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通道智能巡检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电缆通道巡检
,具体为一种电缆通道智能巡检机器人。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电缆按其用途可分为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控制电缆等,与架空线相比,电缆具有线间绝缘距离小、可采用地下敷设而不占用地上空间、不受周围环境污染影响、送电可靠性高、对人身安全和周围环境干扰小等优点,因此,电缆逐渐替代架空线在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等地方予以应用,在江河、海底敷设电缆也可避免使用大跨度架空线,为了保证电缆的正常工作,电缆需要定期进行检测,但是长期以来电缆故障检测方面主要靠人工进行,由于电缆线路的隐蔽性、运行资料不完善以及测试设备探测水平的局限性,使电缆故障的查找非常困难,故障点很难确定,尤其检测较窄的电缆管道时人工操作更不便,增大检测的难度,即使通过装置进行检测,但是装置上大多摄像结构只能拍摄位于行进路径正前方的景象,不能进行调节,不利于电缆巡检任务的完成,影响电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通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具备机械巡检、故障点容易准确定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通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右侧贯穿设置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左端贯穿至连接板(2)的左侧,所述壳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5),所述连接杆(3)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6),所述第一锥形齿轮(5)与第二锥形齿轮(6)啮合,所述连接杆(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7),所述壳体(1)正面的左侧和后侧均贯穿设置有转杆(8),所述转杆(8)的后端贯穿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背面,所述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通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右侧贯穿设置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左端贯穿至连接板(2)的左侧,所述壳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5),所述连接杆(3)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6),所述第一锥形齿轮(5)与第二锥形齿轮(6)啮合,所述连接杆(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7),所述壳体(1)正面的左侧和后侧均贯穿设置有转杆(8),所述转杆(8)的后端贯穿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背面,所述转杆(8)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四锥形齿轮(9),所述第三锥形齿轮(7)与第四锥形齿轮(9)啮合,所述转杆(8)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车轮(10),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框体(11),所述壳体(1)顶部的左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2),所述电动伸缩杆(12)的顶部贯穿至框体(11)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14),所述支撑板(13)正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红外测温装置(15),所述支撑板(13)正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照明灯(16),所述电动伸缩杆(12)位于框体(11)内腔一端的表面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17),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8),所述第二电机(18)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9),所述主动齿轮(19)与从动齿轮(17)啮合,所述框体(11)内腔的顶部由左至右分别固定连接有处理器(20)、定位模块(21)、存储模块(22)、无线收发模块(23)和温度对比模块(24),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25);
所述摄像头(14)、红外测温装置(15)和蓄电池(25)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东伟,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诺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