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锭炉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264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铸锭炉加热装置,其包括若干呈上下叠放设置的加热器及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安装臂,所述加热器包括若干长条形的侧加热臂,所述侧加热臂采用从下到上由疏到密的分布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铸锭炉加热装置采用从下到上由疏到密的侧加热臂,使得径向等温面更平滑,轴向温度梯度更可控。而且,所述安装臂采用多排槽孔的设计,可灵活安装不同高度的侧加热臂,更容易调节发热功率和发热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铸锭炉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伏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锭炉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多晶铸锭是光伏制造领域的一项重要工艺,其采用铸锭炉对多晶硅料进行铸锭加工,并最终形成多晶硅锭。铸锭工艺中需要采用加热器进行持续加热以使硅料融化,满足晶体生长的要求。而目前市场大部分多晶硅定向生长炉设计方为单电源系统控制方式,加热器连接方式使用三相电三角接法,侧部加热器设计方案为整体一条蛇形加热器,如图1所示为常规的侧加热器组合,其整体均匀发热,晶体生长过程中温度梯度控制粗糙,无法进一步提高晶体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铸锭炉加热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加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一种铸锭炉加热装置,其包括若干呈上下叠放设置的加热器及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安装臂,所述加热器包括若干长条形的侧加热臂,所述侧加热臂采用从下到上由疏到密的分布方式。进一步地,上下方向上叠放的相邻两个加热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加热器呈封闭的方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还包括若干连接所述侧加热臂的衔接臂,每个所述加热器的相邻的两个侧加热臂呈垂直设置,且通过所述衔接臂进行衔接。进一步地,上下方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加热器的侧加热臂彼此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侧加热臂与衔接臂上均设有固定孔,所述侧加热臂和所述衔接臂通过所述固定孔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衔接臂设有一倾斜部及位于倾斜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倾斜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臂呈L型,其包括位于所述侧加热臂上方的横向臂及自横向臂一端向下垂直延伸的竖向臂,所述竖向臂上设有若干与所述侧加热臂固定连接的槽孔。进一步地,所述槽孔形成于所述竖向臂的内壁面上,且所述槽孔呈矩阵分布;所述槽孔与每个所述加热器的侧加热臂上的固定孔对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竖向臂的内壁面上还设有一向内凸起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若干所述侧加热臂的上方,用于对侧加热臂进行限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铸锭炉加热装置采用从下到上由疏到密的侧加热臂,使得径向等温面更平滑,轴向温度梯度更可控。而且,所述安装臂采用多排槽孔的设计,可灵活安装不同高度的侧加热臂,更容易调节发热功率和发热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铸锭炉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铸锭炉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铸锭炉加热装置,其围绕在坩埚的四周,用于对坩埚的侧部进行加热,所述铸锭炉加热装置包括若干方形加热器10及连接所述方形加热器10的安装臂20,其中,所述若干方形加热器10沿上、下方向依次叠放分布,且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加热器10之间留有间隙,两者并不相互抵接。每个所述方形加热器10包括四个长条形的侧加热臂11以及连接所述侧加热臂11的衔接臂12,所述四个长条形的侧加热臂11两两相互平行,构成一方形结构,相邻的两个侧加热臂11呈垂直设置,且通过所述衔接臂12进行衔接,从而使所述侧加热器10形成一方形的封闭环,所述侧加热臂11以及衔接臂12上均设有固定孔13,所述侧加热臂11和所述衔接臂12通过所述固定孔13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衔接臂12设有一倾斜部14及位于倾斜部14两端的连接部15,所述倾斜部14和所述连接部15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另外,上下方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方形加热器10的侧加热臂11彼此平行设置,且均沿水平方向延伸,而每个加热器10的衔接臂12在上下方向上也一一对应设置,从而使得所述若干方形加热器10在坩埚的四周形成围栏状结构,坩埚的每个侧面均分布有若干由上而下分布的且彼此平行设置的侧加热臂11。所述安装臂20呈L型,其包括位于所述侧加热臂11上方的横向臂21及自横向臂21一端向下垂直延伸的竖向臂22,所述横向臂21和竖向臂22为一体连接结构,且所述竖向臂22上设有若干与所述侧加热臂11固定连接的槽孔23,所述槽孔23形成于所述竖向臂22的内壁面上,所述槽孔23呈矩阵分布,即所述竖向臂22的内壁面上分布有若干排水平延伸的槽孔23,每排所述槽孔23与每个所述加热器10的侧加热臂11上的固定孔13对应连接,而且每个所述加热器10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上下方向上的安装位置。所述横向臂21的顶面设有向上垂直延伸的定位件24。另外,所述竖向臂22的内壁面上还设有一向内凸起的止挡部25,所述止挡部25位于所述若干侧加热臂11的上方,用于对侧加热臂11进行一定的限位。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臂20的长度为400mm-600mm,需要根据加热器10辐射高度、温度梯度及相应热对应强度来定,所述槽孔23位于所述竖向臂22下侧的2/3部分。所述侧加热臂11为长条状石墨或者碳碳复合材料,所述侧加热臂11的长度设计为1000~1400mm,需要根据加工硅锭尺寸及需要加热辐射面积来定,宽度设计为20-60mm,可根据硅锭生长结果调节,厚度设计为15-35mm,通过不同厚度调节电阻值和发热功率。由于多晶硅长晶过程温度梯度需竖直向上,需要使加热装置的下部分的发热功率低,而上部分的发热功率高,因此,本技术所述加热装置的侧加热臂11采用从下到上由疏到密的分布方式,使得径向等温面更平滑,轴向温度梯度更可控。而且,所述安装臂20采用多排槽孔23的设计,可灵活安装不同高度的侧加热臂11,更容易调节发热功率和发热位置。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锭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呈上下叠放设置的加热器及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安装臂,所述加热器包括若干长条形的侧加热臂,所述侧加热臂采用从下到上由疏到密的分布方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锭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呈上下叠放设置的加热器及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安装臂,所述加热器包括若干长条形的侧加热臂,所述侧加热臂采用从下到上由疏到密的分布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锭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方向上叠放的相邻两个加热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加热器呈封闭的方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锭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若干连接所述侧加热臂的衔接臂,每个所述加热器的相邻的两个侧加热臂呈垂直设置,且通过所述衔接臂进行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锭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方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加热器的侧加热臂彼此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铸锭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加热臂与衔接臂上均设有固定孔,所述侧加热臂和所述衔接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硕陈伟李林东王全志丁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包头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