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元幕墙内平开窗结构,属于内平开窗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幕墙,幕墙内壁的右侧通过第一合页活动连接有主窗体,幕墙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副窗体,主窗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套,幕墙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传动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幕墙、主窗体、副窗体、卡套、传动箱、电机、螺杆、传动块、第一传动柱、活动板、第一固定块、第二传动柱、传动板和卡柱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市面上大多数的幕墙内平开窗形式在开启状态时会占用过多占用室内空间,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且开启后无法进行固定,窗子可能会出现自动关闭和自动开启,撞击到门框和幕墙的表面,造成噪声和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元幕墙内平开窗结构
本技术属于内平开窗
,具体为一种单元幕墙内平开窗结构。
技术介绍
单元式幕墙,是指由各种墙面板与支承框架在工厂制成完整的幕墙结构基本单位,直接安装在主体结构上的建筑幕墙,单元式幕墙主要可分为:单元式幕墙和半单元式幕墙又称坚挺单元式幕墙,半单元式幕墙详分又可分为:立挺分片单元组合式幕墙,窗间墙单元式幕墙。单元幕墙使用时需要用到内平开窗结构,但现有市面上大多数的幕墙内平开窗形式在开启状态时会占用过多占用室内空间,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且开启后无法进行固定,窗子可能会出现自动关闭和自动开启,撞击到门框和幕墙的表面,造成噪声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幕墙内平开窗结构,具备可折叠开启后进行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市面上大多数的幕墙内平开窗形式在开启状态时会占用过多占用室内空间,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且开启后无法进行固定,窗子可能会出现自动关闭和自动开启,撞击到门框和幕墙的表面,造成噪声和损坏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元幕墙内平开窗结构,包括幕墙,所述幕墙内壁的右侧通过第一合页活动连接有主窗体,所述幕墙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副窗体,所述主窗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套,所述幕墙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柱,所述第一传动柱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正面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侧与传动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正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柱,所述第二传动柱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柱,所述卡柱的左侧贯穿至卡套的左侧。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技术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所述传动箱的左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卡柱的宽度,所述开口与卡柱配合使用。所述电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右侧与传动箱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柱,所述传动箱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滑柱配合使用。所述螺杆的表面设有正反向螺纹,所述正反向螺纹与两个传动块配合使用。所述螺杆的表面套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积大于螺杆的横截面积,所述限位块与传动块配合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幕墙、主窗体、副窗体、卡套、传动箱、电机、螺杆、传动块、第一传动柱、活动板、第一固定块、第二传动柱、传动板和卡柱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市面上大多数的幕墙内平开窗形式在开启状态时会占用过多占用室内空间,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且开启后无法进行固定,窗子可能会出现自动关闭和自动开启,撞击到门框和幕墙的表面,造成噪声和损坏的问题,该单元幕墙内平开窗结构,具备可折叠开启后进行固定的优点,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提高了单元幕墙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开口的设置,能够使卡柱稳定的在传动箱的内部移动,且对其具备限位作用,防止其移动时产生偏移,通过第二固定块的设置,能够对电机起到辅助支撑和固定的作用,防止电机单点支撑不够稳定,在工作时产生较大的晃动,导致螺杆断裂和损坏,通过滑柱和滑槽的设置,能够对传动板起到支撑和辅助滑动的作用,防止其移动时产生偏移,通过正反向螺纹的设置,能够使两个传动块向着相反的方向移动,通过限位块的设置,能够对传动块起到限位作用,限制其移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窗体折叠开启图;图3为本技术传动箱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幕墙、2主窗体、3副窗体、4卡套、5传动箱、6电机、7螺杆、8传动块、9第一传动柱、10活动板、11第一固定块、12第二传动柱、13传动板、14卡柱、15开口、16第二固定块、17滑柱、18滑槽、19正反向螺纹、20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4,一种单元幕墙内平开窗结构,包括幕墙1,幕墙1内壁的右侧通过第一合页活动连接有主窗体2,幕墙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副窗体3,主窗体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套4,幕墙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5,传动箱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电机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6,第二固定块16的右侧与传动箱5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固定块16的设置,能够对电机6起到辅助支撑和固定的作用,防止电机6单点支撑不够稳定,在工作时产生较大的晃动,导致螺杆7断裂和损坏,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7,螺杆7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传动块8,螺杆7的表面设有正反向螺纹19,正反向螺纹19与两个传动块8配合使用,通过正反向螺纹19的设置,能够使两个传动块8向着相反的方向移动,螺杆7的表面套设有限位块20,限位块20的横截面积大于螺杆7的横截面积,限位块20与传动块8配合使用,通过限位块20的设置,能够对传动块8起到限位作用,限制其移动范围,传动块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柱9,第一传动柱9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10,活动板10正面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1,第一固定块11的右侧与传动箱5的内壁固定连接,活动板10正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柱12,第二传动柱1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传动板13,传动板13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柱17,传动箱5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18,滑槽18与滑柱17配合使用,通过滑柱17和滑槽18的设置,能够对传动板13起到支撑和辅助滑动的作用,防止其移动时产生偏移,传动板1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柱14,卡柱14的左侧贯穿至卡套4的左侧,传动箱5的左侧开设有开口15,开口15的宽度大于卡柱14的宽度,开口15与卡柱14配合使用,通过开口15的设置,能够使卡柱14稳定的在传动箱5的内部移动,且对其具备限位作用,防止其移动时产生偏移。使用时,将主窗体2进行折叠开启,启动电机6,电机6带动螺杆7转动,螺杆7通过正反向螺纹19带动两个传动块8向着相反的方向移动,传动块8带动第一传动柱9移动,第一传动柱9在活动板10的内部滑动,带动活动板10转动,活动板10通过第二传动柱12带动在传动板13的内部滑动,带动传动板13向左移动,传动板13通过滑柱17在滑槽18的内部向左滑动,传动板13带动卡柱14向左移动,卡柱14贯穿至卡套4的左侧,对主窗体2的半开窗进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元幕墙内平开窗结构,包括幕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1)内壁的右侧通过第一合页活动连接有主窗体(2),所述幕墙(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副窗体(3),所述主窗体(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套(4),所述幕墙(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5),所述传动箱(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7),所述螺杆(7)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传动块(8),所述传动块(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柱(9),所述第一传动柱(9)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10),所述活动板(10)正面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1),所述第一固定块(11)的右侧与传动箱(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10)正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柱(12),所述第二传动柱(1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传动板(13),所述传动板(1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柱(14),所述卡柱(14)的左侧贯穿至卡套(4)的左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元幕墙内平开窗结构,包括幕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1)内壁的右侧通过第一合页活动连接有主窗体(2),所述幕墙(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副窗体(3),所述主窗体(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套(4),所述幕墙(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5),所述传动箱(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7),所述螺杆(7)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传动块(8),所述传动块(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柱(9),所述第一传动柱(9)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10),所述活动板(10)正面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1),所述第一固定块(11)的右侧与传动箱(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10)正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柱(12),所述第二传动柱(1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传动板(13),所述传动板(1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柱(14),所述卡柱(14)的左侧贯穿至卡套(4)的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元幕墙内平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5)的左侧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佩,唐文才,曹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彪帝建筑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