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9207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变频空调技术,其公开了一种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解决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产生凝露的问题,提高电控可靠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冷媒管散热管温度与变频驱动板内部温度的差值确定电子膨胀阀是否按照防凝露控制,使冷媒散热管温度高于变频驱动板所处的露点温度,防止凝露水产生,保证产品可靠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适用于变频空调的防凝露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频空调技术,具体涉及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空调中采用冷媒散热电控变频驱动板是市场趋势,冷媒可以降低变频驱动板元器件温度,起到散热保护的作用,但是系统原有的单节流装置根据排气温度控制会出现电子膨胀阀关小,节流大,导致节流后的冷媒散热管的温度低于变频驱动板所处露点温度的情况,导致此处产生冷凝水,影响电控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解决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产生凝露的问题,提高电控可靠性。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应用于冷媒散热管前后均设置有节流装置的系统,所述节流装置中包括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安装位置满足:在制热时所述电子膨胀阀作为第一节流器件,在制冷时所述电子膨胀阀作为第二节流器件;该控制方法包括:A、根据空调机组当前的运行模式,确定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式,若当前为制冷模式,则由于冷媒散热管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不会产生冷凝水,只需根据制冷模式进行电子膨胀阀调节;若当前为制热模式,则进入步骤B;B、获取第一次节流后的冷媒散热管温度T1与变频驱动板内部温度T2,并计算T1与T2的差值t,根据所述差值t判断是否需要进入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B中,根据所述差值t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进入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具体包括:(1)判断所述差值t与预设温度阈值F1、F2的关系,若所述差值t≤F1,则进入步骤(2);若F1<差值t≤F2,则进入步骤(3);若差值t>F2,则进入步骤(4);所述温度阈值F1小于F2;(2)当差值t≤F1时,无需进入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仍按照制热模式对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式;(3)当F1<差值t≤F2时,按照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若在防凝露控制过程中,所述差值t≤F1,则退出防凝露控制,返回步骤(1);(4)当差值t>F2时,按照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同时显示变频驱动板凝露故障,若达到凝露故障停机条件,则控制机组停机,结束流程。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凝露故障停机条件为:一个小时内出现三次凝露故障。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按照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包括:通过对电子膨胀阀进行开度调节,提升冷媒放热管处温度,且当前差值t处于不同温度范围时,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程度不同。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4)中还包括:若在防凝露控制中,差值t满足F1<差值t≤F2,则进入步骤(3),若差值t满足t≤F1,则退出防凝露控制,返回步骤(1)。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针对另外一种空调换热系统的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应用于冷媒散热管前后均设置有节流装置的系统,所述节流装置中包括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安装位置满足:在制冷时所述电子膨胀阀作为第一节流器件,在制热时所述电子膨胀阀作为第二节流器件;该控制方法包括:A、根据空调机组当前的运行模式,确定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式,若当前为制热模式,则由于冷媒散热管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不会产生冷凝水,只需根据制热模式进行电子膨胀阀调节;若当前为制冷模式,则进入步骤B;B、获取第一次节流后的冷媒散热管温度T1与变频驱动板内部温度T2,并计算T1与T2的差值t,根据所述差值t判断是否需要进入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一次节流后的冷媒散热管温度与变频驱动板内部温度的差值判断是否需要进入驱动板防凝露控制,若差值小于一个较低阈值,则判定为产生凝露的风险较小,为不影响空调性能,此时不进入防凝露控制,若差值介于一个较小阈值和较大阈值之间,则判定为产生凝露的风险较大,需要进入防凝露控制,若差值大于较大阈值,则判定可能出现凝露故障,在进行防凝露控制的同时进行凝露故障提示,当满足凝露故障停机条件时,控制机组停机。通过此控制方式可以在减小对机组换热性能影响下及时进入防凝露控制,使冷媒散热管温度高于变频驱动板所处的露点温度,防止凝露水产生,提高产品的电控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变频空调系统逻辑控制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2的变频空调系统逻辑控制简图;图3为实施例1的第一种控制方案流程图;图4为实施例1的第二种控制方案流程图;图5为实施例1的第三种控制方案流程图;图6为实施例2的第一种控制方案流程图;图7为实施例2的第二种控制方案流程图;图8为实施例2的第三种控制方案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解决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产生凝露的问题,提高电控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根据冷媒管散热管温度与变频驱动板内部温度的差值确定电子膨胀阀是否按照防凝露控制,使冷媒散热管温度高于变频驱动板所处的露点温度,防止凝露水产生,保证产品可靠性。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应用于冷媒散热管前后均设置有节流装置的系统,所述节流装置中包括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安装位置满足:在制热时所述电子膨胀阀作为第一节流器件,在制冷时所述电子膨胀阀作为第二节流器件;如图1所示,两个节流装置分别为电子膨胀阀、单向阀+毛细管;其中,电子膨胀阀设置在变频驱动板与截止阀之间,单向阀+毛细管设置在变频驱动板与室外换热器之间。针对此类系统的控制方案为:根据空调机组当前的运行模式,确定电子膨胀阀的运行控制方式,若当前为制冷模式,电子膨胀阀作为第二节流器件,冷媒由冷凝器冷凝放热变为液体经过单向阀,冷媒散热管时为变频驱动板进行降温散热,此处的冷媒散热管温度高于露点温度,因此不会出现凝露问题,可根据制冷模式进行开度控制,保证系统能力的同时不影响冷媒放热管的温度。若当前为制热模式,电子膨胀阀作为第一节流器件,需要根据冷媒放热管温度与驱动板内部温度的差值,判定电子膨胀阀是否按照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若按照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对电子膨胀阀进行开度调节,提升冷媒放热管处温度,避免变频驱动板处凝露水产生,从而提高电控可靠性。具体而言,在制热模式下,首先获取第一次节流后的冷媒散热管温度T1与变频驱动板内部温度T2,并计算T1与T2的差值t,若差值t小于一个较低阈值F1,则判定为产生凝露的风险较小,为不影响空调性能,此时不进入防凝露控制,仍按照制热模式下对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式来控制即可,流程如图3所示。若差值介于一个较小阈值和较大阈值之间,即F1<t≤F2,则判定为产生凝露的风险较大,需要进入防凝露控制,此时通过对电子膨胀阀进行开度调节,提升冷媒放热管处温度。若在防凝露控制过程中,检测到差值t满足t≤F1,则退出防凝露控制,仍按照制热模式下对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式来控制即可,流程如图4所示。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应用于冷媒散热管前后均设置有节流装置的系统,所述节流装置中包括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安装位置满足:在制热时所述电子膨胀阀作为第一节流器件,在制冷时所述电子膨胀阀作为第二节流器件;其特征在于,/n该控制方法包括:/nA、根据空调机组当前的运行模式,确定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式,若当前为制冷模式,则由于冷媒散热管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不会产生冷凝水,只需根据制冷模式进行电子膨胀阀调节;若当前为制热模式,则进入步骤B;/nB、获取第一次节流后的冷媒散热管温度T1与变频驱动板内部温度T2,并计算T1与T2的差值t,根据所述差值t判断是否需要进入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应用于冷媒散热管前后均设置有节流装置的系统,所述节流装置中包括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安装位置满足:在制热时所述电子膨胀阀作为第一节流器件,在制冷时所述电子膨胀阀作为第二节流器件;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方法包括:
A、根据空调机组当前的运行模式,确定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式,若当前为制冷模式,则由于冷媒散热管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不会产生冷凝水,只需根据制冷模式进行电子膨胀阀调节;若当前为制热模式,则进入步骤B;
B、获取第一次节流后的冷媒散热管温度T1与变频驱动板内部温度T2,并计算T1与T2的差值t,根据所述差值t判断是否需要进入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B中,根据所述差值t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进入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具体包括:
(1)判断所述差值t与预设温度阈值F1、F2的关系,若所述差值t≤F1,则进入步骤(2);若F1<差值t≤F2,则进入步骤(3);若差值t>F2,则进入步骤(4);所述温度阈值F1小于F2;
(2)当差值t≤F1时,无需进入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仍按照制热模式对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式;
(3)当F1<差值t≤F2时,按照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若在防凝露控制过程中,所述差值t≤F1,则退出防凝露控制,返回步骤(1);
(4)当差值t>F2时,按照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同时显示变频驱动板凝露故障,若达到凝露故障停机条件,则控制机组停机,结束流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凝露故障停机条件为:一个小时内出现三次凝露故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照变频驱动板防凝露控制包括:通过对电子膨胀阀进行开度调节,提升冷媒放热管处温度,且当前差值t处于不同温度范围时,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程度不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还包括:若在防凝露控制中,差值t满足F1<差值t≤F2,则进入步骤(3),若差值t满足t≤F1,则退出防凝露控制,返回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蓉张少龙杨斌廖秀兰李小莉武巧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