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油管总成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35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回油管总成转运车,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本体下方的车轮,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多层处于水平状态的悬挂层,所述悬挂层上平行设置有多个与悬挂层表面平行的悬挂杆,连接喷油器的回油管搭在所述悬挂杆上,喷油器悬垂于两个悬挂杆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回油管总成转运车的优点在于:通过架空设置的悬挂杆将喷油器和回油管拼装构成的回油管总成悬挂固定,确保装配后的喷油器和回油管不会接触其他部件导致表面脏污或损坏,由此实现了回油管总成的线下装配然后再与缸盖组装配合,相对于现有技术只能先在缸盖上组装喷油器,然后再通过回油管连接喷油器的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线上装配效率,操作难度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油管总成转运车
本技术涉及内燃机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回油管总成转运车。
技术介绍
直喷式燃烧室一般采用孔式喷油器,使用过程中喷油器的针阀与针阀体间隙中存在多余的柴油,现有技术中通过回油管将同一燃烧室上的多个喷油器连接在一起,多余的柴油从回油管导出流回喷油泵;由于喷油器和回油管都是精密零部件,在组装过程中需要保证整体洁净度和外观完整,不能发生磕碰;因此目前工厂组装中都是先在缸盖上装好喷油器,然后再把分体式的回油管部件安装至喷油器回油接头上,用卡箍固紧接头两端,这一过程导致了装配时间长,操作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装配好的喷油器和回油管安全无磕碰的进行转运的转运车,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操作难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回油管总成转运车,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本体下方的车轮,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多层处于水平状态的悬挂层,所述悬挂层上平行设置有多个与悬挂层表面平行的悬挂杆,连接喷油器的回油管搭在所述悬挂杆上,喷油器悬垂于两个悬挂杆之间。本技术通过架空设置的悬挂杆将喷油器和回油管拼装构成的回油管总成悬挂固定,确保装配后的喷油器和回油管不会接触其他部件导致表面脏污或损坏,由此实现了回油管总成的线下装配然后再与缸盖组装配合,相对于现有技术只能先在缸盖上组装喷油器,然后再通过回油管连接喷油器的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线上装配效率,操作难度降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技术偏见。优选的,所述悬挂层一端与本体铰接配合,另一端与本体搭接配合使悬挂层大致处于水平状态。优选的,所述悬挂层能够相对本体转动并通过设置在本体上的支撑单元保持在倾斜状态。优选的,所述悬挂层具有固定板,所述悬挂杆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固定板表面固定配合的支撑杆,悬挂杆的长度方向垂直固定板的长边,固定板的其中一个长边与本体铰接配合,另一个长边与本体搭接配合。优选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设置于固定板下方的气弹簧,所述固定板与本体搭接配合时,气弹簧与固定板大致平行,气弹簧靠近固定板铰接端的一端与本体铰接配合,远离固定板铰接端的一端与固定板铰接配合。优选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限位板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板铰接于固定板宽边对应的本体端面上,限位杆固定于固定板宽边上,限位杆能够沿固定板的长度方向调整位置,限位板表面具有呈“7”字结构的限位槽,限位杆能够容置在所述限位槽内。优选的,所述本体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本体底面为四根方管围合形成的矩形结构,本体顶面为三根方管构成的一侧敞开的矩形结构,敞开侧为悬挂层的活动侧;顶面和底面的四角分别通过竖方管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本体长度方向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沿水平方向连接两端竖方管的加强杆,另一个侧面在两端竖方管相对的内侧分别固定有一支撑块,每个加强杆对应的高度设置有一组所述支撑块,所述悬挂层一侧与加强杆铰接配合,另一侧能够搭接在所述支撑块上。优选的,至少在本体运动方向的后侧端面上设置有把手。优选的,所述本体下方还设置有与叉车配合的两个叉车槽。本技术提供的回油管总成转运车的优点在于:通过架空设置的悬挂杆将喷油器和回油管拼装构成的回油管总成悬挂固定,确保装配后的喷油器和回油管不会接触其他部件导致表面脏污或损坏,由此实现了回油管总成的线下装配然后再与缸盖组装配合,相对于现有技术只能先在缸盖上组装喷油器,然后再通过回油管连接喷油器的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线上装配效率,操作难度降低。悬挂层能够通过支撑单元处于倾斜状态,方便放置回油管总成;悬挂杆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板长边垂直,本体的行进方向与固定板长边平行,能给放置回油管总成因运动惯性发生滑动,提高转运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回油管总成转运车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回油管总成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回油管总成转运车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回油管总成转运车的支撑单元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油管总成转运车,包括本体1和设置于本体1下方的车轮2,所述车轮2至少允许本体1沿自身长度方向行进,车轮2可设置为万向轮以方便操作,所述本体1内部设置有多层处于水平状态的悬挂层(图未示),所述悬挂层上平行设置有多个与悬挂层表面平行的悬挂杆31,结合图2,在线上装配前通过分体式回油管41将多个喷油器4串联在一起,然后将回油管41搭在所述悬挂杆31上,使喷油器4悬垂于两个悬挂杆31之间,确保喷油器4不会与转运车或其他喷油器4发生接触。本实施例通过架空设置的悬挂杆31将喷油器4和回油管41拼装构成的回油管总成悬挂固定,确保装配后的喷油器4和回油管41不会接触其他部件导致表面脏污或损坏,由此实现了回油管总成的线下装配然后再与缸盖组装配合,相对于现有技术只能先在缸盖上组装喷油器4,然后再通过回油管41连接喷油器4的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线上装配效率,操作难度降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技术偏见。优选实施中所述悬挂层一端与本体1铰接配合,另一端搭接在本体1上使悬挂层大致处于水平状态;在工作时,先把上层的悬挂层转动掀起,从下到上依次放置回油管总成,从而方便操作。本实施例中所述悬挂层还包括固定板32,所述悬挂杆31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固定板32表面固定配合的支撑杆33,从而将悬挂杆31悬空支撑在固定板32上方,支撑杆33的长度需确保喷油器4的端部不会接触到固定板32表面;也可以在固定板32上均匀设置与喷油器4配合的插孔(图未示),将喷油器4插在插孔中实现对喷油器4的限位,确保喷油器4在转运过程中不会磕碰损坏,同时也不会影响喷油器4的洁净度。结合图1和图3,所述本体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本体1底面为四根方管11围合形成的矩形结构,顶面通过三根方管11构成一侧敞开的矩形结构,所述方管通过焊接、螺栓或卡接结构固定配合,其中敞开侧为悬挂层的活动侧,顶面和底面的四角分别通过竖方管12固定连接;所述本体1长度方向的一个侧面设置有多个沿水平方向连接两端竖方管12的加强杆13,另一个侧面在两端竖方管12相对的内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支撑块14,每个加强杆13对应的高度设置有一组所述支撑块14,所述悬挂层一侧与加强杆13铰接固定,另一侧搭接在所述支撑块14上;本实施例中使用角钢作为支撑块14,角钢的一个端面与竖方管12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另一个端面的外侧面朝上与悬挂层配合。所述本体1上还设置有使悬挂层保持在倾斜状态的支撑单元(图未示),参考图1,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设置于固定板32下方的气弹簧41,所述固定板32与本体1搭接配合时,气弹簧41与固定板32大致平行,气弹簧41靠近固定板32铰接端的一端与本体1铰接配合,气弹簧41另一端与固定板32铰接配合;具体的,本体1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沿竖直方向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油管总成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本体下方的车轮,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多层处于水平状态的悬挂层,所述悬挂层上平行设置有多个与悬挂层表面平行的悬挂杆,连接喷油器的回油管搭在所述悬挂杆上,喷油器悬垂于两个悬挂杆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油管总成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本体下方的车轮,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多层处于水平状态的悬挂层,所述悬挂层上平行设置有多个与悬挂层表面平行的悬挂杆,连接喷油器的回油管搭在所述悬挂杆上,喷油器悬垂于两个悬挂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油管总成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层一端与本体铰接配合,另一端与本体搭接配合使悬挂层大致处于水平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油管总成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层能够相对本体转动并通过设置在本体上的支撑单元保持在倾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回油管总成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层具有固定板,所述悬挂杆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固定板表面固定配合的支撑杆,悬挂杆的长度方向垂直固定板的长边,固定板的其中一个长边与本体铰接配合,另一个长边与本体搭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回油管总成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设置于固定板下方的气弹簧,所述固定板与本体搭接配合时,气弹簧与固定板大致平行,气弹簧靠近固定板铰接端的一端与本体铰接配合,远离固定板铰接端的一端与固定板铰接配合。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鹏李颖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