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303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和充电枪,该充电枪与充电桩主体线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套、上盖、下盖、连接柱、升降柱、绕线架;该充电桩主体设置在地下室内,该地下室内顶面与停车地面之间具有钢筋混凝土层;该上盖和下盖上下间隔分布且通过连接柱连接;该充电枪和绕线架可放置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的间隙空间内;该隔套固装于该钢筋混凝土层上的安装孔内;该上盖与隔套的上孔段相匹配,该下盖与隔套的中间孔段相匹配,该升降柱与隔套的下孔段相匹配;该升降柱内具有电线穿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使用时埋入地下且不外露,可节约停车地面场地,以便于车库大面积布局充电桩,同时在使用时只需取出绕线架和充电枪,使用方便且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充电桩
本技术属于一种新型充电桩。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一二线城市的小区内(或商场)及其附近的停车场(室外或室内),为了满足大量电动汽车的充电要求,迫切需要在每个车位上配置一个充电桩,而由于充电桩(尤其是快充充电桩)的主体外形非常大,存在占用面积很大,需要占用停车场地空间,不利于车库(室外或者室内)进行大面积布局充电桩,由于车位和充电桩的不合理配置和布局,存在用户枪充电桩和非电动气动充电桩被占用的问题。现有已公开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装置及系统(申请号201820872331.8),其采用将充电桩主体埋入地下,并用防护壳防护,在使用时需通过电机并通过丝杠传动机构驱动上升高于地面而打开使用,而在充电完成可,还需再次电机,使充电桩主体下行复位。但是由于充电桩主体外形非常大,非常笨重,存在充电桩主体在升降过程中受震动,需要消耗电量,不节能环保,需要二次电机控制,操作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充电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和充电枪(2),该充电枪(2)与充电桩主体(1)线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套(3)、上盖(4)、下盖(5)、连接柱(6)、升降柱(7)、绕线架(8);/n该充电桩主体(1)设置在地下室(N)内,该地下室(N)内顶面与停车地面之间具有钢筋混凝土层(M);/n该上盖(4)和下盖(5)上下间隔分布,该上盖(4)和下盖(5)之间通过连接柱(6)固定连接,/n该充电枪(2)和绕线架(8)可放置在所述上盖(4)和所述下盖(5)之间的间隙空间内;/n该钢筋混凝土层(M)上设置有安装孔(M-1),该隔套(3)固装于该安装孔(M-1)内;/n该隔套(3)的内孔具有上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和充电枪(2),该充电枪(2)与充电桩主体(1)线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套(3)、上盖(4)、下盖(5)、连接柱(6)、升降柱(7)、绕线架(8);
该充电桩主体(1)设置在地下室(N)内,该地下室(N)内顶面与停车地面之间具有钢筋混凝土层(M);
该上盖(4)和下盖(5)上下间隔分布,该上盖(4)和下盖(5)之间通过连接柱(6)固定连接,
该充电枪(2)和绕线架(8)可放置在所述上盖(4)和所述下盖(5)之间的间隙空间内;
该钢筋混凝土层(M)上设置有安装孔(M-1),该隔套(3)固装于该安装孔(M-1)内;
该隔套(3)的内孔具有上孔段(3-1)、中间孔段(3-2)和下孔段(3-3),该上孔段(3-1)、中间孔段(3-2)和下孔段(3-3);
该上盖(4)与该上孔段(3-1)相匹配,该下盖(5)与中间孔段(3-2)相匹配,该升降柱(7)与下孔段(3-3)相匹配;
该升降柱(7)内具有电线穿过(7-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跃波吉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跃达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