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毒素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0313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分析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毒素检测装置,包括:进样机构,所述进样机构包括样品管和试剂管,所述样品管的上方安装有进样针,所述进样针安装在驱动臂上,所述驱动臂与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杆连接;反应机构,所述反应机构包括反应盘,所述反应盘均与所述进样针和试剂管通过管道连接;检测机构;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洗涤头,所述洗涤头安装在所述反应盘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生物毒素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其中进样机构将样品管和试剂管分离,再通过反应机构将样品和试剂混合均匀,避免出现试剂中可特异识别生物毒素的氨基酸与生物毒素结合不完全的现象,最终的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毒素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有机分析仪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毒素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毒素有两种称法,分别是生物毒和天然毒素。生物毒是由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为天然毒素。天然毒素,是指生物来源并不可自复制的有毒化学物质,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产生的对其它生物物种有毒害作用的各种化学物质。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等对谷类的污染,玉米、花生作物中的真菌霉素等都已经证明是地区性肝癌、胃癌、食道癌的主要诱导物质。现代研究还发现自然界中存在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多种具有强促癌作用的毒素,如海兔毒素等。生物毒素除以上对人类的直接中毒危害以外,还可以造成农业、畜牧业、水产业的损失和环境危害,如紫茎泽兰等有毒植物对我国西部畜牧业的危害和赤潮对海洋渔业造成的损失等。在现有技术中,基本没有针对生物毒素的检测专用装置。生物毒素检测一般都是直接进样检测,一般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法。由于与试剂混合的时间短,试剂中可特异识别生物毒素的氨基酸与生物毒素结合不完全,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毒素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毒素检测装置包括:/n进样机构(1),所述进样机构(1)包括样品管(101)和试剂管(102),所述样品管(101)的上方安装有进样针(103),所述进样针(103)安装在驱动臂(104)上,所述驱动臂(104)与第一伸缩气缸(105)的伸缩杆连接,所述驱动臂(104)与支撑柱(106)滑动连接;/n反应机构(2),所述反应机构(2)包括反应盘(201),所述反应盘(201)均与所述进样针(103)和试剂管(102)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反应盘(201)中安装有搅拌叶片(202),所述搅拌叶片(202)与搅拌轴连接,所述搅拌轴贯穿所述反应盘(2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毒素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毒素检测装置包括:
进样机构(1),所述进样机构(1)包括样品管(101)和试剂管(102),所述样品管(101)的上方安装有进样针(103),所述进样针(103)安装在驱动臂(104)上,所述驱动臂(104)与第一伸缩气缸(105)的伸缩杆连接,所述驱动臂(104)与支撑柱(106)滑动连接;
反应机构(2),所述反应机构(2)包括反应盘(201),所述反应盘(201)均与所述进样针(103)和试剂管(102)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反应盘(201)中安装有搅拌叶片(202),所述搅拌叶片(202)与搅拌轴连接,所述搅拌轴贯穿所述反应盘(201),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203)连接;
检测机构(3),所述检测机构(3)包括检测池(301),所述检测池(301)与所述反应盘(201)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检测池(301)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检测平面和第二检测平面,所述第一检测平面的一侧设置有光源系统(302),所述第二检测平面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303),所述传感器(303)与数据采集系统(304)连接,所述数据采集系统(304)与计算机(305)连接;
清洗机构(5),所述清洗机构(5)包括洗涤头(501),所述洗涤头(501)安装在所述反应盘(201)的上方,所述洗涤头(501)安装在洗涤臂(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姝刘开运王莲孙巧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台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