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63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扇门单元依次连接形成,各所述单扇门单元通过隐形合页连接;所述单扇门单元包括门板、围设于所述门板四周的边框、连接所述边框的滑动组件及导向组件,所述门板通过粘接剂与所述边框粘合;所述边框由上框架、下框架及侧框架组成;所述滑动组件安装在所述上框架上,所述导向组件安装在所述下框架上,所述侧框架的侧边设有埋设孔位以用于安装所述隐形合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滑动组件及导向组件的利用,可使折叠门扇具有可快速拆解结构,且各单扇门单元采用隐形合页,使其具有简洁的外立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门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门。
技术介绍
市场上销售的门有移动门、折叠门、壁柜门、隔断门、平开门等,而折叠门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样式也多种多样,这些折叠门与折叠门的连接和相对转动主要是通过柔性连接件来实现的,目前,折叠门主要用在家庭、饭店、工厂、商场、办公楼、展示厅等场所,而这些折叠门在使用过程中,折叠门的柔性连接件由於强度不够容易断裂,使折叠门的使用寿命不长并且在组装时组装麻烦,组装时间长,以及折叠门与折叠门的连接处有明显的连接痕,对折叠门的外观影响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折叠门,解决上述的传统问题,其可快速拆解,且具有简洁的外立面效果。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扇门单元依次连接形成,各所述单扇门单元通过隐形合页连接;所述单扇门单元包括门板、围设于所述门板四周的边框、连接所述边框的滑动组件及导向组件,所述门板通过粘接剂与所述边框粘合;所述边框由上框架、下框架及侧框架组成;所述滑动组件安装在所述上框架上,所述导向组件安装在所述下框架上,所述侧框架的侧边设有埋设孔位以用于安装所述隐形合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带基座的上框直线轴承、定位件、开槽螺母及滑动件,所述开槽螺母用于穿设于所述定位件与所述上框直线轴承连接;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滑动件卡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呈燕尾槽状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的横截面呈工字型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包括滑轮及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上设有与所述定位件对应设置的卡接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带基座的下框直线轴承及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用于穿设于所述下框架与所述下框直线轴承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为钢折弯框架或者铝合金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框架为榫卯结构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框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依次连接并形成阶梯状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呈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向外突出或者凹陷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呈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向外突出或者凹陷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框架上还设有盒状暗藏插销。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意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滑动组件及导向组件的利用,可使折叠门扇具有可快速拆解结构,且各单扇门单元采用隐形合页,使其具有简洁的外立面效果,同时,通过钢框架的物理结构以及粘接剂的使用,可以使边框的宽度减小到10mm的同时保证门扇的强度,加上,榫卯结构的使用也简化及避免了立面空间出现螺丝孔洞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单扇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相邻单扇门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图;图3为图1所示的单扇门单元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单扇门单元的正面视图;图5为图4所示的A-A处的截面图;图6为图1所示的滑动组件与墙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的导向组件与地面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折叠门的关闭状态图;图9为图8所示的折叠门的半开启状态图;图10为本技术的折叠门的全开启状态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10,为本技术的一种折叠门,该折叠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扇门单元100依次连接形成,各所述单扇门单元100通过隐形合页90连接;所述单扇门单元100包括门板10、围设于所述门板10四周的边框20、连接所述边框20的滑动组件30及导向组件40,所述门板10通过粘接剂与所述边框20粘合;所述边框20由上框架21、下框架22及侧框架23组成;所述滑动组件30安装在所述上框架21上,所述导向组件40安装在所述下框架22上,所述侧框架23的侧边设有埋设孔位以用于安装所述隐形合页90。本技术通过采用滑动组件30及导向组件40的利用,可使折叠门扇具有可快速拆解结构,且各单扇门单元100采用隐形合页90,使其具有简洁的外立面效果,同时,通过钢框架的物理结构以及粘接剂的使用,可以使边框20的宽度减小到10mm的同时保证门扇的强度。请再次参阅图2,所述侧框架23上还设有盒状暗藏插销80。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6,墙顶上预先埋设有C型槽钢200和蜂窝吊顶300,所述滑动组件30包括带基座的上框直线轴承31、定位件32、开槽螺母33及滑动件34,所述开槽螺母33用于穿设于所述定位件32与所述上框直线轴承31连接;所述定位件32与所述滑动件34卡接,通过定位件32与滑动件34滑入安装。优选的,所述定位件32呈燕尾槽状设置;其中,所述定位件32的横截面呈工字型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34包括滑轮340及卡接部341,所述卡接部341上设有与所述定位件32对应设置的卡接腔。滑轮340与墙顶的C型槽钢200配套。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7,地面上预先设置有M8底扩孔膨胀螺栓400和下滑轨500,所述导向组件40包括带基座的下框直线轴承41及导向块42,所述导向块42用于穿设于所述下框架22与所述下框直线轴承41连接。导向块42容置于地面的下滑轨500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20为钢折弯框架或者铝合金框。请再次参阅图8至图10,所述侧框架23为榫卯结构设置,榫卯结构的使用也简化及避免了立面空间出现螺丝孔洞的情况。优选的,所述侧框架23包括第一连接部231、第二连接部232及第三连接部233,所述第一连接部231、第二连接部232、第三连接部233依次连接并形成阶梯状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231呈自所述第二连接部232向外突出或者凹陷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233呈自所述第二连接部232向外突出或者凹陷设置。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门,其特征在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扇门单元依次连接形成,各所述单扇门单元通过隐形合页连接;所述单扇门单元包括门板、围设于所述门板四周的边框、连接所述边框的滑动组件及导向组件,所述门板通过粘接剂与所述边框粘合;所述边框由上框架、下框架及侧框架组成;所述滑动组件安装在所述上框架上,所述导向组件安装在所述下框架上,所述侧框架的侧边设有埋设孔位以用于安装所述隐形合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门,其特征在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扇门单元依次连接形成,各所述单扇门单元通过隐形合页连接;所述单扇门单元包括门板、围设于所述门板四周的边框、连接所述边框的滑动组件及导向组件,所述门板通过粘接剂与所述边框粘合;所述边框由上框架、下框架及侧框架组成;所述滑动组件安装在所述上框架上,所述导向组件安装在所述下框架上,所述侧框架的侧边设有埋设孔位以用于安装所述隐形合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带基座的上框直线轴承、定位件、开槽螺母及滑动件,所述开槽螺母用于穿设于所述定位件与所述上框直线轴承连接;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滑动件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呈燕尾槽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的横截面呈工字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国强党京何健翔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同程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源计划建筑设计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