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01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目的为在不需要结点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中,通过更强的弹性力使变形后的绳得到复原。绳由外层及配置在该外层的内部的芯材所形成,外层由较松地编织外层用线的节子部及较密地编织外层用线而形成的比节子部更小径的连结部所构成,外层的节子部可发生弹性变形,芯材由具有伸缩性的绳所构成,以松弛及/或蜿蜒的方式配置在节子部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需要结点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
技术介绍
从以往就已熟知不需要结点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具体而言,由因在轴线方向上对绳施加张力而在轴线方向上可发生弹性变形的节子部及彼此连结该节子部的连结部所构成,成为主流的是下述专利文献1~3所示的3个结构。专利文献1~3所示的现有的具有节子部的绳都各有长短,未能充分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图7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绳的图,在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所形成的芯材的外侧,编织由非伸缩性的纤维原材料所形成的外层而构成,节子部通过纤维原材料的“松弛”而形成。弹性变形缘于笔直地配置于绳的中心的橡胶等芯材的作用,主要是对应于节子部的部分进行伸缩,即,由于应力集中于橡胶等芯材的一部分,因此发生缘于反复使用的芯材的局部老化,同时节子部的非伸缩性的纤维原材料呈“松弛”,所以穿通绳孔时的摩擦阻力较大,在安装于绳孔时让使用者的手指感到疼痛,或者容易扣挂于绳孔,另外也会使绳孔本身受损伤。图8、9是表示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绳的图,是为了解决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所具有的问题而由申请人们进行改良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中心绳(相当于本申请的芯材)由并不发生弹性变形的非伸缩性原材料所构成,节子部的弹性变形仅通过具有伸缩性的管状绳本体(相当于本申请的外层)来进行。由此,用于使节子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力较小即可,容易穿通绳孔,对绳孔的损伤也较小,另一方面相反地容易发生变形且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较弱,因此在节子部与绳孔之间产生较强应力的剧烈的运动场合下,存在节子部容易从绳孔拔出的缺点。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绳中,当想要提高节子部的弹性力时,虽然在用于管状绳本体的纤维中较多地包含橡胶等的纤维量即可,但是这样会使节子部本身变硬,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绳同样,在穿通绳孔时产生问题。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349300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第507992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第53925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绳,其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在穿通绳孔时,如同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绳那样,通过较小力就容易穿通,在此基础上通过使用可发生弹性变形的芯材来使穿通完绳孔后的恢复力及对绳孔的保持力呈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绳相同程度。另外,本申请专利技术的目的为,通过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绳也应用于由申请人进行改良的不需要结点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各种绳,从而提供不需要结点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进一步进化的各种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专利技术是一种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为在轴线方向上配置多个节子部且在轴线方向上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所述绳由形成该绳的外形的外层及在该外层的内部全长的跨度上连续配置的芯材所形成,所述外层由较松地编织外层用线的所述节子部及较密地编织所述外层用线且比所述节子部更小径的连结部所构成,形成于该外层的所述节子部可发生弹性变形,所述芯材由具有伸缩性的绳所构成,以松弛及/或蜿蜒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节子部的内部。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二专利技术是一种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为在轴线方向上配置节子部及长尺寸弹性部且在轴线方向上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所述绳由形成该绳的外形的外层及在该外层的内部全长的跨度上连续配置的芯材所形成,所述外层由较松地编织外层用线的所述节子部、所述长尺寸弹性部及较密地编织所述外层用线且比所述节子部、所述长尺寸弹性部更小直径的连结部所构成,该外层的所述节子部、所述长尺寸弹性部可发生弹性变形,所述芯材由具有伸缩性的绳所构成,以松弛及/或蜿蜒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节子部的内部及所述长尺寸弹性部的内部。而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三专利技术是一种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为在轴线方向上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除左右两端区域的中间区域分成具有不同弹性力的多个区域而构成,且在轴线方向全长的跨度上呈截面大致相同的圆形形状,所述绳由形成该绳的外形的外层及在该外层的内部全长的跨度上连续配置的芯材所形成,在所述外层的所述中间区域中,形成有多个因对外层用线的不同编织方式而具有不同弹性力的区域,所述外层的所述左右两端区域通过较密地编织外层用线而形成,所述芯材由具有伸缩性的绳所构成,以松弛及/或蜿蜒的状态配置在所述中间区域的内部。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申请的第一专利技术,由于形成于外层的节子部具有与以往技术(专利文献2、3)相同的弹性力,因此当以通常的速度穿通绳孔时,因节子部的变形而绳孔与节子部的摩擦力较小,在此状态下芯材还处于松弛及/或蜿蜒的状态,因此几乎不产生其弹性力,在安装于绳孔时能够抑制让使用者的手指感到疼痛或者使绳孔本身受损伤,同时在安装后,由于承受以松弛及/或蜿蜒的状态配置在节子部的内部的芯材的弹性力,因此即使在剧烈的运动场合下,也能够使节子部难以从绳孔拔出。另外,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申请的第二专利技术,由于通过对绳孔具有摩擦阻力的长尺寸弹性部,能够在对绳孔的任意位置停止绳,因此安装较容易,同时在作为鞋绳而加以使用时,由于在鞋上出现的绳上几乎不存节子部,因此看上去简洁,能够做成与安装有通常的鞋绳时并不存在差异。而且,由于承受以松弛及/或蜿蜒的状态配置在长尺寸弹性部的内部的芯材的弹性力,因此即使在剧烈的运动场合下,也能够使长尺寸弹性部难以从绳孔偏离。另外,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申请的第三专利技术,由于中间区域中在轴线方向上形成有具有不同弹性力的多个区域,因此在安装于鞋、衣服时,能够对必要的部位施加张力,另一方面由于并不具有如第一、第二专利技术那样的节子部,所以在安装时、修正张力时,不需要烦杂的穿通作业,而且外观上与通常的丝带相同,能够做成看上去也简洁的丝带。而且,由于承受以松弛及/或蜿蜒的状态配置在中间区域的内部的芯材的弹性力,因此即使在剧烈的运动场合下,也能够抑制已设定的绳发生错位。如同上述内容,由于本申请的第一、第二、第三专利技术都是将芯材作为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因此能够以松弛及/或蜿蜒的状态配置在外层的节子部内、长尺寸弹性部内或中间区域内,所以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绳那样,在以笔直的状态配置的橡胶原材料中并不产生应力集中(当仅为橡胶原材料时,只能笔直配置),在能够防止芯材发生断裂、损伤的同时,如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绳那样,与仅通过外层来发挥弹性力时相比,能够提高绳整体的弹性力,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从绳孔发生拔出及错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绳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用于模式化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绳的截面的图。图3是用于模式化说明绳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的图。图4是用于模式化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绳的截面的图。图5是用于模式化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绳的截面的图。图6是用于模式化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绳的截面的图。图7是现有的具有节子部的绳(其1)。图8是现有的具有节子部的绳(其2)。...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为在轴线方向上配置多个节子部且在轴线方向上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n所述绳由形成该绳的外形的外层及在该外层的内部全长的跨度上连续配置的芯材所形成,/n所述外层由较松地编织外层用线的所述节子部及较密地编织所述外层用线且比所述节子部更小径的连结部所构成,形成于该外层的所述节子部可发生弹性变形,/n所述芯材由具有伸缩性的绳所构成,以松弛及/或蜿蜒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节子部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07 JP 2018-2098081.一种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为在轴线方向上配置多个节子部且在轴线方向上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
所述绳由形成该绳的外形的外层及在该外层的内部全长的跨度上连续配置的芯材所形成,
所述外层由较松地编织外层用线的所述节子部及较密地编织所述外层用线且比所述节子部更小径的连结部所构成,形成于该外层的所述节子部可发生弹性变形,
所述芯材由具有伸缩性的绳所构成,以松弛及/或蜿蜒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节子部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
用于所述芯材的具有所述伸缩性的绳为,将伸缩性线与非伸缩性线以1:1、1:2、1:3、1:4、1:5的任意根数比进行编织的编绳或扭捻的捻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
用于所述芯材的具有所述伸缩性的绳为,使用对伸缩性纤维与非伸缩性纤维进行一体化的伸缩性复合纤维线进行编织的编绳或扭捻的捻绳,所述伸缩性纤维的配合比例对于所述非伸缩性纤维呈15~5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
所述伸缩性线及所述伸缩性纤维由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原材料所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
所述非伸缩性线及所述非伸缩性纤维由尼龙或聚酯原材料所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
用于所述芯材的所述绳是丝带或人造丝绳编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
所述外层是丝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
所述外层用线是组合伸缩性线与非伸缩性线或对伸缩性纤维与非伸缩性纤维进行一体化的伸缩性复合纤维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
所述节子部的直径是全都相同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
所述节子部的直径由多个不同的直径所构成。


11.一种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为在轴线方向上配置节子部及长尺寸弹性部且在轴线方向上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
所述绳由形成该绳的外形的外层及在该外层的内部全长的跨度上连续配置的芯材所形成,
所述外层由较松地编织外层用线的所述节子部、所述长尺寸弹性部及较密地编织所述外层用线且比所述节子部、所述长尺寸弹性部更小直径的连结部所构成,该外层的所述节子部、所述长尺寸弹性部可发生弹性变形,
所述芯材由具有伸缩性的绳所构成,以松弛及/或蜿蜒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节子部的内部及所述长尺寸弹性部的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
用于所述芯材的具有所述伸缩性的绳为,将伸缩性线与非伸缩性线以1:1、1:2、1:3、1:4、1:5的任意根数比进行编织的编绳或扭捻的捻绳。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
用于所述芯材的具有所述伸缩性的绳为,使用对伸缩性纤维与非伸缩性纤维进行一体化的伸缩性复合纤维线进行编织的编绳或扭捻的捻绳,所述伸缩性纤维的配合比例对于所述非伸缩性纤维呈15~5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
所述伸缩性线及所述伸缩性纤维由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原材料所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绳,其特征为,
所述非伸缩性线及所述非伸缩性纤维由尼龙或聚酯原材料所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梶原隆司土田高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龙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