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20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2
本申请提供一种淋水装置,包括淋水部和导流部;淋水部包括多个落水孔;全部或者部分落水孔对应设置有导流部;导流部用于引导水通过对应的落水孔流出。根据本申请的淋水装置,可以保证在水流较小,落水孔较小的情况下,水流可以突破在落水孔附近的表面张力,从而顺利流下,进而使得水流分配均匀,且水能顺利流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淋水装置
本申请属于布水
,具体涉及一种淋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淋水装置可以用来加湿或者进行蒸发冷却,传统的淋水装置在需要淋水的位置开设通孔,使得水流顺着通孔留下。但是,此种结构形式开孔孔径将会极大地影响淋水装置的水流分配和有效性,若通孔孔径较大,则淋水装置内水流极易分布不均,导致淋水装置中距离进水口远端部位无法有效进行淋水。若通孔孔径较小,则淋水装置内水流分配较为均匀,但是可能会由于水的张力的作用,导致淋水装置内的水无法突破部分通孔流下。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淋水装置内水流分配均匀,且水能顺利流下的淋水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淋水装置,包括:淋水部,淋水部包括多个落水孔;和导流部;全部或者部分落水孔对应设置有导流部;导流部用于引导水通过对应的落水孔流出。优选地,每个导流部的中心轴线与对应的落水孔的中心轴线重合;和/或,导流部在落水孔的轴向上延伸,并贯穿对应的落水孔;和/或,各个落水孔在水流方向上依次布置;并且在水流方向上,各个落水孔的孔径依次增大;和/或,导流部具有尖端;尖端位于导流方向的末端。优选地,当部分落水孔对应设置有导流部时,落水孔包括导流落水孔和单落水孔;导流部设置于导流落水孔内。优选地,导流落水孔的横截面积为S2;在导流落水孔的进水端面上,导流部的横截面积为S3;单落水孔的横截面积为S1;其中S2-S3>S1/2。<br>优选地,导流部包括出孔段;出孔段通过导流落水孔的出水端伸出;落水孔的横截面为圆形,以淋水装置所需的单落水孔的孔径为d;出孔段的长度为h,其中h≥d。优选地,导流落水孔的孔径为D;导流部的横截面积为圆形;在导流落水孔的进水端面上,导流部的直径为M;其中π(D2-M2)/2≧πd2/4。优选地,淋水装置还包括安装部,各个导流部均安装于安装部上。优选地,安装部安装于淋水部上。优选地,淋水部上设置有支撑部,安装部安装于支撑部上。优选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第一凹凸结构与第二凹凸结构相适配。优选地,第一凹凸结构设置为多个;第一凹凸结构的位置与导流部的位置一一对应。本申请提供的淋水装置,导流部可以保证在水流较小,落水孔较小的情况下,水流可以突破在落水孔附近的表面张力,从而顺利流下,进而使得水流分配均匀,且水能顺利流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淋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淋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淋水装置的纵剖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安装部和导流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淋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淋水装置的俯视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淋水装置的主视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淋水装置的左视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淋水部;2、落水孔;3、导流部;4、安装部;5、支撑部;61、第一凹凸结构;62、第二凹凸结构。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淋水装置,包括淋水部1和导流部3;淋水部1包括多个落水孔2;全部或者部分落水孔2对应设置有导流部3;导流部3用于引导水通过对应的落水孔2流出,保证在水流较小,落水孔2较小的情况下,水流可以突破在落水孔2附近的表面张力,从而顺利流下,若水流足够大或者落水孔2足够大则不需要导流部3即可。使得淋水盒内的水流分配均匀的同时可以有效沿着落水孔2流下,保证水流仅在重力作用下,仍可以分配均匀的从落水孔2有效的进行流水作业,从而使得淋水装置更加可靠。同时如果出现淋水盒前段水流大,后端水流小的的情况,即进水口位于淋水盒的一侧,则可以前段不设置导流部3。进一步地,每个导流部3的中心轴线与对应的落水孔2的中心轴线重合,从而保证导流效果最好;和/或,导流部3在落水孔2的轴向上延伸,并贯穿对应的落水孔2,淋水部1为淋水盒,水流进入到淋水盒的流道后,将会依次撞击到安装部4上的导流部3上,从而缓冲水流的流速,同时水流将根据虹吸原理,沿着导流部3从落水孔2流下,此时的水流落下将不再收到水自身表面的张力影响;淋水盒中还设置有溢水孔,水流小的时候,存在水流不能沿着落水孔2均匀流下,当水流过大时,落水孔2大小已经不能满足落水的条件时,需要从落水孔2两侧的溢水孔流出。和/或,各个落水孔2在水流方向上依次布置;并且在水流方向上,各个落水孔2的孔径依次增大,距离水流进水口近处的孔径较小,后续逐渐渐变增加,从而保证淋水盒的水流落下均匀;和/或,导流部3具有尖端;尖端位于导流方向的末端,用于汇聚沿着导流部3流下的水流。进一步地,当部分落水孔2对应设置有导流部3时,落水孔2包括导流落水孔和单落水孔;导流部3设置于导流落水孔内。进一步地,导流落水孔的横截面积为S2;在导流落水孔的进水端面上,导流部3的横截面积为S3;单落水孔的横截面积为S1;其中S2-S3>S1/2。进一步地,导流部3包括出孔段;出孔段通过导流落水孔的出水端伸出;落水孔2的横截面为圆形,以淋水装置所需的单落水孔的孔径为d;出孔段的长度为h,其中h≥d,h越大则引流效果越优。进一步地,导流落水孔的孔径为D;导流部3的横截面积为圆形;在导流落水孔的进水端面上,导流部3的直径为M;其中π(D2-M2)/2≧πd2/4。结合参见图3-4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淋水装置还包括安装部4,各个导流部3均安装于安装部4上。进一步地,安装部4安装于淋水部1上。结合参见图5-8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淋水部1上设置有支撑部5,安装部4安装于支撑部5上。淋水部1包括淋水盒,落水孔2设置在淋水盒底面上,支撑部5分两排设置,两排支撑部5分别设置在落水孔2的两侧,且沿着水流方向依次布置;支撑部5将安装部4支撑起来,使得其脱离淋水盒底面,防止其对水流造成影响;并且使得导流部3与落水孔2同心设置。进一步地,安装部4上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61;支撑部5上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62;第一凹凸结构61与第二凹凸结构62相适配。进一步地,第一凹凸结构61设置为多个;第一凹凸结构61的位置与导流部3的位置一一对应。支撑部5与安装部4通过项目的嵌套关系即直接进行凹凸配合限制了安装部4的左右前后的自由度,然后依靠淋水盒顶盖压下,对安装部4限位上下自由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淋水部(1),所述淋水部(1)包括多个落水孔(2);/n和导流部(3);全部或者部分所述落水孔(2)对应设置有所述导流部(3);所述导流部(3)用于引导水通过对应的所述落水孔(2)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淋水部(1),所述淋水部(1)包括多个落水孔(2);
和导流部(3);全部或者部分所述落水孔(2)对应设置有所述导流部(3);所述导流部(3)用于引导水通过对应的所述落水孔(2)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流部(3)的中心轴线与对应的所述落水孔(2)的中心轴线重合;
和/或,所述导流部(3)在所述落水孔(2)的轴向上延伸,并贯穿对应的所述落水孔(2);
和/或,各个所述落水孔(2)在水流方向上依次布置;并且在水流方向上,各个所述落水孔(2)的孔径依次增大;
和/或,所述导流部(3)具有尖端;所述尖端位于所述导流方向的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部分所述落水孔(2)对应设置有所述导流部(3)时,所述落水孔(2)包括导流落水孔和单落水孔;所述导流部(3)设置于所述导流落水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落水孔的横截面积为S2;在所述落水孔(2)的进水端面上,所述导流部(3)的横截面积为S3;所述单落水孔的横截面积为S1;其中S2-S3>S1/2。


5.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3)包括出孔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聪鲍依婷邵莹河穆博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