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双螺杆的挤出机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191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5
一种平双螺杆的挤出机筒,包括筒体,筒体的长度与筒体的直径的比值为12~18,平行通孔内壁与伸入平行通孔中的平双螺杆螺棱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1~4mm,两个平行通孔的侧壁厚度为20~30mm,两个平行通孔连接处的筒体壁厚为90~100mm,且与平双螺杆的熔融段与出料段连接处相对应的机筒外壁上设置有排气凹腔,排气凹腔的底面上分布有排气通孔,排气通孔与平行通孔相连通,两个平行通孔的内壁表面设置有一层氮化层,氮化层的厚度为0.5~0.7mm。其优点在于:与平双螺杆相配合,能有效挤出物料中的气体,并充分消除物料颗粒,让物料变得更加紧实,塑化更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双螺杆的挤出机筒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筒制作
,尤其指一种平双螺杆的挤出机筒。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620137004.9名称为《一种平双机筒》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使用寿命长、满足离心浇筑的平双机筒,包括母体和注塑体,所述注塑体由2个圆筒拼接成双孔“横8字”结构,所述母体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所述母体内镶入有离心浇铸筒体,所述离心浇铸筒体呈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所述离心浇铸筒体的外径等于母体的内径,所述注塑体置于离心浇铸筒体的内侧,所述母体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端。在注塑体外圈、母体的内圈镶入一离心浇铸筒体,使得平双机筒能够满足离心浇铸,同时增长使用寿命。然而,该平双机筒的物料处理效果仍不够理想,因此该平双机筒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物料处理效率高、熔融效果好的平双螺杆的挤出机筒。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平双螺杆的挤出机筒,包括筒体,在所述的筒体中轴向设置有两个平行通孔,两个平行通孔对称设置,且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双螺杆的挤出机筒,包括筒体(1),在所述的筒体(1)中轴向设置有两个平行通孔(11),两个平行通孔(11)对称设置,且两个平行通孔(11)的径向截面为2个圆相交而形成的呈横卧的“8”字形,其特征在于:筒体的长度(L9)与筒体的直径(D9)的比值为12~18,平行通孔内壁与伸入平行通孔(11)中的平双螺杆螺棱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1~4mm,两个平行通孔的侧壁厚度(H4)为20~30mm,两个平行通孔连接处的筒体壁厚(H5)为90~100mm,且与平双螺杆的熔融段(B)与出料段(C)连接处相对应的机筒外壁上设置有排气凹腔(12),所述排气凹腔(12)的底面上分布有排气通孔(13),所述排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双螺杆的挤出机筒,包括筒体(1),在所述的筒体(1)中轴向设置有两个平行通孔(11),两个平行通孔(11)对称设置,且两个平行通孔(11)的径向截面为2个圆相交而形成的呈横卧的“8”字形,其特征在于:筒体的长度(L9)与筒体的直径(D9)的比值为12~18,平行通孔内壁与伸入平行通孔(11)中的平双螺杆螺棱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1~4mm,两个平行通孔的侧壁厚度(H4)为20~30mm,两个平行通孔连接处的筒体壁厚(H5)为90~100mm,且与平双螺杆的熔融段(B)与出料段(C)连接处相对应的机筒外壁上设置有排气凹腔(12),所述排气凹腔(12)的底面上分布有排气通孔(13),所述排气通孔(13)与平行通孔(11)相连通,两个平行通孔(11)的内壁表面设置有一层氮化层,氮化层的厚度为0.5~0.7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机筒,其特征在于:平行通孔的直径(D1)为105~125mm,伸入至平行通孔(11)中的平双螺杆的螺杆直径(D0)为100~120mm,两个平行通孔(11)形成的内腔宽度(S1)为195~215mm,两个平行通孔(11)连接处的内腔高度(S6)为65~80mm,伸入至平行通孔(11)中的两根平双螺杆的螺棱间隙宽度为2~6mm,且任一处螺棱的前螺棱间隙宽度(T8)与后螺棱间隙宽度(T9)之差小于等于0.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出机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直径(D9)为250~270mm,所述筒体的长度(L9)为4020~4200mm,伸入至平行通孔中的平双螺杆的螺纹段长度(L0)为4000~416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出机筒,其特征在于:在机筒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明刚包奇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光明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