)、通孔(712)、限位槽(713)、滑块(714)、连接转轴(715)和支撑弹簧(716)组成,所述杆体(711)右侧中部开设有通孔(712),所述杆体(711)内部上下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713),所述限位槽(713)内部前后两侧均嵌入有滑块(714),所述滑块(714)内侧通过螺栓与连接转轴(715)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栋黄鹏兴余柏霖
申请(专利权)人:飞行创想湛江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