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电缆接头自动焊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1928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同轴电缆接头自动焊锡装置,包括:壳体;焊锡烙铁头,滑动设置在壳体上;夹具,设置在壳体上,夹具用于夹持电缆接头,焊锡烙铁头滑动并焊抵电缆接头;送锡机构,设置在壳体上,送锡机构用于将锡条导接至焊锡烙铁头的焊接端;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加热装置和控制器,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焊锡烙铁头滑动在壳体上,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送锡机构,加热装置设置在焊锡烙铁头上并用于加热其焊接端,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加热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加热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自动化焊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电缆接头自动焊锡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通信的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同轴电缆接头自动焊锡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通信网作为电网业务的承载网络,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智能电网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有的电力通信网中采用的是光传输方式,并以2M为最小的业务颗粒来传送如调度数据网、电话等业务。2M线即同轴电缆,是通信行业普遍使用的E1接口的连接电缆。同轴电缆制作过程中关键步骤在2M同轴连接器(以下简称2M头)的焊接,1套光传输设备配置63个2M通道,则在2M数字配线模块上至光传输设备端需要做126个2M头(一收一发),对业务设备也需配置多个2M头,以一个变电站采用2套光传输设备为例,则至少需要制作252个2M头。目前传统的2M头制作方式是用电烙铁进行人工焊接。在传统焊接中,需两人配合,一个手持2M头及线缆,另一人焊接。由于焊接的槽口较小,对作业人员的焊接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一旦出现虚焊、焊接头过大的情况,需将2M头剪掉重做。这样将减少2M线缆长度,影响施工工艺美观,同时延长作业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同轴电缆接头自动焊锡装置,该装置可提高焊接的可靠性及效率,实现2M头焊接一次成型,无需返工,从而减少作业工时,保证线缆质量,为电力通信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同轴电缆接头自动焊锡装置,用于焊接同轴电缆的电缆接头,包括:壳体;焊锡烙铁头,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夹具,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夹具用于夹持电缆接头,所述焊锡烙铁头滑动并焊抵所述电缆接头;送锡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送锡机构用于将锡条导接至所述焊锡烙铁头的焊接端;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加热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焊锡烙铁头滑动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送锡机构,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焊锡烙铁头上并用于加热其焊接端,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送锡机构包括锡条导向管,所述锡条导向管设置在所述焊锡烙铁头上,其一端出口毗邻所述焊接端,锡条从所述锡条导向管的另一端出口伸入。优选的,所述送锡机构还包括两反向转动的辊轮,锡条夹置在两辊轮中间,锡条的一端穿过两所述辊轮的后伸入所述锡条导向管,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辊轮转动。优选的,所述送锡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卷筒,所述锡条卷绕在所述卷筒上。优选的,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供电模块和指示灯,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供电模块和指示灯电连接,同轴电缆的两端焊接有电缆接头后可插接至第一接头、第二接头进行检测。优选的,所述控制器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优选的,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所述第一夹体固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夹体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夹体上并夹抵所述电缆结构。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导向轨道,所述焊锡烙铁头包括滑动在所述导向轨道上的导向块。优选的,所述导向轨道是螺杆,所述导向块螺接在所述螺杆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螺杆转动并驱动所述导向块滑动在所述导向轨道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为自动化的焊锡装置提供硬件支持,同轴电缆接头自动焊锡装置可通过控制器自动化控制焊锡的流程,节省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同轴电缆接头自动焊锡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送锡机构的机构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夹具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技术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参阅图1-图4,一种同轴电缆接头自动焊锡装置100,用于焊接同轴电缆的电缆接头,所述同轴电缆接头自动焊锡装置100包括壳体1、焊锡烙铁头2、夹具3、送锡机构4和控制装置。所述焊锡烙铁头2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夹具3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夹具3用于夹持电缆接头,所述焊锡烙铁头2滑动并焊抵所述电缆接头;所述送锡机构4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送锡机构4用于将锡条200导接至所述焊锡烙铁头2的焊接端22。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51、第二驱动装置52、加热装置53和控制器5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1用于驱动所述焊锡烙铁头2滑动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2用于驱动所述送锡机构4,所述加热装置53设置在所述焊锡烙铁头2上并用于加热其焊接端22,所述控制器54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51、第二驱动装置52和加热装置5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1、第二驱动装置52、加热装置53与所述控制器54电连接,需要注意的的是第一驱动装置51、第二驱动装置52、加热装置53和控制器54为常见的电路模块,对其具体的电路结构不做过多展开。所述控制器54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控制器54可编程的设置出锡量、焊锡温度、焊锡时间,出锡量由所述控制器54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2驱动所述送锡机构4传送锡条200至焊锡烙铁头2的焊接端22,焊锡温度通过所述控制器54控制所述加热装置53对所述焊接端22进行加热控制,焊锡时间通过所述控制器54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1对所述焊锡烙铁头2的滑动距离、停留时间等。下面具体描述送锡机构4的具体结构,所述送锡机构4包括锡条200导向管41,所述锡条200导向管41设置在所述焊锡烙铁头2上,其一端出口毗邻所述焊接端22,锡条200从所述锡条200导向管41的另一端出口伸入。所述送锡机构4还包括两反向转动的辊轮42,锡条200夹置在两辊轮42中间,锡条200的一端穿过两所述辊轮42的后伸入所述锡条200导向管41,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2驱动所述辊轮42转动并拉动所述锡条200源源不断的输送进所述锡条200导向管41内,所述送锡机构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卷筒43,所述锡条200卷绕在所述卷筒43上。所述同轴电缆接头自动焊锡装置100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第一接头61、第二接头62、供电模块(未示出)和指示灯64,所述第一接头61、第二接头62、供电模块和指示灯64电连接,同轴电缆的两端焊接有电缆接头后可插接至第一接头61、第二接头62进行检测,当接入后,所述指示灯64亮起时,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电缆接头自动焊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焊锡烙铁头,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n夹具,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夹具用于夹持电缆接头,所述焊锡烙铁头滑动并焊抵所述电缆接头;/n送锡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送锡机构用于将锡条导接至所述焊锡烙铁头的焊接端;/n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加热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焊锡烙铁头滑动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送锡机构,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焊锡烙铁头上并用于加热其焊接端,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电缆接头自动焊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焊锡烙铁头,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夹具,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夹具用于夹持电缆接头,所述焊锡烙铁头滑动并焊抵所述电缆接头;
送锡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送锡机构用于将锡条导接至所述焊锡烙铁头的焊接端;
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加热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焊锡烙铁头滑动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送锡机构,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焊锡烙铁头上并用于加热其焊接端,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接头自动焊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锡机构包括锡条导向管,所述锡条导向管设置在所述焊锡烙铁头上,其一端出口毗邻所述焊接端,锡条从所述锡条导向管的另一端出口伸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电缆接头自动焊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锡机构还包括两反向转动的辊轮,锡条夹置在两辊轮中间,锡条的一端穿过两所述辊轮的后伸入所述锡条导向管,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辊轮转动。


4.如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明星陈少昕郭国彬王先伟王林芳苏碰发吴晓勤苏素燕黄琦斌林树黄丽芬罗谋勇陈宏坤陈新庚王珍杨国钊颜长斌沈晓波刘骏腾任超华陈福祥唐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厦门电力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远程通信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