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列车站台
本申请涉及通风排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列车站台。
技术介绍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第28.4.10条和《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2018第8.1.3条的规定,当车站站台公共区发生火灾时,站厅到站台的楼梯和扶梯口处须具有向下不小于1.5m/s的气流速度,且烟气不能进入地下区间。开启位于站台公共区两端的屏蔽门,利用隧道风机协同站台公共区排烟的方式是最常用的,但存在着疏散人员掉落轨行区的风险。对此,目前不打开屏蔽门的处理方式存在以下缺陷:排烟风道的布置造成站台层层高较大,增加土建规模,增大了管线综合的布置难度;或者,影响站台公共区的空间感和通透性,降低乘客候车体验,影响人员疏散效率;或者,影响站台公共区端部的综合管线敷设,影响站台公共区两端的设备间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地铁列车站台,以使地铁列车站台无需开启站台公共区两端的屏蔽门即实现站台公共区的排烟,且不会造成站台层层高较大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地铁列车站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列车站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台公共区、隧道、排烟风道、第一切换单元、第一风室以及第一风机;/n所述隧道位于所述站台公共区的至少一侧,每侧所述隧道的轨行区均设置有所述排烟风道以及所述第一切换单元,所述排烟风道位于所述轨行区的顶部;/n每侧所述排烟风道的内腔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风室的内腔和所述站台公共区选择性地连通,每侧所述轨行区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切换单元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一风室的内腔,所述第一风室的内腔与所述第一风机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列车站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台公共区、隧道、排烟风道、第一切换单元、第一风室以及第一风机;
所述隧道位于所述站台公共区的至少一侧,每侧所述隧道的轨行区均设置有所述排烟风道以及所述第一切换单元,所述排烟风道位于所述轨行区的顶部;
每侧所述排烟风道的内腔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风室的内腔和所述站台公共区选择性地连通,每侧所述轨行区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切换单元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一风室的内腔,所述第一风室的内腔与所述第一风机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列车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
第一通断装置和/或第二通断装置,所述第一通断装置位于所述排烟风道的内腔和所述站台公共区之间,以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排烟风道的内腔和所述站台公共区,所述第二通断装置位于所述排烟风道的内腔和所述第一风室的内腔之间,以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排烟风道的内腔和所述第一风室的内腔;以及
第三通断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风室的内腔和所述轨行区之间,以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一风室的内腔和所述轨行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列车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断装置为第一风阀,位于所述排烟风道朝向所述站台公共区的一侧,所述第一风阀设置在所述排烟风道的风道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列车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断装置为第二风阀,位于所述排烟风道的顶部,所述第二风阀设置在所述排烟风道的风道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列车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断装置为第三风阀,位于所述轨行区的顶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维纲,王华兵,段飞,刘俊,车轮飞,林昶隆,蔡崇庆,篮杰,邓敏锋,李国栋,刘宇圣,陈玉远,王小飞,陈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