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松涛专利>正文

一种可携带的便捷式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594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携带的便捷式帐篷,包括篷布以及连接于篷布内部的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底座和支撑杆组;所述支撑杆组设有多组且每组支撑杆组分别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每组支撑杆组的第一支撑杆沿着周向依次与底座铰接,通过将所有支撑杆组展开且使所有的第一支撑杆与底座水平,所有的第二支撑杆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垂直以及所有的第三支撑杆倾斜向上,进而将篷布撑开且在篷布内部形成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收纳后占用的空间,同时增大打开后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携带的便捷式帐篷
本技术涉及帐篷
,具体涉及一种可携带的便捷式帐篷。
技术介绍
帐篷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目前帐篷分为多种,按照固定方式主要分为固定式帐篷和移动式帐篷,这两种帐篷适用于多种场景,例如用于临时扎营、旅行、露天展览、露天摊位等各种场景。其中移动式帐篷具有收纳和移动的特点,多用于旅行、度假、临时摊位等。但目前的移动式帐篷仍存在不足之处:移动式帐篷主要包括竖直的多个支撑柱,篷布覆盖在支撑柱的外面,打开时支撑柱将篷布撑开并变紧绷,从而在篷布内部形成。但是支撑柱较长,无法进行折叠,即使收纳后仍然占用较多的空间,特别用于野外露营、旅行等场景时,显得非常不方便。另外,篷布撑开空间减小,可利用的空间很低,限制了人的大部分活动,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携带的便捷式帐篷,以减小收纳后占用的空间,同时增大打开后的空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携带的便捷式帐篷,包括篷布以及连接于篷布内部的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底座和支撑杆组;所述支撑杆组设有多组且每组支撑杆组分别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每组支撑杆组的第一支撑杆沿着周向依次与底座铰接,通过将所有支撑杆组展开且使所有的第一支撑杆与底座水平,所有的第二支撑杆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垂直以及所有的第三支撑杆倾斜向上,进而将篷布撑开且在篷布内部形成内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设备中每个支撑杆组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均以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打开时转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至最大转动角度后锁定,从而将篷布快速撑开形成一个中空的帐篷。该帐篷四周由第一支撑杆支撑,而顶部由第三支撑杆支撑,将内部空间尽可能的扩大,方便野外露营、旅行,也可以用于冬天户外火锅店或者露天摊位等场景使用。优选地,所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为槽钢,通过收折支撑杆组进而使每个第三支撑杆收折于对应的第二支撑杆的凹槽中,使每个第二支撑杆收折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的凹槽中以及使每个第一支撑杆均与底座垂直。采用凹槽的结构,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均收折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中,减小了收折后占用的空间,另外篷布可以随着收折而形变,不影响支撑杆组收折和打开。而每个第一支撑杆均与底座垂直,使得整个设备收折后的外轮廓形成一个规则的矩形体。收折后可以方便采用人工背背的搬运方式、放置于后备箱的运输方式等。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均铰接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的凹槽中。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三支撑杆均铰接于对应的第二支撑杆的凹槽中。收折后,每个支撑杆组的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最终位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的凹槽中,收折后只占用原来的三分之一的空间,进一步减小占用的空间。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组设有四组且四组支撑杆组等间距分布。四组支撑杆组将篷布的侧面撑开形成四棱柱,使得内部空间形成规则的立方体空间,方便内部设施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优选地,所述篷布透明。用于商业场景时,透明的篷布可以加强内外信息沟通,有利于吸引顾客,提高商业销售竞争力。优选地,所述底座与四个第一支撑杆之间,每个第一支撑杆与对应的第二支撑杆之间以及每个第二支撑杆与对应的第三支撑杆之间均设有限位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隐藏篷布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隐藏篷布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所有第三支撑杆的收折过程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有第二支撑杆的收折过程示意图;图7为图6中所有第一支撑杆的收折过程示意图;图8为图7的仰视图。附图中,篷布1、底座2、支撑杆组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缺口7、凹槽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携带的便捷式帐篷,包括篷布1以及连接于篷布1内部的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底座2和支撑杆组3;所述支撑杆组3设有四组且每组支撑杆组3分别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和第三支撑杆6。所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均为槽钢,通过收折支撑杆组3进而使每个第三支撑杆6收折于对应的第二支撑杆5的凹槽8中,使每个第二支撑杆5收折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4的凹槽8中以及使每个第一支撑杆4均与底座2垂直。每组支撑杆组3的第一支撑杆4沿着周向依次与底座2铰接,具体地,四组支撑杆组3等间距分布。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和第三支撑杆6的连接关系:第一支撑杆4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5的一端铰接,而第二支撑杆5的另外一端与第三支撑杆6的一端铰接,从而形成依次铰接的连接关系。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5均铰接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4的凹槽8中,每个所述第三支撑杆6均铰接于对应的第二支撑杆5的凹槽8中。收折后,每个支撑杆组3的第二支撑杆5和第三支撑杆6最终位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4的凹槽8中,收折后只占用原来的三分之一的空间,进一步减小占用的空间。打开过程,通过将所有支撑杆组3展开且使所有的第一支撑杆4与底座2水平,所有的第二支撑杆5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4垂直以及所有的第三支撑杆6倾斜向上,进而将篷布1撑开且在篷布1内部形成内腔。该帐篷四周由第一支撑杆4支撑,而顶部由第三支撑杆6支撑,将内部空间尽可能的扩大,方便野外露营、旅行,也可以用于冬天户外火锅店或者露天摊位等场景使用。而四组支撑杆组3将篷布1的侧面撑开形成四棱柱,使得内部空间形成规则的立方体空间,方便内部设施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如图5至图8所示,收折过程,将所有的将第二支撑杆5和第三支撑杆6均收折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4中,而每个第一支撑杆4均与底座2垂直,使得整个设备收折后的外轮廓形成一个规则的矩形体。收折后可以方便采用人工背背的搬运方式、放置于后备箱的运输方式等。本实施例中的篷布1是随着收折或者打开而形变,不影响支撑杆组3收折和打开。另外,篷布1的具体材料采用透明的塑料,例如PVC、PET、PS等透明塑料。用于商业场景时,透明的篷布1可以加强内外信息沟通,例如冬天在篷内吃火锅等,有利于吸引顾客,提高商业销售竞争力。本设备中的底座2设有与四个第一支撑杆4一一对应的缺口7,用于铰接连接。另外,底座2与四个第一支撑杆4之间,每个第一支撑杆4与对应的第二支撑杆5之间以及每个第二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携带的便捷式帐篷,包括篷布以及连接于篷布内部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架组件包括底座和支撑杆组;所述支撑杆组设有多组且每组支撑杆组分别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每组支撑杆组的第一支撑杆沿着周向依次与底座铰接,通过将所有支撑杆组展开且使所有的第一支撑杆与底座水平,所有的第二支撑杆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垂直以及所有的第三支撑杆倾斜向上,进而将篷布撑开且在篷布内部形成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携带的便捷式帐篷,包括篷布以及连接于篷布内部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架组件包括底座和支撑杆组;所述支撑杆组设有多组且每组支撑杆组分别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每组支撑杆组的第一支撑杆沿着周向依次与底座铰接,通过将所有支撑杆组展开且使所有的第一支撑杆与底座水平,所有的第二支撑杆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垂直以及所有的第三支撑杆倾斜向上,进而将篷布撑开且在篷布内部形成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携带的便捷式帐篷,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为槽钢,通过收折支撑杆组进而使每个第三支撑杆收折于对应的第二支撑杆的凹槽中,使每个第二支撑杆收折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的凹槽中以及使每个第一支撑杆均与底座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涛杨晨楚奕杨晨雨馨杨晨雨涵
申请(专利权)人:杨松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