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包括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覆盖于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上的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覆盖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上的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以及覆盖于所述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上的单组份脂肪族阴离子酸改良聚氨酯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具有高抗划伤性的特点,能够有效保护汽车保险杠,避免轻微刮痕,即使在有较强外力产生明显刮痕后,也能够剥落涂层的最外层部分,因此,只需对最外层进行修补,不需要进行涂层的整体修补,有效节约工时和材料,真正实现快速修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
本技术涉及汽车用涂层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汽车保险杠材料已经由最早的铁质材料转变为塑料材料。汽车保险杠一般安装在车身前后,能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由于其在车身上的特殊位置和保护功能,保险杠是一个很容易被刮伤的汽车部件,开车时如果不注意,很容易碰到,造成漆面划痕、破损等。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1721808097.4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水性可剥离涂层结构,置于汽车的原厂漆层表面上,该汽车用水性可剥离涂层结构包括置于原厂漆层表面上的改性水性聚氨酯底漆涂层,置于改性水性聚氨酯底漆涂层表面上的交联型水性聚氨酯面漆涂层。上述专利公开的汽车用水性可剥离涂层结构,可整张剥离,使用寿命长,环保安全,同时在美化汽车车身的基础上,还能保护汽车的原厂漆不被腐蚀和划伤;但其仍存在一定缺陷,上述专利公开的涂层结构在硬度、耐磨性和耐刮伤性以及塑料底材附着力等方面并不能满足目前汽车保险杠涂层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具有高抗划伤性的特点,能够有效保护汽车保险杠,避免轻微刮痕,即使在有较强外力产生明显刮痕后,也能够剥落涂层的最外层部分,因此,只需对最外层进行修补,不需要进行涂层的整体修补,有效节约工时和材料,真正实现快速修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包括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覆盖于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上的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覆盖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上的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以及覆盖于所述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上的单组份脂肪族阴离子酸改良聚氨酯涂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相接触的面为粗糙面,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与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以及所述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相接触的面为粗糙面,所述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以及所述单组份脂肪族阴离子酸改良聚氨酯涂层相接触的面为粗糙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起,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与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与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凸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与所述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起,所述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与所述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凸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厚度为10-15μ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厚度为15-20μ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厚度为40—50μ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组份脂肪族阴离子酸改良聚氨酯涂层厚度为50—70μ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提供的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通过在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上增加含有聚碳酸酯改性聚氨酯弹性粉的单组份脂肪族阴离子酸改良聚氨酯涂层,具有高抗划伤性的特点,能有效保护汽车保险杠,避免轻微刮痕的产生,即使在有较强外力产生明显刮痕后,也能够剥落单组份脂肪族阴离子酸改良聚氨酯涂层,不会对下层产生伤害,在进行二次修补时,只需要喷涂单组份脂肪族阴离子酸改良聚氨酯涂层,避免整体涂层的大修,节省人工和材料,真正实现快速修补。2、本技术提供的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所采用的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在塑料保险杠上具有优秀的附着力,对ABS、PP等常用的塑料底材附着力测试达到1级。3、本技术提供的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所采用的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具有强的遮盖能力,对于黑色、白色及各色塑料底材保险杠均可做到对原底色完全遮盖4、本技术提供的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所采用的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具有较高的铅笔硬度,铅笔硬度达到2H以上;5、本技术提供的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所采用的单组份脂肪族阴离子酸改良聚氨酯涂层是由单组份脂肪族阴离子酸改良聚氨酯水分散体、聚碳酸酯改性聚氨酯弹性粉组合形成的透明涂层,厚度为50—70微米,具有很好的爽滑手感、耐磨性和耐刮伤性以及出色的透明性,不改变整体涂层的颜色。6、本技术提供的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通过将各涂层的接触面设置为粗糙面,另外在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凸起或凹槽,有利于增加涂层与涂层之间的粘结力。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2、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3、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4、单组份脂肪族阴离子酸改良聚氨酯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参阅附图一,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包括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1,覆盖于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1上的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2,覆盖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2上的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3,以及覆盖于所述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3上的单组份脂肪族阴离子酸改良聚氨酯涂层4。本实施例中的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1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2相接触的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覆盖于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上的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覆盖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上的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以及覆盖于所述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上的单组份脂肪族阴离子酸改良聚氨酯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覆盖于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上的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覆盖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上的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以及覆盖于所述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上的单组份脂肪族阴离子酸改良聚氨酯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相接触的面为粗糙面,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与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以及所述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相接触的面为粗糙面,所述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清漆涂层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以及所述单组份脂肪族阴离子酸改良聚氨酯涂层相接触的面为粗糙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起,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与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保险杠用保护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马来酸酐改性聚氯丙烯底漆涂层与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光漆涂层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水性聚氨酯金属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晖,刘其平,郭伟杰,李桂琴,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浩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