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831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与壳体之间夹合有第一橡胶圈。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组件,通过圆杆、曲槽、支杆和手柄之间的配合,可以快速对充电口与壳体进行安装,安转过程简单,操作便捷,给作业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在日后的维修及拆卸时,亦是如此,因此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组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盖体、第一支座、销轴、第二支座和扭力弹簧之间的配合,使得盖体可以自动关闭,并且通过第二橡胶圈保证密封性,对充电口进行保护,使用者疏忽时,盖体也会自动关闭,避免充电口裸露的问题,保证充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组件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组件。
技术介绍
充电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关乎车辆的用车体验,它的续航能力以及充电的时间,这些都与充电口息息相关,根据国家标准来说,新国标规定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需要符合新国标的要求,根据充电口的标准来说,分为快充和慢充充电口。例如申请号为“201822035686.4”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组件及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组件包括:充电口盖;充电口覆盖件,所述充电口覆盖件固定在新能源汽车的车身上,并向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方向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开设暴露充电口的通孔,所述凹槽的侧壁开设限位卡槽,虽然实现了保证充电口盖体的稳定。但是在安装时,充电口与车体之间的安装过程繁琐,耗费一定的时间,给作业人员带来不便,需要取下进行维修时,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导致作业效率降低,并且充电口盖无法自动关闭,因此使用者疏忽时,也会出现充电口裸露的问题,容易导致充电口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组件,包括壳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的内壁间隙配合有充电口(5),所述充电口(5)与壳体(4)之间夹合有第一橡胶圈(6),所述充电口(5)通过抵紧装置(1)与壳体(4)固定在一起;/n所述抵紧装置(1)包括圆杆(101)、手柄(102)、曲槽(103)和支杆(104);/n所述圆杆(10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柄(102),所述手柄(102)的左侧与充电口(5)相贴合,所述圆杆(101)的外壁从右至左依次贯穿充电口(5)、第一橡胶圈(6)和壳体(4),所述圆杆(101)的外壁正面左侧开设有曲槽(103),所述曲槽(103)的内部间隙配合有支杆(104),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组件,包括壳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的内壁间隙配合有充电口(5),所述充电口(5)与壳体(4)之间夹合有第一橡胶圈(6),所述充电口(5)通过抵紧装置(1)与壳体(4)固定在一起;
所述抵紧装置(1)包括圆杆(101)、手柄(102)、曲槽(103)和支杆(104);
所述圆杆(10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柄(102),所述手柄(102)的左侧与充电口(5)相贴合,所述圆杆(101)的外壁从右至左依次贯穿充电口(5)、第一橡胶圈(6)和壳体(4),所述圆杆(101)的外壁正面左侧开设有曲槽(103),所述曲槽(103)的内部间隙配合有支杆(104),所述支杆(104)的右端与壳体(4)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04)插入曲槽(103)的一端呈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02)的下方设有固定装置(2);
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插销(201)、竖槽(202)、弹簧(203)、卡槽(204)和把手(205);
所述插销(201)的外壁通过竖槽(202)与手柄(102)间隙配合,所述插销(2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203),所述弹簧(203)的顶部与竖槽(202)的内壁顶部固定在一起,所述插销(201)的末端通过卡槽(204)与充电口(5)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插销(2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联堂
申请(专利权)人:康思立达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