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滤芯和空气调节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86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滤芯和空气调节设备,该加湿滤芯包括外框,所述外框限定出容纳空间;加湿膜,所述加湿膜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加湿膜是由中空微多孔纤维形成的。该加湿滤芯中的加湿膜具有理想的导湿、放湿的性能,进而使得加湿滤芯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同时蒸发速率快,能够有效提升加湿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滤芯和空气调节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设备
,具体的,涉及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滤芯和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空气调节设备加湿,是通过水箱中的水输送到加湿器顶部的淋水器,水均匀地淋到加湿膜的顶部,淋水器确保水均匀分配到湿膜材料上,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加湿膜向下浸透,淋湿加湿膜内部的所有层面,形成均匀的水膜.当干燥的风通过加湿膜时,干燥的空气和湿润的加湿膜表面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水份充分吸收空气的热量而汽化、蒸发,从而达到对空气加湿的目的。目前,采用的加湿膜为木浆纸加湿膜,其吸水速度慢,吸水量小,蒸发速率慢,进而导致加湿量提升困难。因而,目前空气调节设备加湿相关技术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或者蒸发速率快的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滤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滤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加湿滤芯包括:外框,所述外框限定出容纳空间;加湿膜,所述加湿膜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加湿膜是由中空微多孔纤维形成的。该加湿滤芯中,中空微多孔纤维的芯部具有中孔,皮层有微多孔,且有部分微多孔成为从表面到中空部分的贯穿孔,当中空微多孔纤维与水分接触时,在毛细效应作用下,一面从内侧贯穿孔将水分输向中孔并沿中空部分分布,一面又通过外侧微孔向空气中蒸发,因而吸水迅速,保水率和输水率高,透气性好,进而使得加湿膜具有良好的导湿快干的性能,使得加湿滤芯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同时蒸发速率快,能够有效提升加湿量,达到理想的加湿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加湿膜构造为锯齿状。锯齿状的所述加湿膜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锯齿状的所述加湿膜的齿牙高度为10~100mm;锯齿状的所述加湿膜的齿牙密度为150~500个齿牙/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加湿滤芯还包括多个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外框中,将所述容纳空间划分为多个子容纳空间,所述加湿膜包括多个子加湿膜,每个所述子容纳空间中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子加湿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多个所述子加湿膜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多个所述子加湿膜与所述外框的侧壁平行;在与所述外框的侧壁平行的方向上,每个所述子加湿膜的宽度为10-100mm;相邻两个所述子加湿膜之间的间距为0.2-5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中空微多孔纤维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所述中空微多孔纤维的线密度为1.0~5.0dtex;所述中空微多孔纤维的长度为30~50mm;所述中空微多孔纤维为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聚氨酯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加湿膜为由所述中空微多孔纤维构成的无纺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加湿膜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克重为30-200g/m2;厚度为0.3-1.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外框和所述隔板由所述中空微多孔纤维构成,所述外框的厚度和所述隔板的厚度均大于所述加湿膜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前面所述的加湿滤芯,所述加湿滤芯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适于使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的风经过所述加湿滤芯后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水槽,所述水槽设置在所述加湿滤芯的下方,所述加湿滤芯的一部分浸入所述水槽中的水中。该空气调节设备具有前面所述的加湿滤芯的全部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器、净化器或加湿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加湿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加湿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加湿滤芯的侧视图。图4是图2中所示的加湿滤芯沿A-A线的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加湿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加湿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所示的加湿滤芯的侧视图。图8是图6中所示的加湿滤芯沿B-B线的剖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加湿滤芯加湿过程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中空微多孔纤维的结构示意图。图11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滤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4,该加湿滤芯100包括:外框10,所述外框10限定出容纳空间;加湿膜20,所述加湿膜20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加湿膜20是由中空微多孔纤维形成的。该加湿滤芯中,中空微多孔纤维的芯部具有中孔,皮层有微多孔,且有部分微多孔成为从表面到中空部分的贯穿孔,当中空微多孔纤维与水分接触时,在毛细效应作用下,一面从内侧贯穿孔将水分输向中孔并沿中空部分分布,一面又通过外侧微孔向空气中蒸发,因而吸水迅速,保水率和输水率高,透气性好,当风经过加湿膜时(参照图9,其中箭头方向表示风向)纤维表面的水分能快速蒸发并随空气带走,进而使得加湿膜具有良好的导湿快干的性能,加湿膜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同时蒸发速率快,能够有效提升加湿量,达到理想的加湿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外框的具体形状和材质等均没有特别限制,主要能够支撑加湿膜即可。一些实施例中,外框为封闭的环形,具体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三角形、圆角矩形以及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等;外框的材质可以为塑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材质。由此,加湿效果较佳,且制备材料来源广泛,耐腐蚀性和防霉性较好,使用效果较佳。一个具体示例中,外框的材料可以与加湿膜的材料相同,为了保证较好的支撑作用,可以使得外框的厚度大于加湿膜的厚度,具体的,外框的厚度可以为1~2mm,如1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mm等。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加湿量,改善加湿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加湿膜可以固定在外框上,具体的,可以通过热熔胶等方式将加湿膜的边缘固定在外框上。由此,可以很好地支撑加湿膜,方便风吹向加湿膜,并携带水分吹出,从而更好的实现加湿功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4,所述加湿膜20构造为锯齿状。具体的,可以将一张加湿膜交替向相对的两个方向折叠,使得加湿膜形成类似纸扇的锯齿状折叠结构。由此,可以加大空气和加湿膜的接触面积,提高加湿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锯齿状的所述加湿膜具有多个齿牙21,齿牙高度H1可以为10~100mm,具体如10mm、15mm、2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框,所述外框限定出容纳空间;/n加湿膜,所述加湿膜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加湿膜是由中空微多孔纤维形成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框,所述外框限定出容纳空间;
加湿膜,所述加湿膜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加湿膜是由中空微多孔纤维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膜构造为锯齿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滤芯,其特征在于,锯齿状的所述加湿膜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
锯齿状的所述加湿膜的齿牙高度为10~100mm;
锯齿状的所述加湿膜的齿牙密度为150~500个齿牙/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滤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外框中,将所述容纳空间划分为多个子容纳空间,
所述加湿膜包括多个子加湿膜,每个所述子容纳空间中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子加湿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滤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加湿膜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
多个所述子加湿膜与所述外框的侧壁平行;
在与所述外框的侧壁平行的方向上,每个所述子加湿膜的宽度为10-100mm;
相邻两个所述子加湿膜之间的间距为0.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微多孔纤维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剑章冯翔敏林勇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