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梯地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048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梯地坎,包括用于使电梯门下端嵌入并限位的嵌位部,还包括有:支撑部,用于加强整体地坎的强度,设置于所述嵌位部上;集尘部,用于收集和清理灰尘,设置于所述嵌位部上;所述集尘部包括若干个集尘槽和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集尘槽内部的内衬集尘件,所述集尘槽为设置于所述嵌位部上表面且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内衬集尘件的数量与所述集尘槽的数量相适配且所述内衬集尘件外轮廓与所述集尘槽的内轮廓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简单,具备一定的支撑强度清洁方便,不会因为落尘长时间堆积而造成电梯门开合的不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梯地坎
本技术涉及电梯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梯地坎。
技术介绍
电梯是我们常用的生活工具,在高层建筑中生活工作,电梯是必不可少的,而电梯门之所以能稳定开合不发生偏移,电梯地坎在电梯门的定位及导向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地坎结构较为简单而强度不够,或者有些结构较为复杂但制作较为繁琐,又或者有些结构强度高但较为耗费材料。针对以上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758115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高强度的电梯地坎,该技术包括呈长条形设置的地坎本体,地坎本体包括与电梯轿厢门滑移连接的滑移件以及位于滑移件内外两侧的内支撑件、外支撑件,滑移件的顶面设有坎槽,内支撑件包括开口向外设置的内支撑槽,内支撑槽的槽底与侧壁均开设有连接孔,内支撑槽远离滑移件的一侧内壁上和/或滑移件靠近内支撑槽的一侧外壁上突出设置有加强筋,滑移件的槽底外壁突出设置有支撑条,支撑条的横截面呈半圆形设置;通过设置加强筋以及横截面呈半圆形设置的支撑条,增强地坎本体的结构强度,电梯地坎不易下陷,安全度高。但该技术由于其支撑件设计较为复杂,一体成型时制作较为繁琐,且由于电梯是经常使用的工具,长期使用容易积攒灰尘影响电梯门开合,但该使用新型未设计除尘结构,对电梯长时间使用存在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梯地坎,它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制作简单,具备一定的支撑强度,且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新型电梯地坎清洁方便,不会因为落尘长时间堆积而造成电梯门开合的不便。一种新型电梯地坎,包括用于使电梯门下端嵌入并限位的嵌位部,还包括有:支撑部,用于加强整体地坎的强度,设置于所述嵌位部上;集尘部,用于收集和清理灰尘,设置于所述嵌位部上;所述集尘部包括若干个集尘槽和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集尘槽内部的内衬集尘件,所述集尘槽为设置于所述嵌位部上表面且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内衬集尘件的数量与所述集尘槽的数量相适配且所述内衬集尘件外轮廓与所述集尘槽的内轮廓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部提升电梯地坎整体的强度,同时设置的集尘部可用于收集电梯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灰尘,可拆卸式结构使灰尘的处理更加便捷。作为优选,所述嵌位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槽口;所述槽口宽度与电梯门宽度相适配,所述集尘部设置于所述槽口的底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电梯门能成功安装在地坎上,且不发生偏移,由于灰尘一般有高处往低处掉落,将所述集尘部安装地坎暴露部分最低点的所述槽口底面上更方便收集灰尘。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部包括有内支撑部及外支撑部;所述内支撑部及所述外支撑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嵌位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嵌位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为安装后的地坎整体面对电梯内部及电梯外部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侧设置使地坎整体受力更加分散,提升结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内支撑部及所述外支撑部内部设置有容置区域,所述容置区域设置有与地坎本体等长的支撑管件,所述支撑管件为内部中空的管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节省材料的同时内部设置的支撑管件对所述内支撑部及所述外支撑部的抗弯曲能力进一步加强。作为优选,所述内衬集尘件内壁上设置有易拉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所述内衬集尘件从所述集尘槽中取出更加方便。作为优选,所述内衬集尘件与所述集尘槽处于配合状态时,所述内衬集尘件的上端面低于所述集尘槽的上端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内衬集尘件突出设置,从而影响电梯门的开合。作为优选,所述内衬集尘件为由软质材料制成的到凹槽的收集容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质材料以其变形弯曲的特点,在所述内衬集尘件被卡住的特殊情况下更易被取出。作为优选,所述内支撑部及外支撑部上端面均开设有若干条防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地坎整体表面光滑度,防止乘客在出入电梯时滑倒。作为优选,所述容置区域截面为正方形,所述支撑管件通过嵌套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内支撑部及所述外支撑部内部的容置区域,所述支撑管件与所述内支撑部及所述外支撑部的内壁相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嵌套的方式完成配合,不需要繁琐的方式生产,在生产时更加方便,且嵌套后不需要进行焊接等固定处理,生产方便安全,且具备一定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嵌位部及所述支撑部涉及的所有折角处均导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地坎在安装过程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1、制作方便,无复杂工序,且具备一定的强度;2、方便清理,不会出现因灰尘堆积而影响电梯门开合的情况;3、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节省材料,不会产生过多的材料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内衬集尘件结构示意图;其中1-嵌位部、1.1-槽口、2-支撑部、2.1-内支撑部、2.2-外支撑部、3-集尘部、3.1-集尘槽、3.2-内衬集尘件、a-支撑管件、b-易拉板及c-防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实施例1,结合图1及图2,一种新型电梯地坎,包括用于使电梯门下端嵌入并限位的嵌位部1,还包括有:支撑部2,用于加强整体地坎的强度,设置于所述嵌位部1上;集尘部3,用于收集和清理灰尘,设置于所述嵌位部1内部;所述集尘部包括5个集尘槽3.1和5个可拆卸的内衬集尘件3.2;所述内衬集尘件3.2外轮廓与所述集尘槽3.1相适配。结合图1所述支撑部2包括有设置于靠近电梯内侧的内支撑部2.1及设置于靠近电梯外侧的外支撑部2.2,为方便生产,所述内支撑部2.1及所述外支撑部2.2呈镜像对称,所述内支撑部2.1及所述外支撑部2.2与所述嵌位部1一体成型;所述嵌位部1内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槽口1.1,所述槽口1.1为U型槽,为方便电梯门安装,在选择合适的电梯门后量取所述电梯门的宽度,在开设所述U型槽时使所述U型槽的宽度与所述电梯门的宽度相适配,所述U型槽上下端面相互平行;所述内支撑部2.1及所述外支撑部2.2上端面均开设有用于防滑的4条防滑槽c,所述防滑槽c的长度与地坎本体的长度相同,所述集尘部3设置于所述U型槽的底面上。结合图1及图2,所述内支撑部2.1及所述外支撑部2.2内部设置有空心的容置区域,所述容置区域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地坎本体等长的支撑管件a,所述支撑管件a为圆形钢管件,所述容置区域的截面为正方形,生产本实施例提到的一种新型电梯地坎时,一体成型制造所述嵌位部1及所述支撑部2,所述支撑部2内部留下所述容置区域,再通过嵌套设备将所述支撑管件a牵引进所述支撑部2内部的容置区域内,由于不需要保证所述支撑部2内壁是否会被划伤,故在嵌套过程中不必借助高精度的嵌套设备,只需保证所述支撑管件a与所述内支撑部2.1及所述外支撑部2.2的内壁四个面相切,使所述支撑管件a与所述内支撑部2.1及所述外支撑部2.2内壁相卡接,故在生产时较为方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梯地坎,包括用于使电梯门下端嵌入并限位的嵌位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n支撑部(2),用于加强整体地坎的强度,设置于所述嵌位部(1)上;/n集尘部(3),用于收集和清理灰尘,设置于所述嵌位部(1)上;所述集尘部(3)包括若干个集尘槽(3.1)和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集尘槽(3.1)内部的内衬集尘件(3.2),所述集尘槽(3.1)为设置于所述嵌位部(1)上表面且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内衬集尘件(3.2)的数量与所述集尘槽(3.1)的数量相适配且所述内衬集尘件(3.2)外轮廓与所述集尘槽(3.1)的内轮廓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梯地坎,包括用于使电梯门下端嵌入并限位的嵌位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支撑部(2),用于加强整体地坎的强度,设置于所述嵌位部(1)上;
集尘部(3),用于收集和清理灰尘,设置于所述嵌位部(1)上;所述集尘部(3)包括若干个集尘槽(3.1)和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集尘槽(3.1)内部的内衬集尘件(3.2),所述集尘槽(3.1)为设置于所述嵌位部(1)上表面且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内衬集尘件(3.2)的数量与所述集尘槽(3.1)的数量相适配且所述内衬集尘件(3.2)外轮廓与所述集尘槽(3.1)的内轮廓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地坎,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位部(1)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槽口(1.1);所述槽口(1.1)宽度与电梯门宽度相适配,所述集尘部(3)设置于所述槽口(1.1)的底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地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包括有内支撑部(2.1)及外支撑部(2.2);所述内支撑部(2.1)及所述外支撑部(2.2)分别设置于所述嵌位部(1)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地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部(2.1)及所述外支撑部(2.2)的内部均设置有容置区域,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良敖敏发费雪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富士美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