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墙排水反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398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挡墙排水反滤结构,包括加固件、挡墙及排水反滤器,挡墙设有排水孔,排水反滤器包括装设于挡墙的反滤单体,加固件的一端与挡墙连接,加固件的另一端与反滤单体连接,反滤单体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连接的内过滤层、中过滤层和外过滤层,内过滤层的过滤孔隙、中过滤层的过滤孔隙和外过滤层的过滤孔隙依次逐渐减小,内过滤层设有与排水孔连通的排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了挡墙背后的回填料对挡墙的压力,保证了挡墙的安全、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采用多级过滤的结构对水体进行过滤,使得排水孔畅通无阻,且排水反滤器经由加固件稳固地安装在挡墙的背后,不会因挡墙背后的回填料沉降而发生移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挡墙排水反滤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指一种挡墙排水反滤结构。
技术介绍
当修改挡墙(砌石挡墙、砼挡墙)时,会在挡墙上设置排水孔,再挡墙背后回填回填料的过程中,当回填料回填到挡墙的排水孔高度时,由人工现场按设计要求在排水孔处填砂、碎石形成反滤设施,该方式形成的反滤设施容易因回填料的沉降而移位或排水孔的堵塞,从而容易导致挡墙背后回填料中的水体不能有效地排出,致使挡墙承受过大压力而造成破坏。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挡墙排水反滤结构,其采用多级过滤的结构对水体进行过滤,使得排水孔畅通无阻,保证了排水的稳定性及效率,减小了挡墙背后的回填料对挡墙的压力,保证了挡墙的安全、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且排水反滤器经由加固件稳固地安装在挡墙的背后,不会因挡墙背后的回填料沉降而发生移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挡墙排水反滤结构,其包括加固件、挡墙及排水反滤器,所述挡墙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反滤器包括装设于挡墙的反滤单体,所述加固件的一端与挡墙连接,加固件的另一端与反滤单体连接,所述反滤单体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连接的内过滤层、中过滤层和外过滤层,内过滤层的过滤孔隙、中过滤层的过滤孔隙和外过滤层的过滤孔隙依次逐渐减小,所述内过滤层设置有与排水孔连通的排水槽。进一步地,所述外过滤层设置有加固孔,所述加固件远离挡墙的一端插装于加固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内过滤层为由20-40mm碎石形成的无砂砼;所述中过滤层为由5-20mm碎石形成的无砂砼;所述外过滤层为由3-5mm砂砾石形成的无砂砼。进一步地,所述挡墙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用于支撑反滤单体。进一步地,所述外过滤层设置有与安装台抵触的定位面。进一步地,所述反滤单体与挡墙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密封胶。进一步地,所述反滤单体的横截面呈半圆状,内过滤层的半径、中过滤层的半径和外过滤层的半径逐渐增多。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孔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反滤单体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反滤单体沿着轴线方向依次连接而成,首个反滤单体的排水槽内和尾个反滤单体的排水槽内均嵌装有封头。进一步地,所述反滤单体的一端设置有插柱,所述反滤单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孔,上一个反滤单体的插柱插设于下一个反滤单体的插孔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实际工作时,将挡墙设置在施工位置,然后通过加固件将排水反滤器稳固地安装在挡墙的背后,使得排水反滤器的排水槽与挡墙的排水孔连通,在向挡墙的背后回填的过程中,由于回填料(土体)内有水体,所以挡墙背后的水体依次经由排水反滤器的外过滤层、中过滤层和内过滤层过滤后流动至排水孔内,最后经由排水孔将过滤后的水体排出,以减小挡墙背后的回填料对挡墙的压力,保证了挡墙的安全、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采用多级过滤的结构对水体进行过滤,使得排水孔畅通无阻,保证了排水的稳定性及效率,且排水反滤器经由加固件稳固地安装在挡墙的背后,不会因挡墙背后的回填料沉降而发生移位,保证了本技术能够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首个反滤单体或尾个反滤单体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加固件;2、挡墙;3、排水孔;4、反滤单体;5、内过滤层;6、中过滤层;7、外过滤层;8、排水槽;9、加固孔;10、安装台;11、定位面;12、封头;13、倾斜面;14、加固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挡墙2排水反滤结构,其包括加固件1、挡墙2及排水反滤器,所述挡墙2设置有排水孔3,所述排水反滤器包括装设于挡墙2的反滤单体4,所述加固件1的一端与挡墙2固定连接,加固件1的另一端与反滤单体4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反滤单体4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连接的内过滤层5、中过滤层6和外过滤层7,内过滤层5的过滤孔隙、中过滤层6的过滤孔隙和外过滤层7的过滤孔隙依次逐渐减小,所述内过滤层5设置有与排水孔3连通的排水槽8。实际工作时,将挡墙2设置在施工位置,然后通过加固件1将排水反滤器稳固地安装在挡墙2的背后,使得排水反滤器的排水槽8与挡墙2的排水孔3连通,在向挡墙2的背后回填的过程中,由于回填料(土体)内有水体,所以挡墙2背后的水体依次经由排水反滤器的外过滤层7、中过滤层6和内过滤层5过滤后流动至排水孔3内,最后经由排水孔3将过滤后的水体排出,以减小挡墙2背后的回填料对挡墙2的压力,保证了挡墙2的安全、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采用多级过滤的结构对水体进行过滤,使得排水孔3畅通无阻,保证了排水的稳定性及效率,且排水反滤器经由加固件1稳固地安装在挡墙2的背后,不会因挡墙2背后的回填料沉降而发生移位,保证了本技术能够正常工作。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排水效果好,有效解决目前挡墙2反滤施工质量问题和设计缺陷。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过滤层7设置有加固孔9,所述加固件1远离挡墙2的一端插装于加固孔9内,通过加固件1与加固孔9安装配合,一方面是使得挡墙2与排水反滤器连接稳固,另一方面是提高了排水反滤器安装在挡墙2背后的位置精度,便于排水反滤器与挡墙2组装。具体地,所述加固孔9内填充有加固体14;优选地,所述加固体14为水泥,通过加固体14将加固件1固定连接于反滤单体4的加固孔9内壁,使得反滤单体4能够更加稳固地与挡墙2连接。本实施例中,内过滤层5、中过滤层6和外过滤层7为一体式构造,所述内过滤层5为由20-40mm碎石形成的无砂砼;所述中过滤层6为由5-20mm碎石形成的无砂砼;所述外过滤层7为由3-5mm砂砾石形成的无砂砼,所述加固孔9贯穿外过滤层7。20-40mm碎石、5-20mm碎石和3-5mm砂砾石取材方便,成本低,便于制造成型,且过滤效果好。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墙2设置有安装台10,所述安装台10用于支撑反滤单体4,通过安装台10对反滤单体4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反滤单体4安装在挡墙2背后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过滤层7设置有与安装台10抵触的定位面11,通过定位面11与安装台10抵触,增加了反滤单体4与安装台10的接触面积,一方面是提高了反滤单体4与挡墙2的安装精度,另一方面是保证了反滤单体4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反滤单体4与挡墙2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密封胶,使得反滤单体4与挡墙2密封连接,避免因未经过滤的水体经由反滤单体4与挡墙2之间的间隙流进排水孔3内而容易堵塞排水孔3。本实施例中,所述反滤单体4的横截面呈半圆状,内过滤层5的半径、中过滤层6的半径和外过滤层7的半径逐渐增多。半圆状的反滤单体4能够便于回填料沉降。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3倾斜设置,使得排水孔3的进水端高于排水孔3的出水端,便于将挡墙2背后的水体排出;具体地,所述排水孔3内嵌装有排水管,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墙排水反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固件、挡墙及排水反滤器,所述挡墙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反滤器包括装设于挡墙的反滤单体,所述加固件的一端与挡墙连接,加固件的另一端与反滤单体连接,所述反滤单体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连接的内过滤层、中过滤层和外过滤层,内过滤层的过滤孔隙、中过滤层的过滤孔隙和外过滤层的过滤孔隙依次逐渐减小,所述内过滤层设置有与排水孔连通的排水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墙排水反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固件、挡墙及排水反滤器,所述挡墙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反滤器包括装设于挡墙的反滤单体,所述加固件的一端与挡墙连接,加固件的另一端与反滤单体连接,所述反滤单体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连接的内过滤层、中过滤层和外过滤层,内过滤层的过滤孔隙、中过滤层的过滤孔隙和外过滤层的过滤孔隙依次逐渐减小,所述内过滤层设置有与排水孔连通的排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墙排水反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过滤层设置有加固孔,所述加固件远离挡墙的一端插装于加固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墙排水反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过滤层为由20-40mm碎石形成的无砂砼;所述中过滤层为由5-20mm碎石形成的无砂砼;所述外过滤层为由3-5mm砂砾石形成的无砂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墙排水反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用于支撑反滤单体。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江彭豪林东伟张力文邓远新张晓明张子惠张洛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