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绳及其编织方法、编织品技术

技术编号:261630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编织绳及其编织方法、及应用该编织绳的编织品。编织绳包括:第一段编织绳,包括第一调节段、和与第一调节段连接的第一外露段;第二段编织绳,与第一段编织绳连接,第一调节段的一端紧贴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及第三段编织绳,与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连接并包裹第一段编织绳的第一调节段,以形成牵引环,第一调节段可移动地容纳于第三段编织绳中,第一外露段显露于第三编织绳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该编织绳具有缓冲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编织绳及其编织方法、编织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织
,尤其涉及一种编织绳、该编织绳的编织方法、及应用该编织绳的编织品。
技术介绍
现有的编织绳的长度都不能被调节,导致编织绳不具备缓冲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绳及其编织方法、及应用该编织绳的编织品,旨在使该编织绳具有缓冲功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编织绳,包括:第一段编织绳,包括第一调节段、和与第一调节段连接的第一外露段;第二段编织绳,与第一段编织绳连接,第一调节段的一端紧贴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及第三段编织绳,与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连接并包裹第一段编织绳的第一调节段,以形成牵引环,第一调节段可移动地容纳于第三段编织绳中,第一外露段显露于第三编织绳外。进一步地,第一段编织绳还包括至少一第二调节段、和至少一第二外露段,第二调节段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外露段或与其对应的第二外露段连接,第二调节段可移动地容纳于第三段编织绳中,第二外露段显露于第三编织绳外。进一步地,还包括与第三段编织绳远离第二段编织绳的一端连接的第四段编织绳。进一步地,第一外露段的自由端具有第一牵引端,第四段编织绳具有第二牵引端,第一牵引端和第二牵引端分别与一连接扣连接;和/或该第一段编织绳与第四段编织绳为一体结构,自由端与第四段编织绳共同形成一分叉;和/或第四段编织绳的直径范围为10mm~3cm。进一步地,第一段编织绳还包括与第一调节段弯折连接的第一弯折段、及与第一弯折段弯折连接的第二弯折段,第一调节段、第一弯折段及第二弯折段可移动地容纳于第三段编织绳中;和/或第一调节段的长度范围为2mm~20cm;和/或第一外露段的长度范围为5mm~30cm;和/或第一段编织绳及第二段编织绳的直径范围为10mm~3cm;和/或第三段编织绳的直径范围为20mm~9cm;和/或第一段编织绳的长度大于第二段编织绳的长度;和/或第一段编织绳、第二段编织绳及第三段编织绳为一体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编织绳的编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编织出一段绳子,将编织出的绳子的一端向下折,从而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段编织绳和第二段编织绳;将第一段编织绳的第一调节段的一端紧贴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及从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继续编织第三段编织绳,以编织出编织绳10,其中,第三段编织绳与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连接并包裹第一段编织绳的第一调节段,以形成牵引环,第一段编织绳的第一调节段可移动地容纳于第三段编织绳中,第一外露段显露于第三编织绳外。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一段编织绳的第一外露段的末端紧贴第三段编织绳;及继续编织第三段编织绳,第三编织绳包裹第二调节段,与第二调节段连接的第二外露段显露出第三段编织绳外。进一步地,从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继续编织第三段编织绳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第一段编织绳未容纳于第三段编织绳中的自由端向上折,继续编织出第四段编织绳。进一步地,将第一段编织绳的第一调节段的一端紧贴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的步骤之后,从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继续编织第三段编织绳的步骤之前,所述编织方法还包括:向靠近第二段编织绳的方向第一次弯折第一调节段,以形成与第一调节段弯折连接的第一弯折段;向靠近第二段编织绳的方向第二次弯折第一调节段,以形成与第一弯折段弯折连接的第二弯折段,其中,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位于第一段编织绳的第一节段和第二段编织绳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编织绳的编织品。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编织绳包括第一段编织绳、第二段编织绳及第三段编织绳,第二段编织绳连接第一段编织绳和第三段编织绳。第一段编织绳,包括第一调节段、和与第一调节段连接的第一外露段,第一调节段的一端紧贴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第三段编织绳与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连接并包裹第一段编织绳的第一调节段,以形成牵引环,第一调节段可移动地容纳于第三段编织绳中,第一外露段显露于第三编织绳外。当拉动第一外露段或牵引环时,可带动第一调节段于第三段编织绳内移动,或带动第一调节段和第一外露段于第三段编织绳内移动,从而增加或缩短第一外露段的显露长度,同时第一调节段与第三段编织绳之间的间距Y缩小或变大。由于第一调节段和第一外露段与第三段编织绳之间的摩擦力,可使编织绳具有缓冲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圆绳机和编织出的第一段编织绳和第二段编织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段编织绳和第二段编织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编织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所示的编织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自由端处于拉长状态;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编织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所示的编织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自由端处于拉长状态;图7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编织绳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7所示的编织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自由端处于拉长状态。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编织绳1191第一连接端11第一段编织绳13第二段编织绳111第一调节段131尾端112牵引环15第三段编织绳113第一外露段17第四段编织绳114第一弯折段171第二连接端115第二调节段20圆绳机116第二弯折段21平台117第二外露段23线圈119自由端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织绳,包括:/n第一段编织绳,包括第一调节段、和与第一调节段连接的第一外露段;/n第二段编织绳,与第一段编织绳连接,第一调节段的一端紧贴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及/n第三段编织绳,与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连接并包裹第一段编织绳的第一调节段,以形成牵引环,第一调节段可移动地容纳于第三段编织绳中,第一外露段显露于第三编织绳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绳,包括:
第一段编织绳,包括第一调节段、和与第一调节段连接的第一外露段;
第二段编织绳,与第一段编织绳连接,第一调节段的一端紧贴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及
第三段编织绳,与第二段编织绳的尾端连接并包裹第一段编织绳的第一调节段,以形成牵引环,第一调节段可移动地容纳于第三段编织绳中,第一外露段显露于第三编织绳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绳,其特征在于,第一段编织绳还包括至少一第二调节段、和至少一第二外露段,第二调节段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外露段或与其对应的第二外露段连接,第二调节段可移动地容纳于第三段编织绳中,第二外露段显露于第三编织绳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三段编织绳远离第二段编织绳的一端连接的第四段编织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绳,其特征在于,第一外露段的自由端具有第一牵引端,第四段编织绳具有第二牵引端,第一牵引端和第二牵引端分别与一连接扣连接;和/或
该第一段编织绳与第四段编织绳为一体结构,自由端与第四段编织绳共同形成一分叉;和/或
第四段编织绳的直径范围为10mm~3cm。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编织绳,其特征在于,第一段编织绳还包括与第一调节段弯折连接的第一弯折段、及与第一弯折段弯折连接的第二弯折段,第一调节段、第一弯折段及第二弯折段可移动地容纳于第三段编织绳中;和/或
第一调节段的长度范围为2mm~20cm;和/或
第一外露段的长度范围为5mm~30cm;和/或
第一段编织绳及第二段编织绳的直径范围为10mm~3cm;和/或
第三段编织绳的直径范围为20mm~9cm;和/或
第一段编织绳的长度大于第二段编织绳的长度;和/或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特大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特大纺织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