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槽钢立柱的止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424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筏板基础防渗水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槽钢立柱的止水装置,包括止水盖,所述止水盖为中空的凸台状结构,所述止水盖的侧面为斜坡边,所述止水盖的上底面为顶板,所述止水盖的下底面为开口,所述斜坡边倾斜的围设在顶板边沿,所述顶板的面积小于止水盖下底面开口的面积,能够改变槽钢立柱与地下水的接触方式,能够有效减缓地下水的压力,使地下水改变方向,并且避免了有水的位置槽钢立柱与筏板基础直接接触,使地下水不会沿着槽钢立柱锈蚀出现水路,有效避免地下水渗入建筑内部,同时止水盖的结构还有效提高了槽钢立柱的抗弯惯性矩,增强了抗扭强度,增强了钢筋支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槽钢立柱的止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筏板基础防渗水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槽钢立柱的止水装置。
技术介绍
筏板基础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筏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地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筏板,在基础工程中的一块混凝土板,板下是地基,板上面有柱,墙等,因其如筏浮于土上面,而被形象地称为筏板,建筑物采用何种基础型式,与地基土类别及土层分布情况密切相关。而马镫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当筏板基础厚度大于800mm不宜用马镫,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镫,如小于100MM的板马镫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马镫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在超厚超过1米的地下室底板的筏板基础施工过程中,上下层钢筋距离较大,使用常规马凳筋已无法满足上层钢筋的较大荷载,所以采用槽钢支撑体系支撑上层钢筋的荷载。槽钢是截面为凹槽形的长条钢材,属建造用和机械用碳素结构钢,是复杂断面的型钢钢材,其断面形状为凹槽形,槽钢主要用于建筑结构、幕墙工程、机械设备和车辆制造等,在使用中要求其具有较好的焊接、铆接性能及综合机械性能,产槽钢的原料钢坯为含碳量不超过0.25%的碳结钢或低合金钢钢坯。成品槽钢经热加工成形、正火或热轧状态交货,槽钢的规格都有具体的规范,根据槽钢的标号不同而定,不同厚度筏板基础需要用不同标号的槽钢来进行支撑加固,槽钢是浇筑在整个筏板基础内来进行加固的,并且槽钢会两端都会穿过筏板基础,从而达到支撑的目的,可是筏板基础底部就是地下,会有较多地下水,虽然筏板基础会严格的做好防水处理,所以筏板基础本身是不会渗漏水的,可是因为槽钢由上至下会穿过整个筏板基础,在地下水的长期锈蚀下,槽钢与筏板基础接触的位置会缓慢的轻微锈蚀,槽钢支撑柱直接与防水保护层接触,槽钢遇地下水容易腐蚀,待槽钢腐蚀后,地下水在压力的作用下将顺着槽钢方向向底板面上渗漏,所以地下室底板极易产生贯穿底板的渗漏点,一旦发生渗漏,渗漏点位置不可估量,后期修补费用巨大,所以一般在筏板基础的顶部与槽钢的接触的位置会使用止水环,可是如果筏板基础内的槽钢已经锈蚀出现水路,那么止水环能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了,地下水水还是会进入建筑内部,所以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需要防止在筏板基础内的槽钢立柱被地下水锈蚀。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槽钢立柱的止水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槽钢立柱的止水装置,能够改变槽钢立柱与地下水的接触方式,能够有效减缓地下水的压力,使地下水改变方向,并且避免了有水的位置槽钢立柱与筏板基础直接接触,使地下水不会沿着槽钢立柱锈蚀出现水路,有效避免地下水渗入建筑内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槽钢立柱的止水装置,包括止水盖,所述止水盖为中空的凸台状结构,所述止水盖的侧面为斜坡边,所述止水盖的上底面为顶板,所述止水盖的下底面为开口,所述斜坡边倾斜的围设在顶板边沿,所述顶板的面积小于止水盖下底面开口的面积;槽钢立柱,所述槽钢立柱插设在止水盖的顶板上,所述槽钢立柱贯穿止水盖的顶板,所述槽钢立柱与止水盖的顶板密封固定连接;密封固定后的所述槽钢立柱和止水盖都浇筑在筏板基础内部,所述止水盖的开口朝下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形状与止水盖底部开口的形状相同,所述顶板的竖直方向投影处于止水盖的中心位置。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开设有套装孔,所述套装孔设置在顶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套装孔与槽钢立柱形状相同,所述槽钢立柱插设在套装孔内。进一步地,所述槽钢立柱与套装孔为间隙配合,所述槽钢立柱与套装孔之间的间隙小于三毫米。进一步地,所述槽钢立柱与止水盖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所述止水盖的上下两面都要与槽钢立柱焊接,且全部焊接都为满焊。进一步地,所述止水盖为止水钢板切割塑形而成的整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止水盖的厚度不低于三毫米,所述止水盖为中空的圆台或者棱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中空的台形止水盖,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并且止水盖与槽钢立柱密封固定连接,并且整体浇筑在筏板基础内部,槽钢立柱与止水盖是焊接密封固定形成一个整体,这样置筏板基础与槽钢立柱之间的直接缝隙就被止水盖和焊接缝完全阻挡了,槽钢立柱与筏板基础之间的锈蚀水路就被阻断了,无法直接锈穿了,地下水沿着槽钢立柱渗透时,会被止水盖挡住,而止水盖也是浇筑固定在筏板基础内,槽钢立柱与止水盖接触的位置被焊接密封了就不会渗水了,正常满焊没有裂纹和破损的情况在筏板基础内部是不会被锈蚀的,地下水只能被顶板阻挡在止水盖下方,而由于止水盖是上小下大的中空台形结构,地下水向上渗透,会沿着止水盖的形状向外渗透,而不是向上渗透了,改变了地下水的渗透方向,而斜坡边会引导地下水渗透方向,改变水的路径,引导地下水流向槽钢立柱四周的下方,这样地下水就不会沿着槽钢立柱继续向上锈穿了,避免地下水进入建筑内部,而筏板基础本身是不具有渗透条件的,所以地下水只能在止水盖处停止向上渗透了,改变为向四周流回地下,止水盖很好的增加了渗浸阻力,并且数倍的延长了水渗浸阻力的路径,从而很好的到达了抗渗的目的,本装置有效地减缓地下水对槽钢立柱向上的腐蚀路径,阻止了在压力下沿着槽钢立柱腐蚀部位向上渗水,避免了建筑内部底板大面积开裂及渗水,同时止水盖的结构还有效提高了槽钢立柱的抗弯惯性矩,增强了抗扭强度,增强了钢筋支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止水盖与槽钢立柱连接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止水盖与槽钢立柱连接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与止水盖与槽钢立柱焊接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止水盖与槽钢立柱在筏板基础内的直立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止水盖是四棱台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止水盖是圆台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止水盖具体参数标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止水盖直立状态的具体参数标识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止水盖,11-斜坡边,12-顶板,121-套装孔,2-槽钢立柱,21-焊接缝,3-筏板基础。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8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槽钢立柱的止水装置,包括止水盖1,所述止水盖1为中空的凸台状结构,所述止水盖1的侧面为斜坡边11,所述止水盖1的上底面为顶板12,所述止水盖1的下底面为开口,所述斜坡边11倾斜的围设在顶板12边沿,所述顶板12的面积小于止水盖1下底面开口的面积;槽钢立柱2,所述槽钢立柱2插设在止水盖1的顶板12上,所述槽钢立柱2贯穿止水盖1的顶板12,所述槽钢立柱2与止水盖1的顶板12密封固定连接;密封固定后的所述槽钢立柱2和止水盖1都浇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槽钢立柱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止水盖(1),所述止水盖(1)为中空的凸台状结构,所述止水盖(1)的侧面为斜坡边(11),所述止水盖(1)的上底面为顶板(12),所述止水盖(1)的下底面为开口,所述斜坡边(11)倾斜的围设在顶板(12)边沿,所述顶板(12)的面积小于止水盖(1)下底面开口的面积;/n槽钢立柱(2),所述槽钢立柱(2)插设在止水盖(1)的顶板(12)上,所述槽钢立柱(2)贯穿止水盖(1)的顶板(12),所述槽钢立柱(2)与止水盖(1)的顶板(12)密封固定连接;/n密封固定后的所述槽钢立柱(2)和止水盖(1)都浇筑在筏板基础(3)内部,所述止水盖(1)的开口朝下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槽钢立柱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止水盖(1),所述止水盖(1)为中空的凸台状结构,所述止水盖(1)的侧面为斜坡边(11),所述止水盖(1)的上底面为顶板(12),所述止水盖(1)的下底面为开口,所述斜坡边(11)倾斜的围设在顶板(12)边沿,所述顶板(12)的面积小于止水盖(1)下底面开口的面积;
槽钢立柱(2),所述槽钢立柱(2)插设在止水盖(1)的顶板(12)上,所述槽钢立柱(2)贯穿止水盖(1)的顶板(12),所述槽钢立柱(2)与止水盖(1)的顶板(12)密封固定连接;
密封固定后的所述槽钢立柱(2)和止水盖(1)都浇筑在筏板基础(3)内部,所述止水盖(1)的开口朝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槽钢立柱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2)的形状与止水盖(1)底部开口的形状相同,所述顶板(12)的竖直方向投影处于止水盖(1)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槽钢立柱的止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陈彬林鑫郑景昌郑侃郑立翁世平林章凯丁明凯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