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拌沥青混合料胶结料最低用量检验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40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胶结料最低用量检验装置及方法,涉及路面工程混合料技术领域,包括:成型筒和激振器,成型筒设置在激振器上;承台和底座,激振器设置在承台上,承台设置在底座上;顶升装置,顶升装置与承台的一侧端驱动连接,顶升装置驱动承台的该侧端升起或降落,以调整激振器的倾斜角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随着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降低,这种维持整体性的混合料密度体,在改变与地球重力不垂直的角度时,会在重力作用下出现坍塌,因此,坍塌的角度与沥青混合料密度体的沥青用量相关,利用这种独特的性质,便可以有效判断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是否偏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拌沥青混合料胶结料最低用量检验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工程混合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胶结料最低用量检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马歇尔设计法是目前通行的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法,因其简便的优点得到广泛使用。现有的马歇尔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采用孔隙率、饱和度、矿料间隙率、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指标来确定热拌沥青混合料配方,对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说,采用该马歇尔设计法可以配制出质量符合要求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但是,对于经验欠缺的技术人员来说,采用马歇尔设计法仍旧存在质量偏差的问题。目前,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采用计算沥青裹覆与矿料表面的油膜厚度的方法,来辅助判断沥青用量是否合理,因为矿料表面存在开口,一部分沥青会被吸收,但是吸收量很难确定,故计算的矿料表面油膜厚度也不是很准确,导致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并不合适,可能存在偏低的可能性。虽然配制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能够满足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但是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工作性状态不并能够保证处于最佳状态,如混合料容易离析、表面色泽暗淡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胶结料最低用量检验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不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胶结料最低用量检验装置,包括:成型筒和激振器,所述成型筒设置在所述激振器上;承台和底座,所述激振器设置在所述承台上,所述承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与所述承台的一侧端驱动连接,所述顶升装置驱动所述承台的该侧端升起或降落,以调整所述激振器的倾斜角度。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侧部设置有止挡凸台,所述承台的另一侧端与所述止挡凸台限位抵接。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顶面开设有转角槽,所述转角槽内设置有转角块;所述转角槽和所述转角块的截面均为适配的扇形,所述转角块的顶角位置通过转轴转动装配在所述转角槽内,所述转角槽截面的圆心角度数大于所述转角块截面的圆心角度数,所述转角块与所述转角槽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止挡凸台与所述转角槽邻接并构成所述转角槽的弧面槽壁。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角槽对应的转角刻度标识;和/或,所述激振器上设置有量角器。进一步的,所述承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激振器限位抵接。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和所述承台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接凸起和第一插接凹槽,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第一插接凸起和所述第一插接凹槽与所述承台插接装配。进一步的,还包括:底托板,所述底托板的顶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底托板设置在所述承台的顶面,所述激振器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底托板限位抵接。进一步的,所述底托板的底面和所述承台的顶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插接凸起和至少一个第二插接凹槽,所述底托板通过所述第二插接凸起和所述第二插接凹槽插接装配在所述承台的顶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胶结料最低用量检验方法,基于所述检验装置,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成型筒放置在所述激振器上,向所述成型筒的内腔填充标准试样,启动所述激振器以将所述标准试样振实;将所述成型筒移除,调整所述激振器的倾斜角度,直至所述标准试样发生坍塌,记录所述标准试样坍塌时所述激振器的倾斜角度a;向所述成型筒的内腔填充测试试样,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多次试验,并在多次试验中逐渐降低所述测试试样中的沥青含量,记录多次试验中所述测试试样坍塌时所述激振器的平均倾斜角度a0;当a<a0时,选取沥青含量为最低值的测试试样。进一步的,在多次试验中将所述测试试样中的沥青含量逐渐降低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随着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降低,这种维持整体性的混合料密度体,在改变与地球重力不垂直的角度时,会在重力作用下出现坍塌,因此,坍塌的角度与沥青混合料密度体的沥青用量相关,利用这种独特的性质,便可以有效判断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是否偏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成型筒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成型筒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检验装置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检验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检验装置的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检验装置的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检验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检验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检验装置的结构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承台的结构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底托板的底面结构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底托板的顶面结构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承台的A-A剖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限位件的剖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承台的局部剖视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承台的B-B剖视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底托板的剖视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承台的B-B剖视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底托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成型筒;2、激振器;3、承台;4、底座;5、顶升装置;6、底托板;21、量角器;31、限位件;32、第一插接凸起;33、第一插接凹槽;41、止挡凸台;42、转角槽;43、转角块;44、弹性件;45、转角刻度标识;61、容纳槽;62、第二插接凸起;63、第二插接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胶结料最低用量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成型筒和激振器,所述成型筒设置在所述激振器上;/n承台和底座,所述激振器设置在所述承台上,所述承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n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与所述承台的一侧端驱动连接,所述顶升装置驱动所述承台的该侧端升起或降落,以调整所述激振器的倾斜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胶结料最低用量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型筒和激振器,所述成型筒设置在所述激振器上;
承台和底座,所述激振器设置在所述承台上,所述承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与所述承台的一侧端驱动连接,所述顶升装置驱动所述承台的该侧端升起或降落,以调整所述激振器的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胶结料最低用量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侧部设置有止挡凸台,所述承台的另一侧端与所述止挡凸台限位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胶结料最低用量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面开设有转角槽,所述转角槽内设置有转角块;
所述转角槽和所述转角块的截面均为适配的扇形,所述转角块的顶角位置通过转轴转动装配在所述转角槽内,所述转角槽截面的圆心角度数大于所述转角块截面的圆心角度数,所述转角块与所述转角槽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所述止挡凸台与所述转角槽邻接并构成所述转角槽的弧面槽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胶结料最低用量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角槽对应的转角刻度标识;
和/或,所述激振器上设置有量角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胶结料最低用量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激振器限位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胶结料最低用量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艳东晓夏张文张思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海外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