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2865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冷媒循环系统包括主循环流路和第一旁通支路,主循环流路包括依次设置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第一旁通支路设置于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吸气口之间且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一流量调节阀被配置为控制第一旁通支路上的冷媒的流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冷媒循环系统在停机前,通过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使得第一旁通支路连通以使得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的压差变小,在停机后,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压力大于压缩机的排气口的压力,位于冷凝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的冷媒会通过第一旁通支路流向压缩机的吸气口,从而避免冷凝器中的高压冷媒通过排气口回流到压缩机的内部而引起压缩机的转子反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空调制冷系统中,通过压缩机正常工作使低温低压冷媒气体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压缩机不断做功使得系统能够正常平稳运行。停机状态时流量急剧减小,压缩机排气口处压力降低,制冷系统压力同步降低。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压缩机停止工作时压缩机排气口压力降低,但冷凝器内压力不会立刻降低,而是从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缓慢降低,当压缩机排气口压力低于冷凝器压力时,管路中的气体回流到压缩机内会造成压缩机内阴阳转子反转以及元器件损坏等影响压缩机寿命和制冷性能的问题发生。在专利技术人了解的相关技术中,为解决以上问题,一般在压缩机的排气口处设置止回阀防止高压气体倒流。但是由于有止回阀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压力损失,从而影响制冷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以防止高压气体回流到压缩机内。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主循环流路,包括依次设置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和第一旁通支路,设置于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吸气口之间且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一流量调节阀被配置为控制第一旁通支路上的冷媒的流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可调节地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阀为通断阀。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旁通支路,第二旁通支路设置于压缩机的排气口与蒸发器之间且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第二流量调节阀被配置为控制第二旁通支路上的冷媒的流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可调节地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的管路,第一旁通支路和第二旁通支路均通过管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排气口的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吸气口的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冷凝器的压力的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一流量调节阀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大小动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为螺杆压缩机。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的冷媒循环系统。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冷媒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冷媒循环系统正常工作时,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关闭以使得第一旁通支路断开;在冷凝器的压力大于排气口的压力时,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动作以使得从冷凝器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一旁通支路流向吸气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冷媒循环系统停机前,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动作来使得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中的至少部分冷媒通过第一旁通支路流向吸气口,以使得排气口和吸气口之间的压差变小。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旁通支路,第二旁通支路设置于压缩机的排气口与蒸发器之间且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动作之后,若排气口与吸气口之间的压差不满足设定值时,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动作以使得排气口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一旁通支路和第二旁通支路流向吸气口。基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冷媒循环系统包括主循环流路和第一旁通支路,主循环流路包括依次设置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第一旁通支路设置于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吸气口之间且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一流量调节阀被配置为控制第一旁通支路上的冷媒的流量。本专利技术的冷媒循环系统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吸气口之间设置第一旁通支路,在压缩机停机前,通过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使得第一旁通支路连通以使得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的压差变小,在停机后,冷凝器中的冷媒的压力大于压缩机的排气口的压力,位于冷凝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的冷媒会向压缩机的方向流动,当冷媒流经管路的管口时,由于压缩机的吸气口的压力是低于排气口的压力的,因此冷媒会通过第一旁通支路流向压缩机的吸气口,从而避免冷凝器中的高压冷媒通过排气口回流到压缩机的内部而引起压缩机的转子反转。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冷媒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冷媒循环系统包括:主循环流路,包括依次设置的压缩机1、冷凝器2、膨胀阀3和蒸发器4;以及第一旁通支路C,设置于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吸气口之间且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6,第一流量调节阀6被配置为控制第一旁通支路C上的冷媒的流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冷媒循环系统在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吸气口之间设置第一旁通支路C,在停机前,通过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6使得第一旁通支路C连通以使得压缩机1的排气口和吸气口的压差变小,在停机后,冷凝器2中的冷媒的压力大于压缩机1的排气口的压力,位于冷凝器2与压缩机1之间的管路A上的冷媒会向压缩机1的方向流动,当冷媒流经管路B的管口时,由于压缩机1的吸气口的压力是低于排气口的压力的,因此冷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循环流路,包括依次设置的压缩机(1)、冷凝器(2)、膨胀阀(3)和蒸发器(4);和/n第一旁通支路(C),设置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吸气口之间且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6),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6)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旁通支路(C)上的冷媒的流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循环流路,包括依次设置的压缩机(1)、冷凝器(2)、膨胀阀(3)和蒸发器(4);和
第一旁通支路(C),设置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吸气口之间且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6),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6)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旁通支路(C)上的冷媒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可调节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6)为通断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旁通支路(D),所述第二旁通支路(D)设置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蒸发器(4)之间且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5),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5)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旁通支路(D)上的冷媒的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5)的开度可调节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的管路(B),所述第一旁通支路(C)和所述第二旁通支路(D)均通过所述管路(B)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排气口的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7)、用于检测所述吸气口的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8)和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2)的压力的第三压力传感器(9),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6)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7)、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8)和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9)检测的压力大小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炽亮张治平龙忠铿练浩民张丙潘成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