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06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属于轴承技术领域,包括轴圈、座圈、保持架、滚动体,所述轴圈上设置有与轴圈集成一体的锁紧螺母结构,轴圈与座圈相对的一侧设有向座圈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将座圈的外端部遮罩形成上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要一次安装锁紧螺母就安装到位、便于安装,且因轴圈中设置了有密封作用的凸缘结构可起到密封的作用,转向总成无需再行安装密封结构,其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
,尤其涉及一种转向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
技术介绍
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一般用于摩托车、汽车转向部位。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既要承受车身重量,又要保持车子的转向功能,因此,传统的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是由标准的轴圈、座圈、保持架和钢球组成,另外配一个锁紧螺母对轴承进行锁紧。并且,为确保轴承转动过程中的密封,还需配设一套密封装置。因此,传统的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安装总成部分,安装零件多、结构复杂、安装占用空间大、安装成本高,与目前车型小型化、轻量化、节能化方向的发展趋势相悖。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向器用的球轴承存在的体积大、安装复杂、安装成本高等的问题,简化轴承结构、使其便于装配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结构如下:包括轴圈、座圈、保持架、滚动体,所述轴圈上设置有与轴圈集成一体的锁紧螺母结构;所述轴圈与座圈相对的一侧设有向座圈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将座圈的外端部遮罩形成上密封。通过上述结构中的锁紧螺母结构,在轴承安装时,直接装配即可,无需另外配置螺母,减少零件的使用,也能够减少总成的安装成本、减少总成的安装空间,达到总成轻量化、节省能源目的。并且,通过凸缘与座圈配合形成的上密封结构,可于凸缘与座圈之间形成密封,替代传动结构中的密封盖,进而减少零件、优化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减少总成的安装成本和使总成进一步轻量化。为便于加工和安装使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锁紧螺母结构为开设与轴圈的内孔壁上的内螺纹。为确保密封效果、实现本专利技术轴承的内侧端的无密封盖密封,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座圈的内孔与轴圈的内孔的孔径差的量级在0.05mm以下。为避免座圈与轴圈之间发生摩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凸缘的内侧壁与所述座圈的外端部的外侧壁之间间隔设置。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凸缘的内侧壁与所述座圈的外端部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隔为0.2~0.5mm。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座圈的内孔壁向轴圈的内孔壁所在位置径向延伸形成有延长通道,所述延长通道具有一定长度;所述座圈的内孔孔径大于轴圈的内孔孔径。上述结构中,通过所述延长通道使轴圈的内侧与座圈的内侧配合延长了滚道或沟道与外界连通的回路,进而增加了异物从外界进入轴承内部的难度,具备一定的密封作用。其次,通过装配后座圈与安装轴(即轴承的安装对象)之间的微小间隙,形成下密封结构,无需另外增加下密封装置,节省成本、简化结构。为确保密封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延长通道的长度不小于0.5mm。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保持架设有与延长通道的下侧壁、上侧壁分别平行间隙配合的径向平面。上述结构通过使保持架与轴圈、座圈平行间隔设置,一方面,上述结构提供的保持架可有效隔离滚动体,使轴承正常平稳运转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平面与平面之间的间隙配合作用,在轴圈转动时形成动密封,确保密封效果,进而有效加强增加了润滑脂流出的局限,使延长通道的密封作用得到提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保持架与延长通道的下侧壁间隙配合的第一径向平面伸入延长通道中、并与延长通道的下侧壁平行间隙配合,该间隙为0.05~0.2mm;所述保持架的内侧端与延长通道的上侧壁间隙配合的第二径向平面的最内端与延长通道的上侧壁的最外端相对设置。作为优选,第二径向平面的最内端同延长通道的上侧壁之间的间隙不超过所述第一径向平面同延长通道的下侧壁之间的间隙的1/2。通过限制上述保持架与延长通道之间的间隙,使该间隙保持在一个较小值内,利用该结构既加强了保持架与延长通道之间的密封效果,使下密封结构无需借助额外的密封零件的实际实用性得以提高,也扩大了保持架的体积以及其与其中的滚动体的接触面,确保轴承的运行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保持架的内孔面为与轴圈、座圈的轴向相平行的轴向平面。当轴承转动时,由于保持架的内孔面为轴向平面,故其在转动过程中可与安装轴形成相对平行、互不干扰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轴承安装时,先将轴承座圈安装在座孔中,再将特殊结构保持架与滚动体组件安装在轴承座圈中,最后安装带有锁紧螺母的轴承轴圈,由于锁紧螺母与轴圈为一体结构,故只需要一次安装锁紧螺母就安装到位,减少了总成安装的零件,达到了轴承锁紧和轴承正常工作运转的作用。并且,由于减少了零件的使用,本专利技术还达到了总成轻量化、节省能源的目的,利于车型向小型化、轻量化、节能化方向的发展。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轴圈中设置的有密封作用的凸缘结构、座圈内径设计根据与轴间的特定间隙所起到内密封的作用,使转向总成无需再行安装密封结构,进一步减少零件、简化结构、降低安装的复杂程度。简而言之,本专利技术轴承同时解决了轴承的密封和轴承运转一体化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轴圈整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密封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轴圈,2—座圈,3—保持架,4—钢球,11—内螺纹,12—凸缘,121—凸缘内侧壁,13—延长通道上侧壁,21—内侧端,211—座圈内侧壁,212—延长通道下侧壁,22—外侧端,31—径向平面一,32—径向平面二,33—轴向平面。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包括轴圈1、座圈2、保持架3、滚动体,其通过对轴圈1、座圈2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使轴承更适于安装与使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上”、“下”为以轴承的座圈2在下、轴圈1在上平放时为参照基准。所述“内”以轴承的中心所在一侧为内,反之为外。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包括轴圈1、座圈2、钢球4和保持架3,座圈2、轴圈1均为开设有内孔的环状体,其中座圈2的单侧横截面近似“L”形且位处下方,轴圈1的单侧横截面为“7”形且位于座圈2上方,座圈2与轴圈1二者相对设置且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倾斜的沟道,钢球4与保持架3所组合而成的滚动组装配于沟道中。本实施例中,轴圈1的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轴圈1集成一体的内螺纹11结构,使轴圈1在安装时相当于一螺母,与对应的安装轴螺纹连接即可,大大方便了装配。并且,在轴圈1的外侧、与座圈2相对的底部设有向座圈2延伸的凸缘12,凸缘12将座圈2的外端部包裹在内,并且凸缘内侧壁121与座圈2的外端部的外侧壁之间间隔0.2~0.5mm,即图4中所示d0,进而形成凸缘12与座圈2的外端部的上侧相交错的上密封结构。在上密封结构中,由于轴圈1的外侧端上的凸缘12与座圈2的外侧端22配合,且限制间隙在较小的范围内,故该处上密封结构得以具备稳定、有效的密封作用,进而取消轴圈1的外侧与座圈2的外侧之间的密封盖,即便于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包括轴圈、座圈、保持架、滚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圈上设置有与轴圈集成一体的锁紧螺母结构;所述轴圈与座圈相对的一侧设有向座圈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将座圈的外端部遮罩形成上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包括轴圈、座圈、保持架、滚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圈上设置有与轴圈集成一体的锁紧螺母结构;所述轴圈与座圈相对的一侧设有向座圈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将座圈的外端部遮罩形成上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结构为开设与轴圈的内孔壁上的内螺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的内侧壁与所述座圈的外端部的外侧壁之间间隔设置;和/或所述座圈的内孔与轴圈的内孔的孔径差的量级在0.05mm以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的内侧壁与所述座圈的外端部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隔为0.2~0.5mm;和/或所述轴圈与座圈上的沟道为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器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的内孔壁向轴圈的内孔壁所在位置径向延伸形成有延长通道,所述延长通道具有一定长度;所述座圈的内孔孔径大于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人本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匹夫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芜湖之乐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