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821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3
一种散热结构,适于容纳一液体,并热接触至少一热源。散热结构包含一导热板体及一流道结构。导热板体用以热接触热源。流道结构位于板体,流道结构包含一宽径部及一窄径部,宽径部的宽度大于窄径部的宽度,且宽径部与窄径部相连而构成环形,流道结构用以储存液体,液体用以通过导热板体吸取热源的热量,以令至少部分液体相变化并于流道结构内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结构本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1810219293.0,申请日为2018-03-16的母案提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散热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宽流道及窄流道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现行电子元件的工作效能进一步的提升。由于电子元件的效能提高,所产生的热量亦随的增加,故高效能电子元件需搭配散热效能更高的散热器,如吹胀式热板。吹胀式热板为一导热板体上形成一循环流道,且循环流道填充冷却液体。当吹胀式热板热接触于发热的电子元件,循环流道内的冷却液体会吸收电子元件的热量而产生相变化,并于循环流道内达到冷却循环而对电子元件进行降温。在目前的吹胀式热板中,循环流道的内径大小相同,但是相同内径的循环流道却有难以兼顾降低冷却液体用量以及提升冷却循环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相同内径的循环流道难以兼顾降低冷却液体用量以及提升冷却循环效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散热结构,适于容纳一液体,并热接触至少一热源。散热结构包含一导热板体及一流道结构。导热板体用以热接触热源。流道结构位于板体,流道结构包含一宽径部及一窄径部,宽径部的宽度大于窄径部之宽度,且宽径部与窄径部相连而构成环形,流道结构用以储存液体,液体用以通过导热板体吸取热源之热量,以令至少部分液体相变化并于流道结构内循环。本专利技术之另一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散热结构,适于一液体,并热接触至少一热源。散热结构包括一导热板体及多个分流结构。导热板体用以热接触热源,导热板体具有一容液腔室。多个分流结构凹陷于导热板体而令容液腔室形成具有相连通的多个宽流道及多个窄流道的一流道结构,这些宽流道及这些窄流道分别互相连通,且这些宽流道的宽度大于这些窄流道的宽度,流道结构用以储存液体,液体用以通过导热板体吸取热源的热量,以令至少部分液体相变化并于流道结构内循。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散热结构,藉由环形的流道结构的宽径部与窄径部的不同宽度的设置,除了可令液体于流道内的冷却循环效率得以提升之外,亦可减少填充流道节内的液体量,而令散热结构兼具降低冷却液体用量以及提升冷却循环效率的效果。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散热结构接触热源的正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揭示的散热结构的正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所揭示的散热结构的正视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所揭示的散热结构的正视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所揭示的散热结构的正视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所揭示的散热结构的正视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所揭示的散热结构的正视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所揭示的散热结构的正视图。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所揭示的散热结构的立体图。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所揭示的散热结构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0i、10j散热结构11a液体12a热源100a、100c、100f、100h、100j导热板体110a、110c、110h、110i、110j吸热侧缘120a、120c、120h、120i、120j冷凝侧缘130f、130h容液腔室200a、200i流道结构200f、200g、200h分流结构210a、210c、210e、210i、210j宽径部211a、211b第一宽流道211c、211d、211j第一斜管流道212a、212b第二宽流道212c、212e、212j第一弯管流道213a第三宽流道213e第一连通流道220a第一连接流道221a、222a、221b、222b第一通口221c、221d、221j第二斜管流道222j第三斜管流道222c、222e、223j第二弯管流道223c、223d、223e、224j回流流道224e第二连通流道230a、220c、220e、230i、220j窄径部231a、231b第一窄流道232a、232b第二窄流道233a第三窄流道240a第二连接流道241a、242a、241b、242b第二通口300f、300g、300h流道结构310f、310g、310h宽流道320f、320g、320h窄流道θ1、θ2、θ3、θ4、θ5、θ6夹角W1、W2、W3、W4、W5、W6、W7、W8、L1、L2宽度D1、D2方向T1、T2厚度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散热结构接触热源的正视图。本实施例的散热结构10a,适于容纳一液体11a,并热接触至少一热源12a。液体11a例如为冷却液,且热源12a例如为中央处理器。实务上,冷却液的沸点温度落于中央处理器于正常运作时的温度区间,藉此避免中央处理器因过高的温度而失效。举例来说,冷却液的沸点温度为摄氏50度,而中央处理器的正常工作温度介于摄氏40度至65度之间。本实施例的散热结构10a包含一导热板体100a及一流道结构200a。导热板体100a具有相对的一吸热侧缘110a及一冷凝侧缘120a,吸热侧缘110a用以热接触热源12a。流道结构200a位于导热板体100a,用以供液体11a及吸热而汽化的气体流动。详细来说,流道结构200a包含一宽径部210a、第一连接流道220a、一窄径部230a及第二连接流道240a。宽径部210a包含一第一宽流道211a、一第二宽流道212a、一第三宽流道213a。第一宽流道211a及第二宽流道212a分别邻近于吸热侧缘110a及冷凝侧缘120a,且第三宽流道213a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宽流道211a及第二宽流道212a。每一第一连接流道220a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宽流道211a及第二宽流道212a。每一第一连接流道220a与第一宽流道211a的夹角θ1为锐角,且夹角θ1介于10度至90度之间。每一第一连接流道220a具有相对的二第一通口221a、222a,且二第一通口221a、222a分别连通邻近于吸热侧缘110a的第一宽流道211a及邻近于冷凝侧缘120a的第二宽流道212a。连接第二宽流道212a的每一第一通口222a的宽度W2例如等于连接第一宽流道211a的每一第一通口221a的宽度W1。即,每一第一连接流道220a自冷凝侧缘120a延伸至吸热侧缘110a皆保持相同宽度。窄径部230a包含一第一窄流道231a、一第二窄流道232a、一第三窄流道233a。第一窄流道231a及第二窄流道232a分别邻近吸热侧缘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结构,适于容纳一液体,并热接触至少一热源,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导热板体,用以热接触该热源;该导热板体具有相对的一吸热侧缘及一冷凝侧缘;以及/n一流道结构,位于该导热板体,该流道结构靠近该冷凝侧缘的厚度大于该流道结构靠近该吸热侧缘的厚度,该流道结构包含一宽径部及一窄径部,该宽径部的宽度大于该窄径部的宽度,且该宽径部与该窄径部相连而构成环形,该流道结构用以储存该液体,该液体用以通过该导热板体吸取该热源的热量,以令至少部分该液体相变化并于该流道结构内循环。/n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6 TW 1061456941.一种散热结构,适于容纳一液体,并热接触至少一热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热板体,用以热接触该热源;该导热板体具有相对的一吸热侧缘及一冷凝侧缘;以及
一流道结构,位于该导热板体,该流道结构靠近该冷凝侧缘的厚度大于该流道结构靠近该吸热侧缘的厚度,该流道结构包含一宽径部及一窄径部,该宽径部的宽度大于该窄径部的宽度,且该宽径部与该窄径部相连而构成环形,该流道结构用以储存该液体,该液体用以通过该导热板体吸取该热源的热量,以令至少部分该液体相变化并于该流道结构内循环。


2.一种散热结构,适于容纳一液体,并热接触至少一热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热板体,用以热接触该热源;以及
一流道结构,位于该导热板体,该流道结构包含一宽径部及一窄径部,该宽径部的宽度大于该窄径部的宽度,且该宽径部与该窄径部相连而构成环形,该宽径部包含多个第一弯管流道,该窄径部包含多个第二弯管流道,该流道结构用以储存该液体,该液体用以通过该导热板体吸取该热源的热量,以令至少部分该液体相变化并于该流道结构内循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板体具有相对的一吸热侧缘及一冷凝侧缘,该宽径部包含多个第一斜管流道及多个第一弯管流道,每一该第一弯管流道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其中该二第一斜管流道,该些第一弯管流道与该些第一斜管流道沿该吸热侧缘的侧缘的延伸方向排列,该窄径部包含多个第二斜管流道、多个第二弯管流道及一回流流道,每一该第二弯管流道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其中该二第二斜管流道,该些第二弯管流道及该些第二斜管流道沿该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啟川谢长豫郑善尹周祥芬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