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纳新专利>正文

承重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09 阅读:4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重柱,它包括承重柱体和设在该承重柱体底端的支承结构,所述的支承结构包括两个着地的支承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两点着地,承重稳定且承重力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于与屏风板结合,形成稳定的承重系统,挂吊柜等收纳装置或其它可能有的重物。(*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重柱
本技术涉及一种承重柱。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各类承重柱着地方式有五种:其一,在承重柱体底端安装高度调节脚,由单个调节脚着地;其二,在承重柱体底端直接使用受力零件钉固在地面上;其三,承重柱直接与地面接触着地;其四,在承重柱体底端使用多爪形零件着地;其五,在承重柱体底端使用圆盘形或矩形板着地;上述前三种承重柱着地方式是单点着地,少于三根承重柱则无法形成稳态;后两种承重柱着地方式的不足之处是承重力较小,着地零件若用钢质材料焊接加工外观粗糙,若用模具加工则因成本较高而往往大小规格没有变化,着地零件占地面积较大,否则不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重柱,该承重柱为两点着地,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承重柱组成的承重系统承重稳定且承重力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承重柱,它包括承重柱体和设在该承重柱体底端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结构包括两个着地的支承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结构:所述的两个支承脚其中一个为长脚而另一个为短脚。所述的两个支承脚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支承结构还包括一个柱套,该柱套安装于所述承重柱体的底端,所述的两个支承脚与该柱套相联接。-->所述的承重柱体呈圆柱形,内壁设有小槽;所述的柱套呈筒状结构,上下开口,腰部有隔,隔面上相应位置设有螺钉孔,用自攻螺丝穿过隔面上的螺钉孔,攻入承重柱体内壁的小槽内咬紧;所述两个支承脚与柱套相接的一端有肩,肩上设有螺钉孔,用螺钉穿过肩上的螺钉孔,拧入柱套隔面上相应位置的螺钉孔。所述的承重柱体中空,所述柱套的隔中间有大圆孔。所述的承重柱体、柱套和支承脚之间还通过楔形销来联接,承重柱体的外壁设有大槽,柱套壁上对称的两个方向各有一槽口,两个支承脚与柱套壁上槽口对应的部位也有槽口,与该槽口相邻的是安装坑,该安装坑底部设有螺钉孔;所述的楔形销由长头、颈、短头三部分组成,短头的外形呈楔形,短头上有螺钉沉孔,楔形销的长头可导入承重柱体外壁的大槽中,楔形销的短头可沉入支承脚的安装坑内,螺钉穿过楔形销短头上的螺钉沉孔,拧入支承脚的安装坑内的螺孔。所述两个支承脚尾部的底面设有着地的可调节高度的圆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支承结构两点着地,有长脚和短脚两种长短规格根据需要组合搭配,支承结构组件采用锌合金材料,模具压铸,使用螺钉收拧楔形销而拉紧相关组件,安装和拆卸方便,承重力大;本技术与屏风板结合,形成稳定的支承系统,适合挂吊柜等;还可从地面引入电线,电线通过柱套的隔的圆孔而引入到中空的承重柱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柱套的细部展示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3和图5,本技术的承重柱包括一根铝质挤型柱体10和一底部支承结构。支承结构包括一个柱套13、两个长脚12(或一个长脚12加一个短脚30)、两个楔形销11、两个高度可调脚14以及相应的标准螺钉15、16和17。柱体10外观呈圆柱形,中空,四分方向上外壁有大槽101,与四分方向偏45度方向上内壁有两小槽100;柱套13呈筒状结构,上下开口,腰部有隔130,隔130中间有大圆孔132,方便支承脚组件安装好后柱体10内可从地面引入电线,隔130面上相应位置设有螺钉孔131和133,柱套13安装于柱体10的底端,用自攻螺丝15穿过隔130面上两个专门的螺钉孔131,攻入柱体10内壁的小槽100内咬紧,柱套13壁上对称的两个方向各有一槽口134;长脚12和短脚30的结构相同,只是长短不同,其与柱套13相接的一端有肩120,肩120上设有螺钉孔121,用内六角螺钉16穿过长脚12或短脚30肩120上的螺钉孔121,拧入隔130面上相应位置的螺钉孔133,并拧结实;长脚12和短脚30与柱套13壁上槽口134对应的部位也有槽口122,与该槽口122相邻的是安装坑123,安装坑123底部设有螺钉孔;楔形销11由长头112、颈111、短头110三部分组成,短头111的外形呈楔形114,短头110上有螺钉沉孔113;楔形销11的长头112可导入柱体10外壁的大槽101中,楔形销11的短头110可沉入长脚12或短脚30的安装坑123内,内六角螺钉17穿过楔形销11短头110上的螺钉沉孔113,拧入长脚12或短脚30安装坑内123的螺孔,因为楔形销11的短头110外形呈楔形114,所以随着螺钉17拧紧,楔形销11能将长脚12或短脚30与柱套13拧合为一结实的整体;长脚12和短脚30的尾部124底面也设有螺钉孔,用于安装高度可调脚14。请参阅图2和图4,本技术的支承结构,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采用“长脚12+长脚12”或“长脚12+短脚30”的组合搭配。-->请参阅图6和图7,本技术适合于与屏风板60结合,形成稳定的承重系统,挂吊柜61等收纳装置或其它可能有的重物。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通过高度可调脚14两点着地,长脚12和短脚30两种长短规格根据需要组合,组件采用锌合金模具压铸,使用螺钉16、17收拧楔形块11而拉紧相关组件10、12、13、30,安装和拆卸方便,承重力大;适合于与屏风板60结合,形成稳定的承重系统,挂吊柜61等;可从地面引入电线到柱体10内。尽管本技术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技术构成限制。参照本技术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不会脱离所属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及精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重柱,它包括承重柱体和设在该承重柱体底端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结构包括两个着地的支承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重柱,它包括承重柱体和设在该承重柱体底端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结构包括两个着地的支承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支承脚其中一个为长脚而另一个为短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支承脚位于同一直线上。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结构还包括一个柱套,该柱套安装于所述承重柱体的底端,所述的两个支承脚与该柱套相联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柱体呈圆柱形,内壁设有小槽;所述的柱套呈筒状结构,上下开口,腰部有隔,隔面上相应位置设有螺钉孔,用自攻螺丝穿过隔面上的螺钉孔,攻入承重柱体内壁的小槽内咬紧;所述两个支承脚与柱套相接的一端有肩,肩上设有螺钉孔,用螺钉穿过肩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纳新
申请(专利权)人:梁纳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