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型动脉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42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型动脉穿刺针,包括针头、与针头配合连接的针体以及配合连接在针体外壁的固定敷料组件,且针体与固定敷料组件连接为一体式结构,固定敷料组件包括贴敷片以及设置在贴敷片上的卡固件,针体配合连接在卡固件内,贴敷片内壁面上设置有粘合层,粘合层表面铺覆有贴纸;该穿刺针的针体与固定敷料组件为一体式结构,在使用时方便快捷,无需额外准备敷料,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提高穿刺的可靠性;在动脉穿刺成功后,撕掉贴敷片上的贴纸,即可直接贴于皮肤上,进行针头的有效固定,固定效果好;通过卡固件对穿刺后的针体进行固定,有效的避免了针体产生位移而导致针头的滑脱风险,使用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定型动脉穿刺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型动脉穿刺针。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动脉穿刺针都是只有针体本身,而无特有的固定敷料,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穿刺动脉时,需额外准备敷料用于固定穿刺针,其操作不便,且在长时间的输液等情况下的固定效果差,并且在穿刺成功到固定针头之间具有针头滑脱的风险,使用性能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动脉穿刺针的贴敷组件,以解决现有动脉穿刺针无固定敷料而导致使用性能差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固定型动脉穿刺针,包括针头、与针头配合连接的针体以及配合连接在针体外壁的固定敷料组件,且针体与固定敷料组件连接为一体式结构;固定敷料组件包括贴敷片以及设置在贴敷片上的卡固件,针体配合连接在卡固件内,贴敷片内壁面上设置有粘合层,粘合层表面铺覆有贴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针体与固定敷料组件为一体式结构,在使用时方便快捷,无需额外准备敷料,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提高穿刺的可靠性;在动脉穿刺成功后,撕掉贴敷片上的贴纸,即可直接贴于皮肤上,进行针头的有效固定,固定效果好;通过卡固件对穿刺后的针体进行固定,有效的避免了针体产生位移而导致针头的滑脱风险,使用性能好。进一步,贴敷片包括分别设置在卡固件外壁上的第一贴敷片和第二贴敷片,第一贴敷片和第二贴敷片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且第一贴敷片与第二贴敷片关于所述卡固件对称设置,粘合层分别设置在第一贴敷片的内壁面和第二贴敷片的内壁面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两片贴敷片,在穿刺后对针体进行固定时实现交叉贴合,形成两个方向上的双重柔性贴合,有效的提高了固定效果,延长了固定时间,且患者的穿刺部位可在一定程度上运动,提高血液循环效果,提高输液等作业的安全性。进一步,卡固件包括贴设在第一贴敷片与第二贴敷片连接位置处的卡板以及分别设置在卡板两侧且相对应的卡扣,卡扣内开设有的凹槽,两个卡扣的凹槽形成供针体卡接的卡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卡槽与针体的固定,形成除贴敷片以外的另一固定结构件,实现对针体的刚性固定,提高对针体的固定效果,即使在外界施加不定向外力作用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固定性能,使用效果好。进一步,卡槽的直径与所述针体的直径相适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直径尺寸相适配,使得针体与卡槽的配合更为紧密,避免针体在卡槽内的随意运动而导致的脱针风险。进一步,卡固件与贴敷片之间设置有垫片,垫片内壁面上设置有粘合层,且垫片位于针体与针头相接位置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垫片对针头与针体相连接部位进行固定,进一步的对脱针风行进行防护,提高在该连接部位处的固定效果。进一步,贴敷片呈鱼尾状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该鱼尾状结构,既便于医护人员手部操作,又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美感,使得整体结构更加规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中卡固件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2中所示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针头,2-针体,3-贴敷片,4-卡固件,30-第一贴敷片,31-第二贴敷片,40-卡板,41-卡扣,42-凹槽,43-卡槽,5-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固定型动脉穿刺针,包括针头1、与针头1配合连接的针体2以及配合连接在针体2外壁的固定敷料组件,且针体2与固定敷料组件连接为一体式结构。固定敷料组件用于对针体2、针头1进行固定,避免脱针。针体2与固定敷料组件为一体式结构,在使用时方便快捷,无需额外准备敷料,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提高穿刺的可靠性;固定敷料组件包括贴敷片3以及设置在贴敷片3上的卡固件4,针体2配合连接在卡固件4内,贴敷片3内壁面上设置有粘合层,粘合层表面铺覆有贴纸。在动脉穿刺成功后,撕掉贴敷片3上的贴纸,即可直接贴于皮肤上,进行针头1的有效固定,实现对针体2的柔性固定。通过卡固件4对穿刺后的针体2进行固定,实现对针体2的刚性固定。有效的避免了针体2产生位移而导致针头1的滑脱风险,使用性能好。贴敷片3包括分别设置在卡固件4外壁上的第一贴敷片30和第二贴敷片31,第一贴敷片30和第二贴敷片31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第一贴敷片30与第二贴敷片31关于所述卡固件4对称设置,粘合层分别设置在第一贴敷片30的内壁面和第二贴敷片31的内壁面上。采用两片贴敷片3,在穿刺后对针体2进行固定时实现交叉贴合,形成两个方向上的双重柔性贴合,有效的提高了固定效果,延长了固定时间,且患者的穿刺部位可在一定程度上运动,提高血液循环效果,提高输液等作业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卡固件4包括贴设在第一贴敷片30和第二贴敷片31连接位置处的卡板40以及分别设置在卡板40两侧且相对应的卡扣41,卡扣41内开设有的凹槽42,两个卡扣41的凹槽42形成供针体2卡接的卡槽43。通过卡槽43与针体2的固定,形成除贴敷片3以外的另一固定结构件,实现对针体2的刚性固定,提高对针体2的固定效果,即使在外界施加不定向外力作用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固定性能,使用效果好。卡槽43的直径与针体2的直径相适配。通过直径尺寸相适配,使得针体2与卡槽43的配合更为紧密,避免针体2在卡槽43内的随意运动而导致的脱针风险。卡固件4与贴敷片3之间设置有垫片5,垫片5内壁面上设置有粘合层,且垫片5位于针体2与针头1相接位置处。通过垫片5对针头1与针体2相连接部位进行固定,进一步的对脱针风行进行防护,提高在该连接部位处的固定效果。贴敷片3呈鱼尾状结构。采用该鱼尾状结构,既便于医护人员手部操作,又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美感,使得整体结构更加规范。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固定型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头(1)、与针头(1)配合连接的针体(2)以及配合连接在所述针体(2)外壁的固定敷料组件,且所述针体(2)与所述固定敷料组件连接为一体式结构;/n所述固定敷料组件包括贴敷片(3)以及设置在所述贴敷片(3)上的卡固件(4),所述针体(2)配合连接在所述卡固件(4)内,所述贴敷片(3)内壁面上设置有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表面铺覆有贴纸。/n

【技术特征摘要】
1.固定型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头(1)、与针头(1)配合连接的针体(2)以及配合连接在所述针体(2)外壁的固定敷料组件,且所述针体(2)与所述固定敷料组件连接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固定敷料组件包括贴敷片(3)以及设置在所述贴敷片(3)上的卡固件(4),所述针体(2)配合连接在所述卡固件(4)内,所述贴敷片(3)内壁面上设置有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表面铺覆有贴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型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贴敷片(3)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卡固件(4)外壁上的第一贴敷片(30)和第二贴敷片(31),所述第一贴敷片(30)和第二贴敷片(31)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第一贴敷片(30)与所述第二贴敷片(31)关于所述卡固件(4)对称设置,所述粘合层分别设置在第一贴敷片(30)的内壁面和第二贴敷片(31)的内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娇唐瑜何丽杜春蓉刘宇邓天惠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