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手动机械式冲击震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671 阅读:4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动机械式冲击震源装置,在套管(1)底部通过柔性连接套(13)设有锤击垫板(12),在套管(1)内滑动设有冲击棒(20),冲击棒(20)的冲击棒头(14)与所述的锤击垫板(12)对应,在套管(1)和冲击棒(20)之间设有蓄能弹簧(10),冲击棒(20)上设有回位弧形槽(17)和制动栓卡口(15),套管(1)上通过加力支撑臂设有加力机械臂(3),加力机械臂(3)的端部与回位弧形槽(17)对应,套管(1)上设有与冲击棒(20)的制动栓卡口(15)对应的弹簧制动栓(1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紧凑,震源效能高,便于移动和运输,适合条件复杂的野外勘探任务的手动机械式冲击震源装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击震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动 机械式冲击震源装置。
技术介绍
在野外浅层地震勘探中,为了提供震源,目前 一 般通过人 工敲击垫板产生震动,这样的方式存在震源效能低、重复性不 好、难以控制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 一 种结构简单、紧 凑,震源效能高,便于移动和运输,适合条件复杂的野外地震 勘探任务的手动机械式冲击震源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手动机械式冲 击震源装置,在套管底部通过柔性连接套设有锤击垫板,在所 述的套管内滑动设有冲击棒,所述的冲击棒的冲击棒头与所述 的锤击垫板对应,在所述的套管和所述的冲击棒之间设有蓄能 弹簧,所述的冲击棒上设有回位弧形槽和制动栓卡口 ,所述的 套管上通过加力支撑臂设有加力机械臂,所述的加力机械臂的 端部与所述的回位弧形槽对应,所述的套管上设有与所述的冲 击棒的制动栓卡口对应的弹簧制动栓。在所述的加力机械臂上设有手柄制动闸,所述的手柄制动 闸通过制动线与所述的弹簧制动栓连接。所述的套管上设有与所述的加力机械臂对应的加力机械臂 回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手动机械式冲击震源装置,利用杠杆 原理,通过弹簧蓄能,结合冲击棒的重力通过冲击棒头冲击垫 板产生震动。冲击棒套管和冲击垫板利用橡胶柔性连接,保证 垫板的移动和定位,同时可以起到避震作用。通过橡胶柔性连 接后,冲击震源下部一定有防水性能,适合在表面有水、淤泥等的复杂地质条件下使用。冲击棒为高硬度合金钢材制成,其 冲击头经过处理具有很高的强度;锤击垫板经过处理具有很高 的强度。结构简单、紧凑,震源效能高,便于移动和运输,适 合条件复杂的野外勘探任务。操作时两个操作工人既可以通过 两侧手柄抬移整套装置,也可以通过手柄给系统加力。解决了 地震勘探中通过人工敲击垫板时,震源效能低、重复性不好、 难以控制的缺陷;两个操作工人各用大约300牛顿的力可以形 成大于1500牛顿的冲击力。综上所述,本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紧凑,震源效能 高,便于移动和运输,适合条件复杂的野外勘探任务的手动机 械式冲击震源装置。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在套管l底部通过柔性连接套13设有锤击垫板 12,在套管1内滑动设有冲击棒20,冲击棒20的冲击棒头14 与锤击垫板12对应,在套管1上固定有第一弹簧栓9,在冲击 棒20上固定有第二弹簧栓11,在第一弹簧栓9和第二弹簧栓 11之间设有蓄能弹簧10,冲击棒20上设有回位弧形槽17和制 动栓卡口15,套管1上设有由吊臂2和支撑臂6组成的加力支 撑臂,加力机械臂3铰接在吊臂2和支撑臂6的支撑点18上, 加力机械臂3的端部与回位弧形槽17对应,套管l上设有与加 力机械臂3对应的加力机械臂回挡8,套管1上设有与冲击棒 20的制动栓卡口 15对应的弹簧制动栓16,在加力机械臂3端 部的手柄4上设有手柄制动闸5 ,手柄制动闸5通过制动线7 与弹簧制动栓16连接。参见附图,两名操作人员通过加力机械臂3和手柄4抬起 整套装置,加力机械臂3以固定在套管l上的吊臂2和支撑臂6 的支撑点18为支点,加力机械臂3前端以套管1上的加力机械 臂回挡8为支撑,此位置为加力机械臂3的初始位置,抬起整 套装置可以自由移动。移动到指定震源激发点,整套装置以锤击垫板12为落脚点安放在介质表面待激发点上,保证锤击垫板12与激发介质表面密切接触;两人同时向下压手柄4,加力机械臂3利用杠杆原理以其支撑点18为支点,通过冲击棒提升支 点19将冲击棒20提起;提升到相当位置高度,固定在外套2 上的弹簧制动栓16通过冲击棒20上的制动栓卡口 15将冲击棒 20固定,蓄能弹簧10蓄能完成。两名操作人员向上抬起手柄4, 使加力机械臂3回到初始位置;利用制动线7传递,通过手柄 制动闸5释放弹簧制动栓16,冲击棒20在自身重力和蓄能弹簧 10的回弹力作用下高速向下运动,冲击棒头14击响锤击垫板 12,形成一次冲击震源激励。本技术采用人力结合机械方式蓄能和释放来完成震源 激励,需要两名操作人员。利用杠杆原理,通过蓄能弹簧10蓄 能,结合冲击棒2的重力通过冲击棒头14冲击锤击垫板12产 生震动。套管l和锤击垫板12利用柔性连接套13橡胶柔性连 接,保证锤击垫板12的移动和定位,同时可以起到避震作用。 通过柔性连接套13橡胶柔性连接后,冲击震源下部一定有防水 性能,适合在表面有水、淤泥等的复杂地质条件下使用。冲击 棒20为高硬度合金钢材制成,其冲击棒头14经过处理具有很 高的强度;锤击垫板12经过处理具有很高的强度。权利要求1、一种手动机械式冲击震源装置,其特征是在套管(1)底部通过柔性连接套(13)设有锤击垫板(12),在所述的套管(1)内滑动设有冲击棒(20),所述的冲击棒(20)的冲击棒头(14)与所述的锤击垫板(12)对应,在所述的套管(1)和所述的冲击棒(20)之间设有蓄能弹簧(10),所述的冲击棒(20)上设有回位弧形槽(17)和制动栓卡口(15),所述的套管(1)上通过加力支撑臂设有加力机械臂(3),所述的加力机械臂(3)的端部与所述的回位弧形槽(17)对应,所述的套管(1)上设有与所述的冲击棒(20)的制动栓卡口(15)对应的弹簧制动栓(16)。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手动机械式冲击震源装置,其特 征是在所述的加力机械臂(3)上设有手柄制动闸(5),所述的 手柄制动闸(5)通过制动线(7)与所述的弹簧制动栓(16)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动机械式冲击震源装置, 其特征是所述的套管(l)上设有与所述的加力机械臂(3)对应 的加力机械臂回挡(8)。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动机械式冲击震源装置,在套管(1)底部通过柔性连接套(13)设有锤击垫板(12),在套管(1)内滑动设有冲击棒(20),冲击棒(20)的冲击棒头(14)与所述的锤击垫板(12)对应,在套管(1)和冲击棒(20)之间设有蓄能弹簧(10),冲击棒(20)上设有回位弧形槽(17)和制动栓卡口(15),套管(1)上通过加力支撑臂设有加力机械臂(3),加力机械臂(3)的端部与回位弧形槽(17)对应,套管(1)上设有与冲击棒(20)的制动栓卡口(15)对应的弹簧制动栓(16)。本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紧凑,震源效能高,便于移动和运输,适合条件复杂的野外勘探任务的手动机械式冲击震源装置。文档编号G01V1/147GK201149619SQ20082005207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1日专利技术者朱德兵 申请人:中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机械式冲击震源装置,其特征是:在套管(1)底部通过柔性连接套(13)设有锤击垫板(12),在所述的套管(1)内滑动设有冲击棒(20),所述的冲击棒(20)的冲击棒头(14)与所述的锤击垫板(12)对应,在所述的套管(1)和所述的冲击棒(20)之间设有蓄能弹簧(10),所述的冲击棒(20)上设有回位弧形槽(17)和制动栓卡口(15),所述的套管(1)上通过加力支撑臂设有加力机械臂(3),所述的加力机械臂(3)的端部与所述的回位弧形槽(17)对应,所述的套管(1)上设有与所述的冲击棒(20)的制动栓卡口(15)对应的弹簧制动栓(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