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过载智能保护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302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过载智能保护充电桩,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前侧设置有可视屏幕,所述设备主体前壁且位于可视屏幕底部设置有插卡口,所述设备主体两侧固定连接有充电线,所述充电线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有充电头所述设备主体底部固定安装有冷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温控开关、温度传感器、连接线、冷凝管及输入管道等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对设备主体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偏离预设值时,温控开关启动泵体,通过泵体与输入管道由冷却箱内部抽取冷却液,再由冷凝管往设备主体内部运输,再由冷凝管另一端向冷却箱内部输出冷却液,保证设备主体内部的温度均衡,防止内部温度过高发生火灾等事故,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过载智能保护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尤其涉及一种防过载智能保护充电桩。
技术介绍
截至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大多局限于电动公交汽车或内部集团用车,还没有建成真正面向不同用户的充电站服务网络,已经建成或在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充电站有如下内容,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建成深圳首个电动汽车充电站,2008年,北京市奥运会期间建设了国内第一个集中式充电站,可满足50辆纯电动大巴车的动力电池充电需求,2009年10月,上海市电力公司投资建成上海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是国内第一座具有商业运营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2009年底,北京首科集团在健翔桥建设完成了国内第一个包含完整智能微网的北京纯电动乘用车示范充电站。充电桩在使用过程往往存在过载的现象,当充电桩过载,内部电线零件的温度将会升高,很容易导致充电桩发生火灾,故而需要一种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过载智能保护充电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过载智能保护充电桩,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过载智能保护充电桩,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前侧设置有可视屏幕(2),所述设备主体(1)前壁且位于可视屏幕(2)底部设置有插卡口(3),所述设备主体(1)两侧固定连接有充电线(5),所述充电线(5)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有充电头(6)所述设备主体(1)底部固定安装有冷却箱(4),所述冷却箱(4)顶部且位于设备主体(1)后侧固定安装有机箱(8),所述机箱(8)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泵体(14),所述设备主体(1)后侧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10),所述温控开关(10)顶部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2),所述温控开关(10)与泵体(14)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线(11),所述泵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过载智能保护充电桩,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前侧设置有可视屏幕(2),所述设备主体(1)前壁且位于可视屏幕(2)底部设置有插卡口(3),所述设备主体(1)两侧固定连接有充电线(5),所述充电线(5)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有充电头(6)所述设备主体(1)底部固定安装有冷却箱(4),所述冷却箱(4)顶部且位于设备主体(1)后侧固定安装有机箱(8),所述机箱(8)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泵体(14),所述设备主体(1)后侧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10),所述温控开关(10)顶部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2),所述温控开关(10)与泵体(14)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线(11),所述泵体(14)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凝管(7),所述冷凝管(7)远离泵体(14)一端与冷却箱(4)顶部相固定连接,所述泵体(14)后侧固定连接有输入管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过载智能保护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两侧外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青禾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