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导流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39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导流墩结构,包括现状船闸导流墩,所述现状船闸导流墩右侧设置有下游导流墩,所述下游导流墩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挡墙,两组所述挡墙外部分别设置有一组抛石防冲槽,所述下游导流墩内设置有钢管柱,且下游导流墩内设置有至少五组永久缝,所述下游导流墩顶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上铰接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上方通过螺钉固定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底部铰接有第三铰链,所述第三铰链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游导流墩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降低船只的安全隐患,缩短工程时间,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又提高了船只通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导流墩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设备
,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导流墩结构。
技术介绍
通明闸改造工程通过改造后水闸通水流量变大,水闸开启后下游水流速变大,对下游从船闸所出的船只通行安全造成影响,同时,现阶段关于导流墩通常采用围堰施工,一次性浇筑完成的形式,耗用时间长,费用多,且汛期的时候从水闸所出的水流会暴涨,经过导流墩时,会使水面大大上涨,并激起很高的浪花,这些浪花甚至会越过导流墩顶部落到船闸侧的下游地区,大大影响了船只通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导流墩结构,通过新增下游导流墩,并与现状船闸导流墩末端连接,新增的隔流墩将水闸与船闸水流分离,避免了水闸的高流速水流直接作用到船只上,确保了船只通行安全,同时,通过自岸边搭设水上简易钢便桥辅助进行混凝土浇筑,钢便桥基础采用钢管桩,梁板采用槽钢焊接在钢管桩上,即使在大水流影响的情况下,水下混凝土也可正常浇筑,确保了混凝土浇筑质量,无需再围堰施工,缩短了工程实践,降低了施工成本,使用此种方法也可让船只在导流墩正常施工期间也能正常的从船闸通行,且通过在下游导流墩顶部设置挡水板,当水平面上涨时,通过电液推杆带动挡水板升起,从而防止水流从水闸侧涌向船闸侧,从而提高了船只通行的稳定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导流墩结构,包括现状船闸导流墩,所述现状船闸导流墩右侧设置有下游导流墩,所述下游导流墩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挡墙,两组所述挡墙外部分别设置有一组抛石防冲槽,所述下游导流墩内设置有钢管柱,且下游导流墩内设置有至少五组永久缝,至少五组所述永久缝内分别设置有一组低发泡闭孔泡沫板,所述下游导流墩右侧设置有合金钢网兜,所述下游导流墩顶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上铰接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上方通过螺钉固定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底部铰接有第三铰链,所述第三铰链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游导流墩顶部。优选的,所述合金钢网兜边缘的厚度为一百厘米。优选的,所述现状船闸导流墩外部套装有现状迎水面挡墙。优选的,所述现状船闸导流墩和下游导流墩的结合处设置有密排桩护岸。优选的,两组所述抛石防冲槽的厚度均为一百厘米。优选的,所述钢管柱的长度为二十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新增下游导流墩,并与现状船闸导流墩末端连接,新增的隔流墩将水闸与船闸水流分离,避免了水闸的高流速水流直接作用到船只上,确保了船只通行安全,同时,通过自岸边搭设水上简易钢便桥辅助进行混凝土浇筑,钢便桥基础采用钢管桩,梁板采用槽钢焊接在钢管桩上,即使在大水流影响的情况下,水下混凝土也可正常浇筑,确保了混凝土浇筑质量,无需再围堰施工,缩短了工程时间,降低了施工成本,使用此种方法也可让船只在导流墩正常施工期间也能正常的从船闸通行;2、通过在下游导流墩顶部设置挡水板,当水平面上涨时,通过电液推杆带动挡水板升起,从而防止水流从水闸侧涌向船闸侧,从而提高了船只通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右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圈内放大示意图。图中:1、现状船闸导流墩;2、下游导流墩;3、挡墙;4、抛石防冲槽;5、钢管柱;6、永久缝;7、合金钢网兜;8、第一铰链;9、电液推杆;10、第二铰链;11、挡水板;12、第三铰链;13、现状迎水面挡墙;14、密排桩护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导流墩结构,包括现状船闸导流墩1,现状船闸导流墩1右侧设置有下游导流墩2,下游导流墩2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挡墙3,两组挡墙外部分别设置有一组抛石防冲槽4,下游导流墩2内设置有钢管柱5,钢管柱5的长度为二十米,且下游导流墩2内设置有至少五组永久缝6,至少五组永久缝6内分别设置有一组低发泡闭孔泡沫板,下游导流墩2右侧设置有合金钢网兜7,合金钢网兜7边缘的厚度为一百厘米,大大增加了对下游导流墩2整体的防护作用,现状船闸导流墩1和下游导流墩2的结合处设置有密排桩护岸14,可防止水流对现状船闸导流墩1和下游导流墩2的结合处产生冲击,从而延长了下游导流墩2的使用寿命。下游导流墩2顶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铰链8,第一铰链8上铰接有电液推杆9,电液推杆9另一端铰接有第二铰链10,第二铰链10上方通过螺钉固定有挡水板11,挡水板11底部铰接有第三铰链12,第三铰链12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游导流墩2顶部,现状船闸导流墩1外部套装有现状迎水面挡墙13,可防止现状船闸导流墩1边缘因水流的长期冲击而缩短使用寿命,两组抛石防冲槽4的厚度均为一百厘米,可增加下游导流墩2上下两侧的抗冲击力。工作原理:现状船闸导流墩1的作用是将船闸和水闸的水流分开,避免从船闸通过的船只过多的受到水流的影响,而河水被导流后,结合处的水流会迅速变大,导致船闸下游的船只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船只的安全性,所以在现状船闸导流墩1末端增设了下游导流墩2,下游导流墩2施工时采用自岸边搭设水上简易钢便桥辅助进行混凝土浇筑,解决了以往围堰施工所带来的工程周期长,成本高的缺点,钢便桥基础采用钢管桩,梁板采用槽钢焊接在钢管桩上,即使在大水流影响的情况下,水下混凝土也可正常浇筑,当遇到汛期时,启动电液推杆9,通过电液推杆9带动挡水板11升起,避免了水闸侧的湍急水流从下游导流墩2的顶部涌向船闸侧,从而提高了船闸侧船只通行的稳定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导流墩结构,包括现状船闸导流墩(1),其特征在于:所述现状船闸导流墩(1)右侧设置有下游导流墩(2),所述下游导流墩(2)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挡墙(3),两组所述挡墙外部分别设置有一组抛石防冲槽(4),所述下游导流墩(2)内设置有钢管柱(5),且下游导流墩(2)内设置有至少五组永久缝(6),至少五组所述永久缝(6)内分别设置有一组低发泡闭孔泡沫板,所述下游导流墩(2)右侧设置有合金钢网兜(7),所述下游导流墩(2)顶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铰链(8),所述第一铰链(8)上铰接有电液推杆(9),所述电液推杆(9)另一端铰接有第二铰链(10),所述第二铰链(10)上方通过螺钉固定有挡水板(11),所述挡水板(11)底部铰接有第三铰链(12),所述第三铰链(12)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游导流墩(2)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导流墩结构,包括现状船闸导流墩(1),其特征在于:所述现状船闸导流墩(1)右侧设置有下游导流墩(2),所述下游导流墩(2)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挡墙(3),两组所述挡墙外部分别设置有一组抛石防冲槽(4),所述下游导流墩(2)内设置有钢管柱(5),且下游导流墩(2)内设置有至少五组永久缝(6),至少五组所述永久缝(6)内分别设置有一组低发泡闭孔泡沫板,所述下游导流墩(2)右侧设置有合金钢网兜(7),所述下游导流墩(2)顶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铰链(8),所述第一铰链(8)上铰接有电液推杆(9),所述电液推杆(9)另一端铰接有第二铰链(10),所述第二铰链(10)上方通过螺钉固定有挡水板(11),所述挡水板(11)底部铰接有第三铰链(12),所述第三铰链(12)底部通过螺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常新段志刚丁川车功业张桂林谷启征段剑平冯宏伟宁凯乐张江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