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箱涵端头止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35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箱涵端头止水结构,包括钢箱涵节,在该钢箱涵节的端部设有挤压变形条,该挤压变形条沿着所述钢箱涵节的环向设置,该挤压变形条连续贴设在所述钢箱涵节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沿着所述挤压变形条的走向设置有定位槽,该定位槽的槽口背向所述钢箱涵节的表面,该定位槽内设置有所述挤压变形条,所述挤压变形条背向所述钢箱涵节表面的一侧超出所述定位槽槽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箱涵端头止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箱涵修复
,具体涉及采用钢箱涵结构来快速修复破损箱涵。
技术介绍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受设施老化、地质环境改变和建筑施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箱涵伸缩缝错位、开裂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管网系统正常运行,同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大口径箱涵常用于主排水管线上,维修困难,并且一般不允许长时间停水维修。因此,需要对损坏箱涵段快速应急修复,以维持箱涵通畅。目前市政施工领域已有一些正在使用的涵管修复的技术,基本以使用封堵材料或封堵件对裂缝处进行封堵为主。对于较小的裂缝或者小尺寸涵管,封堵法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损坏面积大或错位严重的涵管特别是大尺寸箱涵,封堵法难以修复,或者修复后流道截面损失较大,难以获得好的修复效果,只能将损坏部分截除,使用修复体进行修复。但不同于小型涵管,混凝土浇筑成型的大口径箱涵修复的难点在于,必须使用大尺寸的高强度修复体,修复体的加工、安装难度更大,因此需要合理设计修复结构,以便于施工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多个问题中的一个,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箱涵端头止水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钢箱涵端头止水结构,包括钢箱涵节,在该钢箱涵节的端部设有挤压变形条,该挤压变形条沿着所述钢箱涵节的环向设置,该挤压变形条连续贴设在所述钢箱涵节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沿着所述挤压变形条的走向设置有定位槽,该定位槽的槽口背向所述钢箱涵节的表面,该定位槽内设置有所述挤压变形条,所述挤压变形条背向所述钢箱涵节表面的一侧超出所述定位槽槽口。采用以上设计,将具有止水结构的钢箱涵节与相配合的钢箱涵节配合连接时,挤压变形条被夹持在两段钢箱涵节的相对表面之间,通水后,由于挤压变形条被部分限位在定位槽内,挤压变形条受压变形,能够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挤压变形条的外壁呈圆形,所述挤压变形条的外壁分别抵靠所述定位槽的槽底和两个槽壁。采用以上设计,截面呈圆形的挤压变形条,径向受压时其弹性变形量随压力逐步增大,与钢箱涵节的表面贴合度好,且挤压变形条被限位在定位槽内,不发生滑移。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挤压变形条为管状。采用以上设计,管状截面的挤压变形条在径向受压时,管壁能够向内腔发生变形,管壁分别与两侧的钢箱涵节的表面形成平面贴合,止水效果好。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定位槽的槽深为所述挤压变形条外径的1/3-2/3。采用以上设计,既能限定挤压变形条的位置,又使得挤压变形条受压变形时与两侧的钢箱涵节的表面良好贴合。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挤压变形条为胶管。采用以上设计,材料易得价廉。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沿着所述挤压变形条的走向平行设置有一对角钢,所述角钢的一边贴设焊接在所述钢箱涵节的表面,所述角钢的另一边立设在所述钢箱涵节的表面;一对所述角钢与所述钢箱涵节的表面围成所述定位槽。采用以上设计,定位槽的结构简单。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钢箱涵节包括底板和两块立板,两块所述立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两侧边;在所述钢箱涵节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设置有呈U形延伸的所述挤压变形条;靠近所述钢箱涵节的任意一端或两端设置有所述挤压变形条,所述挤压变形条与所述钢箱涵节的端面平行。采用以上设计,钢箱涵节的上方开口,使得内层的钢箱涵节易于从外层的钢箱涵节的上方开口放入,便于两段钢箱涵节的端部穿套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具有止水结构的钢箱涵节与相配合的钢箱涵节配合连接时,挤压变形条被夹持在两段钢箱涵节的相对表面之间,通水后,由于挤压变形条被部分限位在定位槽内,挤压变形条受压变形,能够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中m1部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两段钢箱涵连接示意图;图5为图4中m2部的放大图;图6为使用本技术的钢箱涵修复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2所示,一种钢箱涵端头止水结构,包括钢箱涵节200,在该钢箱涵节200的端部设有挤压变形条310,该挤压变形条310沿着所述钢箱涵节200的环向设置,该挤压变形条310连续贴设在所述钢箱涵节200的外表面上。如图2,所述钢箱涵节200包括底板和两块立板,两块所述立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两侧边。在所述钢箱涵节20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设置有呈U形延伸的所述挤压变形条310。所述挤压变形条310与所述钢箱涵节200的端面平行。为固定所述挤压变形条310在所述钢箱涵节200表面的位置,沿着所述挤压变形条310的走向设置有定位槽320,该定位槽320的槽口背向所述钢箱涵节200的表面,该定位槽320内设置有所述挤压变形条310。如图3,所述挤压变形条310背向所述钢箱涵节200表面的一侧超出所述定位槽320槽口。所述挤压变形条310的外壁呈圆形,所述挤压变形条310的外壁分别抵靠所述定位槽320的槽底和两个槽壁。具体地,所述挤压变形条310为圆管状。所述定位槽320的槽深为所述挤压变形条310外径的1/3-2/3。所述挤压变形条310可以使用具有一定弹性的胶管,可以是由橡胶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其具有弹性和径向变形能力,从而在受压时起到密封作用。具体地,沿着所述挤压变形条310的走向平行设置有一对角钢330,所述角钢330的一边贴设焊接在所述钢箱涵节200的表面,所述角钢330的另一边立设在所述钢箱涵节200的表面,一对所述角钢330与所述钢箱涵节200的表面围成所述定位槽32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将所述角钢330固定在外层钢箱涵节100的内表面,定位槽320的槽口朝向内层钢箱涵节200,挤压变形条310设置在定位槽320内,也是可行的。图4展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具体使用状态。外层钢箱涵节100的结构与钢箱涵节200相同但尺寸略大,其中外层钢箱涵节100套设在钢箱涵节200的外侧,二者在端部搭接。如图5,钢箱涵节200将挤压变形条310压紧在外层钢箱涵节100的内表面上,起到止水密封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外层钢箱涵节100和钢箱涵节200的两块立板均自下而上逐渐外展,倾斜设置,外层钢箱涵节100和钢箱涵节200的截面呈下窄上宽的形状。这样,当二者装配到一起后,钢箱涵节200承载越大,挤压变形条310的变形程度越大,钢箱涵节200逐渐下沉从而与外层钢箱涵节100的内表面间距更小,使得挤压变形条310与两段钢箱涵节贴合更紧密。本技术的一个使用场景为如图6所示的钢箱涵修复系统。一种大口径箱涵的钢箱涵修复系统,包括两段相对设置的箱涵a,两段所述箱涵a上方跨设有桥接悬挂梁600,该桥接悬挂梁600下方挂接有钢箱涵,该钢箱涵将两段所述箱涵a连通。所述钢箱涵包括沿着长度方向顺次连接的三段钢箱涵节,其中位于两端的所述钢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箱涵端头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箱涵节(200),在该钢箱涵节(200)的端部设有挤压变形条(310),该挤压变形条(310)沿着所述钢箱涵节(200)的环向设置,该挤压变形条(310)连续贴设在所述钢箱涵节(20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n沿着所述挤压变形条(310)的走向设置有定位槽(320),该定位槽(320)的槽口背向所述钢箱涵节(200)的表面,该定位槽(320)内设置有所述挤压变形条(310),所述挤压变形条(310)背向所述钢箱涵节(200)表面的一侧超出所述定位槽(320)槽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箱涵端头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箱涵节(200),在该钢箱涵节(200)的端部设有挤压变形条(310),该挤压变形条(310)沿着所述钢箱涵节(200)的环向设置,该挤压变形条(310)连续贴设在所述钢箱涵节(20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
沿着所述挤压变形条(310)的走向设置有定位槽(320),该定位槽(320)的槽口背向所述钢箱涵节(200)的表面,该定位槽(320)内设置有所述挤压变形条(310),所述挤压变形条(310)背向所述钢箱涵节(200)表面的一侧超出所述定位槽(320)槽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箱涵端头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变形条(310)的外壁呈圆形,所述挤压变形条(310)的外壁分别抵靠所述定位槽(320)的槽底和两个槽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箱涵端头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变形条(310)为管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箱涵端头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320)的槽深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诚刘石虎何华黄晶余升柳菁翠何荣郭舟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排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