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伸缩牵引绳,包括:弹性伸缩部,包括第一编织绳体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弹力绳,压缩膨胀的第一编织绳体两端与弹力绳的两端以缝制方式分别固连;绳体眼环部,包括第二编织绳体和设置在第二编织绳体末端的眼环;其中,绳体眼环部设置为两个,设置在弹性伸缩部的两端,第二编织绳体与弹性伸缩部以缝制方式固连,缝制部位外部设置有保护泡棉。弹力绳与第一编织绳体相结合作为弹性绳索部件,能够吸收瞬时牵引冲击能量,具有能量缓冲功能,防止被牵引者受到瞬时冲击力,增加牵引安全性,并且弹力绳的弹性作用能够很大程度缓解牵引过程中间歇性受力不匀所带来的冲击,使用更为舒适;同时可以将自然状态下的牵引绳索长度大幅缩短,便于收纳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伸缩牵引绳及其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纤维绳索生产
,具体涉及弹性伸缩牵引绳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牵引绳索通常使用结构单一的绳索,在使用开始受力时缓冲能力不足,弹性较差,特别是瞬时牵引时,容易造成较大冲击,易出现被牵引人或物的损伤;而且如果牵引过程中受力间歇性不均匀,则更容易受到间断性的冲击,使用感觉很差,同时由于牵引绳的长度较长,收纳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弹性伸缩牵引绳,该牵引绳包括:弹性伸缩部,包括第一编织绳体和设置在第一编织绳体内部的弹力绳,压缩膨胀的第一编织绳体两端与弹力绳的两端以缝制方式分别固连;绳体眼环部,包括第二编织绳体和设置在第二编织绳体末端的眼环;其中,绳体眼环部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弹性伸缩部的两端,第二编织绳体与弹性伸缩部固连,固连部位外部设置有保护泡棉。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弹性伸缩牵引绳,第一编织绳体与第二编织绳体相同。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弹性伸缩牵引绳,第一编织绳体与第二编织绳体采用同一编织绳体,弹力绳设置在该同一编织绳体的中部位置,将相当于第二编织绳体长度的同一绳体编织绳体压缩膨胀,并与弹力绳的两端以缝制方式固连,形成弹性伸缩部,同一编织绳体的两端剩余部分形成绳体眼环部。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弹性伸缩牵引绳,第一编织绳体与第二编织绳体的编织原料相同,编织节距不同。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弹性伸缩牵引绳,第二编织绳体末端的眼环由第二编织绳体制作而成。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弹性伸缩牵引绳,第一编织绳体和第二编织绳体由化纤单丝或化纤复丝编织而成,其中,编织股数为12股及以上的偶数,结构为斜纹,由半数正向加捻绳股和半数反向加捻绳股交叉编织。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弹性伸缩牵引绳,弹力绳与第一编织绳体的缝制部位设置有缝合带,其宽度不小于5cm。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弹性伸缩牵引绳,第二编织绳体与弹性伸缩部的固连部位设置有缝合带,以缝制方式固连,缝合带的宽度不小于5cm。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弹性伸缩牵引绳,缝制采用锦纶纤维缝合线,锦纶纤维缝合线的直径不小于0.5mm,缝合次数不小于20次。另一方面,一些实施例公开了弹性伸缩牵引绳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第一编织绳体、第二编织绳体的原料、结构、长度、节距等;(2)准备编织第一编织绳体和第二编织绳体,取设定数量的纤维,捻成半数正向绳股和半数反向绳股,编织正向使用反向绳股,反向使用正向绳股;(3)截取所需长度的第一编织绳体、第二编织绳体;(4)截取所需长度的弹力绳;(5)选择合适的缝合带和缝合线;(6)将弹力绳穿入第一编织绳体中,弹力绳两端分别与第一编织绳体的端部、第二编织绳体的端部重合,缠上缝合带,缝合;(7)从第二编织绳体两端各穿入一个保护泡棉,并将其覆于缝合部位;(8)在第二编织绳体的端部用二次插接法或缝制法得到符合要求的眼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弹性伸缩牵引绳采用弹力绳与第一编织绳体相结合作为弹性绳索部件,能够吸收瞬时牵引冲击能量,具有能量缓冲功能,防止被牵引者受到瞬时冲击力,增加牵引安全性,并且弹力绳的弹性作用能够很大程度缓解牵引过程中间歇性受力不匀所带来的冲击,使用更为舒适;同时可以将自然状态下的牵引绳索长度大幅缩短,便于收纳与携带,也利于快速使用。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1弹性伸缩牵引绳结构示意图图2实施例2第一编织绳体与第二编织绳体缝制部位示意图附图标记1绳体眼环部2弹性伸缩部11第二编织绳体12眼环21第一编织绳体22弹力绳31缝合带32保护泡棉33缝合线具体实施方式在这里专用的词“实施例”,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中性能指标测试,除非特别说明,采用本领域常规试验方法。应理解,本申请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公开的内容。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作为本申请中其它未特别注明的试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均指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本文所用的术语“基本”和“大约”用于描述小的波动。例如,它们可以是指小于或等于±5%,如小于或等于±2%,如小于或等于±1%,如小于或等于±0.5%,如小于或等于±0.2%,如小于或等于±0.1%,如小于或等于±0.05%。在本文中以范围格式表示或呈现的数值数据,仅为方便和简要起见使用,因此应灵活解释为不仅包括作为该范围的界限明确列举的数值,还包括该范围内包含的所有独立的数值或子范围。例如,“1~5%”的数值范围应被解释为不仅包括1%至5%的明确列举的值,还包括在所示范围内的独立值和子范围。因此,在这一数值范围中包括独立值,如2%、3.5%和4%,和子范围,如1%~3%、2%~4%和3%~5%等。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仅列举一个数值的范围。此外,无论该范围的宽度或所述特征如何,这样的解释都适用。在本文中,包括权利要求书中,所有连接词,如“包含”、“包括”、“带有”、“具有”、“含有”、“涉及”、“容纳”等被理解为是开放性的,即是指“包括但不限于”。只有连接词“由……构成”和“由……组成”是封闭连接词。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内容,在下文的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实施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一些方法、手段、仪器、设备等未作详细描述,以便凸显本申请的主旨。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属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内容。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伸缩牵引绳包括:弹性伸缩部,包括第一编织绳体和设置在第一编织绳体内部的弹力绳,压缩膨胀的第一编织绳体两端与弹力绳的两端以缝制方式分别固连;绳体眼环部,包括第二编织绳体和设置在第二编织绳体末端的眼环;其中,绳体眼环部设置为两个,设置在弹性伸缩部的两端,第二编织绳体与弹性伸缩部固连,缝制部位外部设置有保护泡棉。通常弹性伸缩部包括第一编织绳体和设置在第一编织绳体中的弹力绳,通常编织绳体具有中空内芯,内芯腔体中可以放入弹力绳,弹力绳穿入第一编织绳体后,将其压缩,使压缩状态的第一编织绳体长度与弹力绳自然状态长度相当,即,第一编织绳体压缩膨胀后,可以将其两端与弹力绳的两端固连在一起。在自然状态下,第一编织绳体处于压缩状态,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编织绳体直径变大,即压缩膨胀;若其两端受到向外的牵引力,则弹力绳发生弹性形变而边长,第一编织绳体逐渐伸长,直至到正常伸展状态,此时弹力绳处于弹性形变的伸长状态,弹力绳与第一编织绳体同时处于牵引受力状态;在此之前的弹力绳弹性形变过程即可以缓冲受到的外力,使得弹性伸缩部能够逐渐受力,发挥弹性伸缩牵引绳的缓冲功能,减少对牵引物的冲击。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弹力绳的规格和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弹性伸缩牵引绳,其特征在于,该牵引绳包括:/n弹性伸缩部,包括第一编织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编织绳体内部的弹力绳,压缩膨胀的第一编织绳体两端与所述弹力绳的两端以缝制方式分别固连;/n绳体眼环部,包括第二编织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编织绳体末端的眼环;/n其中,所述绳体眼环部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弹性伸缩部的两端,所述第二编织绳体与所述弹性伸缩部固连,固连部位外部设置有保护泡棉。/n
【技术特征摘要】
1.弹性伸缩牵引绳,其特征在于,该牵引绳包括:
弹性伸缩部,包括第一编织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编织绳体内部的弹力绳,压缩膨胀的第一编织绳体两端与所述弹力绳的两端以缝制方式分别固连;
绳体眼环部,包括第二编织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编织绳体末端的眼环;
其中,所述绳体眼环部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弹性伸缩部的两端,所述第二编织绳体与所述弹性伸缩部固连,固连部位外部设置有保护泡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伸缩牵引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绳体与所述第二编织绳体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伸缩牵引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绳体与所述第二编织绳体采用同一编织绳体,所述弹力绳设置在该同一编织绳体的中部位置,将相当于第二编织绳体长度的同一绳体编织绳体压缩膨胀,并与所述弹力绳的两端以缝制方式固连,形成弹性伸缩部,同一编织绳体的两端剩余部分形成绳体眼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伸缩牵引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绳体与所述第二编织绳体的编织原料相同,编织节距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伸缩牵引绳,其特征在于,第二编织绳体末端的眼环由所述第二编织绳体制作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绳索牵引绳,其特征在于,第一编织绳体和第二编织绳体是由化纤单丝或化纤复丝编织而成,其中,编织股数为12股及以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左龙峰,邱延平,田涛,张和梅,周小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海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