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疫亲和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55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疫亲和柱,包括柱管、上筛板、下筛板及黄曲霉毒素B 1免疫亲和凝胶填料,柱管底部为倒锥形结构,倒锥形结构的锥顶设有与柱管内腔连通的流出管,流出管上设有流速调节组件,流出管背离柱管的一端设有堵头;流速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流出管上的节门以及设置于节门内的阀体,阀体的外侧壁与节门的内侧壁相贴合,阀体上设置有排液槽,阀体上还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孔径各不相同的进液孔道,每个进液孔道均与排液槽连通;每个进液孔道内等间隔设置有多条进液细缝,每个进液细缝均与排液槽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液体流速的精确控制,阀体内的进液孔道与排液槽内均不会残留液体,避免了因液体残留导致的实验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疫亲和柱
本技术涉及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柱
,具体涉及一种免疫亲和柱。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有薄层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等。其中薄层层析法耗时长、灵敏度低,实验操作需接触大量标准品,既不利于操作者健康又不环保。酶联免疫吸附法适合大量样本的快速筛选,定量确定还需依靠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分析方法,而这往往需要复杂的样品净化过程。国家标准GB/T18979-2003采用的方法是免疫亲和柱层析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该法特异性高,快速、灵敏、准确。在黄曲霉毒素的净化操作中,在不同的操作程序中,对液体的流速有不同的要求。如在洗涤操作中,希望洗涤液快速流过亲和柱以便洗掉杂质及非特异的结合,而在上样及洗脱操作中,又希望流速降低以便将所有的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结合到亲和柱上并且洗脱下来。目前常用的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设计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流速无法调节。通常通过将免疫亲和柱装载到自动化的固相萃取仪中或者接入正压的气泵,通过调节萃取仪的或者气泵的压力来控制液体的流速。对于那些没有这些设备的实验室,则只能以固定流速完成实验过程。公开号为CN207636602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定量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包含有柱管、筛板、调节开关、进样口盖和填料,所述柱管的上端为进样口,所述进样口盖覆盖进样口,所述柱管的下端为出液口,在所述柱管的出液口端设置有调节开关,在所述调节开关上部的柱管中还设置有两个筛板,两筛板之间填充有填料,其中,调节开关包括一个套筒及一个活塞,其中活塞的横截面带有一个与亲和柱出液口孔径相匹配的圆孔;在使用时,通过人为旋转活塞,可以调节出液孔的孔径,实现对液体流速的控制。该专利所公开的免疫亲和柱只能实现液体流速的粗略控制,在较为严格的滴速的实验情况下,很难快速精确的调节至所需的滴速。此外,该专利所公开的免疫亲和柱还存在以下问题:1、在进行平行实验或重复实验的过程中,很难保持每次滴速的都相同;2、活塞上的圆孔内可能会有液体的残留,影响实验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免疫亲和柱,能够实现对液体流速的精确控制,阀体内的进液孔道与排液槽内均不会残留液体,避免了因液体残留导致的实验误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平行实验或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每次滴速都相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免疫亲和柱,包括柱管、上筛板、下筛板及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凝胶填料,所述上筛板和所述下筛板均设于所述柱管内部,且所述上筛板位于所述下筛板上方,所述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凝胶填料填充于所述上筛板与所述下筛板之间;所述柱管底部为倒锥形结构,所述倒锥形结构的锥顶设有与所述柱管内腔连通的流出管,所述流出管上设有流速调节组件,所述流出管背离所述柱管的一端设有堵头;所述流速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流出管上的节门以及设置于所述节门内的阀体,所述阀体的外侧壁与所述节门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排液槽,所述阀体上还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孔径各不相同的进液孔道,每个所述进液孔道均与所述排液槽连通;每个所述进液孔道内等间隔设置有多条进液细缝,每个所述进液细缝均与所述排液槽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流速调节组件可以在操作时,根据操作的不同工序,调节液体的流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阀体,能够控制柱管与流出管之间的连通和/或切断状态的切换,通过旋转阀体控制不同的进液孔道通过排液槽与流出管内部连通或切断的状态的变化,实现液体流速的控制,同时通过在进液通道内等间隔设置的多条进液细缝,实现对液体的更加精确的调控。上述的一种免疫亲和柱,其中,所述排液槽的轴向截面为扇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液槽在阀体上形成一个弧形的开口,阀体在排液槽的扇形的角度范围内旋转时,弧形的开口始终与流出管连通,而在旋转过程中进液孔道会发生与流出管内部连通或切断的状态的变化。进一步地,不论柱管与流出管之间处于连通状态还是切断状态,阀体内的液体总能从排液槽内进入流出管内,保证了阀体内的进液孔道与排液槽内均不会残留液体,避免了因液体残留导致的实验误差。上述的一种免疫亲和柱,其中,所述阀体与所述节门之间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本技术中的密封圈套设于阀体上。上述的一种免疫亲和柱,其中,所述流速调节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阀体的转动手柄。上述的一种免疫亲和柱,其中,所述柱管顶部设有上盖,所述上盖内部为管状,所述上盖内部管状的下端封闭。优选地,所述上盖与所述堵头均由柔性材料制成。上述的一种免疫亲和柱,其中,所述柱管外侧壁中部设有两个支架,在支架的内部夹有刺穿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使用本技术中的免疫亲和柱时,使用者方便的将刺穿棒从支架内拔出,通过刺穿棒可以快速实现对上盖的刺穿,从而方便外部述液管道通过上盖内的管状通道向柱管内输入液体,从而实现检测。进一步的,所述刺穿棒的底部为尖部。优选地,所述柱管外部设有刻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一种免疫亲和柱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对液体流速的精确控制,避免了因液体残留导致的实验误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平行实验或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每次滴速都相同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免疫亲和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结构放大图;图4为实施例1中的进液孔道的截面图;图5为实施例2中柱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3中一种免疫亲和柱的结构示意图。各标记与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柱管1、上筛板2、下筛板3、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凝胶填料4、流出管5、节门6、阀体7、排液槽8、进液孔道9、进液细缝10、环槽11、转动手柄12、支架13、刺穿棒14、刻度15、堵头16、上盖1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免疫亲和柱,包括柱管1、上筛板2、下筛板3、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凝胶填料4,上筛板2和下筛板3均设于柱管1内部,且上筛板2位于下筛板3上方,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凝胶填料4填充于上筛板2与下筛板3之间;柱管1底部为倒锥形结构,倒锥形结构的锥顶设有与柱管1内腔连通的流出管5,流出管5上设有流速调节组件,流出管5背离柱管1的一端设有堵头16;流速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流出管5上的节门6以及设置于节门6内的阀体7,阀体7的外侧壁与节门6的内侧壁相贴合,阀体7上设置有排液槽8,阀体7上还均匀设置有3个孔径各不相同的进液孔道9,每个进液孔道9均与排液槽8连通;每个进液孔道9内等间隔设置有多条进液细缝10,每个进液细缝10均与排液槽8连通。本实施例中堵头16与流出管5背离柱管1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疫亲和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管、上筛板、下筛板及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凝胶填料,所述上筛板和所述下筛板均设于所述柱管内部,且所述上筛板位于所述下筛板上方,所述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凝胶填料填充于所述上筛板与所述下筛板之间;所述柱管底部为倒锥形结构,所述倒锥形结构的锥顶设有与所述柱管内腔连通的流出管,所述流出管上设有流速调节组件,所述流出管背离所述柱管的一端设有堵头;所述流速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流出管上的节门以及设置于所述节门内的阀体,所述阀体的外侧壁与所述节门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排液槽,所述阀体上还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孔径各不相同的进液孔道,每个所述进液孔道均与所述排液槽连通;每个所述进液孔道内等间隔设置有多条进液细缝,每个所述进液细缝均与所述排液槽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疫亲和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管、上筛板、下筛板及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凝胶填料,所述上筛板和所述下筛板均设于所述柱管内部,且所述上筛板位于所述下筛板上方,所述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凝胶填料填充于所述上筛板与所述下筛板之间;所述柱管底部为倒锥形结构,所述倒锥形结构的锥顶设有与所述柱管内腔连通的流出管,所述流出管上设有流速调节组件,所述流出管背离所述柱管的一端设有堵头;所述流速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流出管上的节门以及设置于所述节门内的阀体,所述阀体的外侧壁与所述节门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排液槽,所述阀体上还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孔径各不相同的进液孔道,每个所述进液孔道均与所述排液槽连通;每个所述进液孔道内等间隔设置有多条进液细缝,每个所述进液细缝均与所述排液槽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疫亲和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姝刘开运王莲孙巧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台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